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外國語學校、科利華中學八年級(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積累與運用(24分)
-
1.班級開展了“漫步古詩苑”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完成以下任務。
【審讀開場白】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詩經》到《楚辭》,從唐詩到宋詞,佳作如林。愛國詩篇讓人熱淚盈眶 ( ),田園山水讓人心曠神怡,jiǎo ( )潔的明月寄托悵wǎng ( )思鄉情懷,凌寒的梅花彰顯君子堅貞品格……
詩歌是我們心靈的棲身 ( )之所。鑒賞詩歌,吟誦詩歌,能讓我們對古詩詞產生濃厚的興趣。讓我們一起漫步古詩苑,陶冶性情,感受中華經典的魅力吧!
(1)根據拼音寫漢字,給加點字注音。
①熱淚盈眶
②jiǎo
③悵 wǎng
④棲
(2)畫線句有語病,請寫出修改意見。組卷:28引用:2難度:0.7 -
2.【活動一?分門別類輯古詩】
第一組以“山水輕音”為題輯錄古詩,發現洞庭湖在孟浩然筆下煙波浩渺,洶涌澎湃:“①組卷:41引用:2難度:0.8
二、閱讀(42分)
-
7.非文本閱讀。
材料一:
2022年“全國低碳日”的主題是“落實‘雙碳’行動,共建美麗家園”。雙碳,即“碳達峰”與“碳中和”的簡稱。碳達峰是指在某一時間點上,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再增加,達到峰值,然后逐漸回落。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材料二:
2020年,聯合國發布了一份關于全球氣候變化的報告。報告指出,由于氣候變化,全球各地的冰原和冰川發生減少。2006年至2015年,平均每年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3.6毫米。2020年上半年,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濃度達到了三百萬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并且還在持續上升。溫室氣體濃度過高會引起哪些后果呢?一是會令世界上許多地區的土壤肥力下降,不適合耕作,甚至引起饑荒。二是引起“水循環”變化,如山峰積雪減少,季節性河流徑流發生重大改變。三是對人類健康造成影響,包括營養不良、空氣污染以及瘧疾等熱帶疾病的傳播。四最為嚴重,會造成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颶風加劇等。
材料三:
能源結構調整,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一環。近年來,中國穩妥有序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一方面,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實施煤電機組“三改聯動”;另一方面,在嚴格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鼓勵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2022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2.6億噸。
公路運輸是交通運輸排放的主體和減排重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邵華表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商用車累計銷售33.8萬輛,同比增長78.9%,新能源貨車銷量穩步上升,增長翻倍。“十三五”以來,新能源城市公交、出租和城市物流配送汽車總數超過100萬輛。
不久前,中國首顆具備業務化應用能力的生態環境綜合監測衛星正式交付。衛星動態監測中國大氣污染狀況,有效監測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柱濃度和分布,對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
碳達峰和碳中和對中國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當前我國碳排放總量和強度比較高,同時,可再生能源、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等低碳的新產業新技術正在大力發展。
材料四:
低碳生活是一種優質的生活方式。例如,隨手關燈、回收廢舊物品等,可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習慣;再如,調高空調溫度,減少汽車的出行等,既節約了能源,也有利于身體健康。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提倡并去實踐低碳生活,使所耗的能量盡量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材料五:
(1)下列對材料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碳中和”就是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達到平衡,從而實現“零排放”。
B.全球氣候變化導致各地的冰原和冰川在減少,2006年至2015年全球海平面不斷上升。
C.在交通運輸方面,我們只需要控制好公路運輸方面的碳排放。
D.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節電、節水、節氣、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式來做到降低碳排放。
(2)班級開展了“倡導低碳生活”綜合性學習活動,小南對為什么要倡導低碳生活有些困惑,請根據以上資料,為他解惑。
(3)材料二和材料三都列舉了數據,請簡要說說其作用。
(4)材料五是“全國低碳日”宣傳畫,請根據畫面內容,擬寫一條宣傳標語。組卷:42引用:6難度:0.5
三、作文(54分)(含書寫分4分)
-
8.婉轉悠揚的橫笛聲輕輕響起,“我”內心沉靜而又陶醉;久別重逢的親人們團坐炕頭,“我”內心激動而又歡快;元氣淋漓的后生們捶動腰鼓,“我”內心震撼而又灼熱;悄愴幽邃的小石潭寂寥無人,“我”內心凄涼而又悲傷……
生活中,總有那聲、那人、那事、那景……在不經意間撩撥你的心弦,讓你怦然心動。
請以“心動”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②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
③不少于600字。組卷:28引用:6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