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甘肅省張掖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20 13:30:1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某同學用洋蔥進行“觀察根尖分生區組織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某細胞正發生著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移向兩極的過程 B.絕大多數的細胞中能觀察到染色體 C.若在一個視野中不能看到各個時期的細胞,需要移動裝片從長方形細胞中尋找 D.洋蔥根尖裝片的制作過程包括取材、解離、漂洗、染色和制片等 組卷:23引用:1難度:0.8 -
2.多細胞生物的生長,除了依靠細胞數目的增多,還依靠細胞體積的增大。下列關于細胞體積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不同生物細胞體積大小相差很大 B.細胞體積越大,相對表面積越大,物質運輸效率越低 C.細胞越小越有利于與外界的物質交換,因此細胞越小越好 D.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之一是細胞核能控制的范圍是有限的 組卷:52引用:6難度:0.7 -
3.某動物體內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中有76條染色體,則處于有絲分裂前期的細胞中核DNA數和染色單體數分別為( )
A.38、76 B.38、38 C.76、76 D.76、0 組卷:4引用:2難度:0.7 -
4.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將玉米種子埋在土壤中在適宜條件下萌發出玉米幼苗,體現了細胞的全能性 B.細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其全能性不一定越低 C.細胞衰老后各種酶的活性降低 D.人的成熟紅細胞衰老后其控制凋亡的基因開始表達 組卷:4引用:1難度:0.6 -
5.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行為是( )
A.復制→聯會→分離→分裂 B.聯會→復制→分離→分裂 C.聯會→復制→分裂→分離 D.復制→分離→聯會→分裂 組卷:26引用:88難度:0.9 -
6.圖中表示某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內每條染色體DNA含量變化(甲曲線)及與之對應的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變化(乙曲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DE段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和DNA分子數之比為1:2:2,可能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 B.EF段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和DNA分子數之比為1:0:1,且染色體數目與正常體細胞相同 C.CD段有可能發生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之間的重組 D.孟德爾遺傳規律發生在圖中DE段所對應的時間 組卷:29引用:1難度:0.7 -
7.假說—演繹法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驗證假設、得出結論”四個基本環節。利用該方法,孟德爾發現了兩個遺傳定律。下列關于孟德爾研究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孟德爾發現的遺傳定律可以解釋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遺傳現象 B.提出問題建立在豌豆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遺傳實驗的基礎上 C.孟德爾所作假設的核心內容是“生物體能產生數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D.為了驗證作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孟德爾設計并完成了正、反交實驗 組卷:9引用:9難度:0.8 -
8.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中,準備了如圖實驗裝置,小球上標記的D、d代表基因。實驗時需分別從甲、乙小桶中各隨機抓取一個小球,組合在一起,記下兩個小球的字母組合。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甲、乙兩個小桶可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球可代表配子 B.實驗中每只小桶內兩種小球的數量要相等,甲乙兩個小桶內的小球總數也必須相等 C.該過程模擬了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 D.每次抓取的小球要放回原來的小桶內并搖勻 組卷:20引用:4難度:0.7 -
9.玉米的A基因控制葉綠素合成,若無A基因或者無光照,則無法合成葉綠素。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基因型為AA的個體均能合成葉綠素 B.基因型為Aa的個體自交后代在光下均能合成葉綠素 C.在缺鎂的土壤中,A基因控制的葉綠素合成量不受影響 D.合成葉綠素是A基因和環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 組卷:17引用:8難度:0.7 -
10.有關受精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受精卵中的細胞質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 B.受精作用的實質為精子的細胞核與卵細胞的核相融合 C.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一小半來自父方,一多半來自母方 D.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是該物種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的一半 組卷:21引用:1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個小題,共50分)
-
29.蘆筍(2n=20)是XY型性別決定的雌雄異株植物,其寬葉和窄葉是一對相對性狀,由位于X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某實驗小組取寬葉雌株和窄葉雄株雜交,F1中寬葉雌株:窄葉雌株:寬葉雄株:窄葉雄株=1:1:1:1。回答下列問題:
(1)若要測定蘆筍的一個基因組,需要測定
(2)讓F1的雌雄植株隨機傳粉,則F2中B基因的頻率為
(3)試從F1中選擇合適的植株雜交,根據子代葉形可以判斷子代植株的性別,則選擇的表型組合為組卷:17引用:1難度:0.6 -
30.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證據來自于他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收集的大量化石和標本,該群島由13座大島和上百個島礁組成,群島上有許多奇特物種:象龜是現存體型最大的陸龜,不同島嶼的象龜龜殼形狀差異明顯;島上豐富的食物、良好的生境、不存在天敵、自然的演化也使島上的弱翅鸕鶿逐漸喪失了飛行的能力,縮小的翅膀為其在水中快速游動提供了條件;藍腳鰹鳥,也是加拉帕戈斯群島的特有物種,靠它的藍色大腳吸引異性。
請據以上材料回答問題。
(1)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證據是
(2)象龜、不會飛的鸕鶿和藍腳鰹鳥等生物適應了加拉帕戈斯群島的獨特環境。達爾文認為適應的來源是
(3)象龜、不會飛的鸕鶿和藍腳鰹鳥等生物能夠在加拉帕戈斯群島這樣獨特的環境中生存是協同進化的結果。協同進化是指
(4)若某種昆蟲對島上其中一種植物具有較強的毀滅作用,人們通過噴施殺蟲劑來消滅該昆蟲,一段時間后,該昆蟲組卷:10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