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山東省濟寧市魚臺實驗中學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9/22 16:0:8
一、選擇題(共10題,每題2分,共20分)
-
1.過去的五年,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豐碩。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 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科技進步貢獻率由 52.2%提高到 57.5%.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通信、5G 商用、大飛機、北斗導航、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等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取得這些成就表明( )
A.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取得了重大成就 B.在尖端技術方面,我國已走在世界前列 C.科學技術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 D.我國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組卷:6引用:2難度:0.8 -
2.2019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總量突破90 萬億元,城鄉新增就業1361多萬人,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386萬,17種抗癌藥大幅降價并納入醫保……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說明( )
①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過上了幸福生活
②我國綜合國力顯著提高
③改革開放促進了國家發展
④中國已經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組卷:27引用:3難度:0.7 -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A.不協調不充分 B.不平衡不發達 C.不協調不發達 D.不平衡不充分 組卷:24引用:14難度:0.7 -
4.2019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繼續保持在4%以上,中央財政教育支出安排超過1萬億元。我們要切實把寶貴的資金用好,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因為( )
①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②受教育就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③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④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根本途徑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組卷:11引用:3難度:0.8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
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每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人大代表們認真履行職責,積極為民“代言”。各個領域的代表們紛紛提交了提案。這些議案和建議,大都是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成為人民掌握國家政權、行使權力的根本途徑。
材料二 地處江蘇南通最北端的海安縣,近年來,堅持實行政風行風評議制度,開展“萬人評議機關”“千人百企評議科室”活動,同時還利用當地廣播電臺舉辦政風行風熱線節目。縣委、縣政府和縣級機關職能部門一把手,走進直播室,熱情解答和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目前該縣已先后舉辦了184期政風行風熱線活動,解決群眾合理訴求近2000件。
(1)除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外,還有哪些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
(2)當地政府的舉措要順利實施,也要求公民要增強民主意識,積極參與民主生活。公民應該怎樣增強民主意識?組卷:1引用:2難度:0.4 -
14.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進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抓住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關鍵環節,加快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黨的十八屆中央、十九屆中央歷次全會,從治國理政、執政興國的戰略高度對依法治國進行了規劃部署。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依法治國重大問題,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個決定是我們黨歷史上第一個關于加強法治建設的專門決定,首次將黨內法規制度體系與國家法律法規體系并列起來,一起作為管黨治黨、治國執政的基本方式,在中國法治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怎么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組卷:3引用:2難度: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