2022-2023學年甘肅省武威市天祝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
-
1.毛細血管壁細胞、紅細胞共同的內環境是( )
A.血漿和組織液 B.血漿和淋巴 C.血漿 D.組織液 組卷:3引用:4難度:0.7 -
2.下列關于草履蟲、人體內環境及穩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草履蟲的直接生活環境也可以認為屬于內環境 B.人體內環境中含有胰島素、血紅蛋白、氧氣等物質 C.人體消化道為消化道上皮細胞提供了生活的內環境 D.穩態是指機體通過調節維持內環境在一定范圍內變化 組卷:37引用:3難度:0.8 -
3.如圖所示為哺乳動物的某組織,判斷其中的①-⑤分別是什么結構或體液,并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肌肉細胞缺氧時,③的pH會迅速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調節作用,③的pH會維持相對恒定 B.②中的氧氣到達④被利用至少需要經過12層磷脂分子層 C.②處的氧氣濃度低于⑤處 D.③與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質而⑤中不含蛋白質 組卷:59引用:3難度:0.7 -
4.外周神經系統由( )
A.腦和脊髓組成 B.脊髓和脊神經組成 C.脊神經和腦神經組成 D.腦和腦神經組成 組卷:46引用:10難度:0.8 -
5.下列關于自主神經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自主神經系統包含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 B.自主神經系統可支配內臟、血管和腺體的活動 C.自主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部分組成 D.交感神經末梢與其所支配的腺體可組成反射弧中的效應器 組卷:9引用:5難度:0.7 -
6.下列關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突觸小體是軸突末梢分支膨大后的形成的呈杯狀或球狀的結構 B.遞質被突觸后膜上受體識別的過程需要線粒體提供能量 C.遞質的釋放不一定會導致下一個神經元動作電位的產生 D.突觸是由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組成的 組卷:68引用:5難度:0.9 -
7.如圖是人體縮手反射的反射弧結構簡圖,方框甲、乙代表神經中樞。當手意外被尖銳的物體刺到時,先縮手后產生痛覺。對此生理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圖中E為感受器,A為效應器,痛覺在圖中的甲方框處形成 B.發生縮手反射時,興奮在神經纖維D上可雙向傳導 C.甲代表的低級中樞受乙代表的高級中樞的控制 D.當手意外被尖銳的物體刺到發生縮手反射時,反射弧為A→B→C→D→E 組卷:8引用:4難度:0.7 -
8.某成年人智力正常,但身高只有93cm,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
A.下丘腦病變,導致甲狀腺素分泌過量 B.下丘腦病變,導致腎上腺素分泌過量 C.垂體病變,導致生長激素分泌不足 D.垂體病變,導致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 組卷:22引用:6難度:0.7 -
9.科研人員分別給三只大白鼠注射了①②③三種激素后,觀察到的相應反應是:①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②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并使軟骨生長明顯;③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體內產熱量增加。據此判斷激素①②③的化學名稱依次是( )
A.甲狀腺激素、胰島素、生長激素 B.胰島素、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 C.胰高血糖素、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 D.生長激素、胰島素、甲狀腺激素 組卷:21引用:13難度:0.7
三、綜合題
-
28.在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P3實驗室已分離到8株新型冠狀病毒毒株(COVID-19),其中有幾株非常適合做疫苗。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冠狀病毒經脫毒處理后可成為類冠狀病毒,可用于預防接種。類冠狀病毒在免疫學上被稱為
(2)COVID-19侵入人體后,人體通常會出現發熱的現象,在這個過程中,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位于
(3)該類病毒作為抗原侵入人體后,在體液中機體需要借助
(4)該病毒發病時人體會發燒,發燒也是一種機體增強免疫力的反應,當體溫高于38.5℃時,應適當服用退燒藥。退燒過程中,機體散熱量增加,主要通過促進皮膚
(5)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發,疫苗的接種率將會連年提升。接種冠狀病毒疫苗能夠預防冠狀病毒的原因是
(6)漿細胞不具有識別能力的原因主要是組卷:1引用:3難度:0.7 -
29.如圖所示是植物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反應,請觀察后據圖回答。
(1)在植物體內
(2)A點所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對根生長的效應是
(3)一般來說,不同濃度的生長素對同一器官的影響組卷:7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