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云南省昆明市呈貢區九年級(上)期末化學試卷

          發布:2024/8/16 9:0:1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其中第1~10小題,每小題2分,第11~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多選、錯選或不選均不得分。請考生使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

          • 1.“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云南建水人早在3500多年前就掌握了制陶技術。下列陶瓷制作過程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組卷:266引用:21難度:0.7
          • 2.下列有關空氣及其成分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組卷:25引用:10難度:0.8
          • 3.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

            組卷:32引用:5難度:0.9
          • 4.“碳中和”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措施,抵消因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相對“零排放”。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實現碳中和的是(  )

            組卷:22引用:2難度:0.8
          • 5.下列有關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組卷:45引用:6難度:0.6
          • 6.世界最高橋梁在我國貴州省,橋梁建造使用大量鋼材,鋼材中含有鐵元素。鐵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38引用:3難度:0.6
          • 7.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

            組卷:29引用:8難度:0.7

          三、實驗與探究(本題共2個小題,化學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 22.天然氣是一種重要的化石能源。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甲烷燃燒的產物產生了興趣,請你參與:
            【提出問題】:甲烷燃燒后生成哪些物質?
            【查閱資料】:含碳元素的物質完全燃燒生成CO2,不完全燃燒生成CO;無水CuSO4遇水變藍。
            【猜想與假設】:
            甲:CO2、H2O;
            乙:CO、H2O;
            丙:NH3、CO2、H2O;
            丁:CO2、CO、H2O。
            (1)你認為
             
            同學的猜想是錯誤的,理由是
             

            【實驗探究】:為了驗證上述猜想與假設,將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燒的產物依次通過下列裝置。

            (2)實驗中觀察到A中無水CuSO4變藍,B、D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中紅色粉末變成黑色,由此推斷
             
            同學猜想成立。
            (3)請寫出C中紅色粉末變成黑色的化學方程式
             

            【反思與交流】
            (4)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環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質燃燒必須滿足的條件是
             
            ;裝置末端大氣球的作用是
             

            組卷:8引用:2難度:0.6

          四、分析與計算(本大題共1個小題,共6分)

          • 23.稱取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雜質不參加反應)放入燒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鹽酸,二者恰好完全反應。反應結束后稱量燒杯中剩余物質的總質量為66.2g(不包括燒杯的質量,且氣體的溶解性忽略不計)。請計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g;
            (2)石灰石中碳酸鈣(CaCO3)的質量分數。

            組卷:55引用:5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