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陜西省部分名校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5/1/1 23:0:2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下列各項化合物均屬于內環境成分的是( )
A.氧氣、肌糖原 B.抗體,有氧呼吸酶 C.尿素、血漿蛋白 D.乙酰膽堿,胃蛋白酶 組卷:11引用:5難度:0.8 -
2.接種新冠病毒加強針疫苗時需要進行肌肉注射,藥物一般先進入的內環境是( )
A.細胞內液 B.組織液 C.淋巴 D.血漿 組卷:13引用:3難度:0.8 -
3.下列不是由內環境穩態失調引起的疾病的是( )
A.長時間走路,腳底出現水泡 B.頻繁進出空調房患“空調病” C.腹瀉引起體液中水和無機鹽大量丟失 D.某男性身患抗維生素D佝僂病 組卷:7引用:3難度:0.7 -
4.反射弧是完成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下列有關反射弧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動、植物均具有反射弧結構 B.最簡單的反射弧由一個神經元組成 C.傳出神經末梢就是反射弧的效應器 D.反射需要經過完整的反射弧來實現 組卷:46引用:4難度:0.8 -
5.下列關于人腦的高級功能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人腦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功能 B.語言、學習和思維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 C.若某人大腦皮層的H區發生障礙,則此人不能聽懂話 D.學習和記憶涉及腦內神經遞質的作用及某些蛋白質的合成 組卷:16引用:3難度:0.8 -
6.多巴胺是一種興奮性神經遞質,發揮作用后可由突觸前膜上的多巴胺轉運體回收。毒品可卡因會使多巴胺轉運體失去功能,導致多巴胺不能被及時回收而在突觸間隙中積累,含量增多,從而產生更強烈的愉悅感。如圖表示可卡因的作用機制,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多巴胺作用完之后全部被“滅活” B.產生強烈愉悅感的部位位于下丘腦 C.注射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毒癮 D.興奮在離體神經纖維的傳導過程中,傳導方向與膜內電流方向相同 組卷:5引用:2難度:0.7 -
7.人在面對復雜環境的刺激及時做出各種反應,需要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共同協調。下列有關兩種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神經組織只能分泌神經遞質調節生命活動 B..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能調節神經系統的活動 C..神經系統能夠直接或者間接調節內分泌腺的活動 D..與神經調節相比,體液調節作用時間長、反應速度快 組卷:8引用:5難度:0.6 -
8.維持體溫穩定有利于身體各項生理活動的正常進行。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位于( )
A.下丘腦 B.小腦 C.大腦 D.腦干 組卷:7引用:6難度:0.7 -
9.人體的激素、酶和神經遞質均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下列有關這三種物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這三種物質均是活細胞產生的蛋白質 B.這三種物質均可以在細胞外發揮作用 C.激素和酶可以持續發揮作用,神經遞質發揮作用后就失活了 D.酶和神經遞質均需要與特定分子結合后發揮作用,而激素不需要 組卷:19引用:5難度:0.5 -
10.將未成熟的、味道酸澀的蘋果和成熟香蕉放于同一封閉容器內,蘋果在短期內可以變得味道香甜,這主要與香蕉產生的哪種激素有關( )
A.生長素 B.赤霉素 C.細胞分裂素 D.乙烯 組卷:22引用:4難度:0.8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
-
29.歷史上塞罕壩林場(灤河、遼河的發源地之一)由于過度采伐,土地日漸貧瘠,風沙肆虐。自1962年開始,塞罕壩林場三代建設者在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回答下列問題:
(1)該林場由荒原變為林海的過程屬于
(2)在荒原變林海的過程中,初期物種較為單一,為降低害蟲的發生率,林場建設者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誘殺雌蟲,這種防治方法的原理是
(3)為了解決荒漠治理種子匱乏的難題,有人提議引入外來抗旱品種的植物支援荒漠的改造。從群落的形成和種間關系的角度考慮,對引入的外來抗旱品種的要求是組卷:7引用:5難度:0.6 -
30.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由巖石風化而成的礦物質、動植物、微生物殘體腐解產生的有機質、土壤生物(固相物質)、水分(液相物質)、空氣(氣相物質)以及氧化的腐殖質等組成。回答下列有關土壤的問題:
(1)土壤與土壤生物一起可被當作一個生態系統,原因是
(2)土壤的形成屬于
(3)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可以循環利用,原因是組卷:2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