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貴州省貴陽市高考語文適應性試卷(一)
發布:2025/1/2 23:0:2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大數據”是“互聯網+”的一系列技術的核心,是基于海量數據的數據采集、匯聚、存儲、搜索、分析、挖掘等一系列技術的統稱,打個比方,如果“互聯網+”相關技術按照定位組成一個人體,大數據則它是人體血管中流動的血液、神經中的脈沖信號、大腦中存儲的知識和分析挖掘出的價值的總和。
因此,在城市管理和治理與“互聯網+”結合時,就需要緊密圍繞“大數據”這一中心。首先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大數據”是信息化建設的唯一中心,也是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重要生產資料。抓住“城市大數據”根本意義是讓城市切實把握住城市運轉的“血液”,掌握城市內的信息和價值流轉,是讓信息化建設發揮實效的基礎。其次要在行動上抓緊開展城市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抓緊把“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這一概念在城市區域內落地。要在設計上具有高度統籌性,把政府內部運轉的數據,政府通過軟硬件采集的數據,和城市社會、市場、市民的數據進行高度統籌,全部納入城市一體化大數據中心范疇,將城市的運轉最大程度地實時反饋到大數據空間當中。
圍繞“大數據”這個中心,城市信息化要堅持建設在城市大數據基礎上的一體化電子政務和新型智慧城市。這兩者有著一定的關聯,但是有著不同的目的和內容。
電子政務是從政府工作角度出發,以最終建成精簡、透明、高效的工作模式為目的,主抓政府的業務流程化、辦公信息化、業務智能化等工作;智慧城市則是站在服務社會和民生角度,貫徹信息惠民的理念,大力建設與公共服務、環境保護、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信息化平臺和系統,給城市政府、社會和市民提供智慧服務。前者突出政府管理能力提升,后者強調整體治理水平提高,各有側重。
電子政務必將隨著以大數據為核心這一理念的深入在現有各類電子政務系統基礎上實現一體化。一體化電子政務要從數據層面打破傳統城市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壁壘,彌合分裂的各業務系統,整合現存的“信息孤島”,形成一體化的“信息資源池”,實現數據一次錄入全部共享,一次采集全網共用。一體化電子政務的實現,能幫助城市政府極大減少部門間協同的成本,提高業務流轉效率,降低管理綜合成本,也能加強政府公開,提高透明度,優化群眾網上辦事體驗,讓城市管理得到社會、市場、市民的監督,提高其滿意度。
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在智慧城市的基礎上,強調大數據協同進而實現為民服務和城市治理,注重數據共享,重視網絡空間安全,彌補現有不足。新型智慧城市強調在統一的頂層設計下,打造通用的數據平臺和服務平臺,向下整合傳感器、攝像頭、有線無線網等物理資源,向上提供標準化接口向各個智慧應用提供服務,保證數據的實時共享,并能保障數據在符合安全規則下的開放。城市各方面數據匯聚后,政府或者企業、社會機構對城市大數據的挖掘和分析能迸發出無窮的價值,服務于便民服務、社會安全、經濟發展、實時態勢掌控分析等多個方面,豐富了社會治理主體,提高了城市治理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網信工作座談會和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都強調“要推動電子政務,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并最終建成“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各城市在信息化建設中貫徹“以大數據為中心,堅持建設一體化電子政務和新型智慧城市”,為城市的管理水平提升和治理現代化提供有效支撐的同時,也契合習近平總書記就國家網信事業發展的要求,為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打好基層基礎。
(摘編自江昶《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下的中國城市信息化建設研究》)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數據”是信息化建設的中心,是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生產資料。
B.站在服務社會和民生的角度,智慧城市建設要始終貫徹信息惠民的理念。
C.電子政務一體化,既可幫助城市政府減少成本,又可提高公眾的滿意度。
D.新型智慧城市注重數據共享,將數據實時向社會開放,使其發揮最大價值。
(2)下列對原文文論征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大數據”為中心話題,談論怎么建設城市信息化,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
B.文章開頭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強調“大數據”在“互聯網+”系列技術中的重要性。
C.文章第四段介紹電子政務和智慧城市的不同目的和內容,為后文的闡述提供了前提。
D.文章在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下,分別從兩個角度談中國城市信息化建設的實現路徑。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目前我國為民服務和城市治理的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說明新型智慧城市基本建成。
B.建設城市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可把城市的運轉最大程度地實時反饋到大數據空間中。
C.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已建成,為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和治理現代化現供有效支撐。
D.城市信息化建設程度高,意味著這個城市的政府管理能力和整體治理水平也很高。組卷:6引用:2難度:0.6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近年來,可再生能源因其綠色、低碳、可再生等特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超10億千瓦,相當于40多個三峽電站的裝機容量——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比2015年底實現翻番,占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的43.5%。其中,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均穩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既不排放污染物、也不排放溫室氣體。這些“零碳”能源的裝機規模穩步擴大,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開辟了中國特色能源發展新道路,推動中國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發生重大變革。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達6.8億噸標準煤,相當于替代煤炭近10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7.9億噸。同時,城鄉有機廢棄物等生物質能清潔利用、發電和種植養殖相結合的光伏治沙等模式,也使得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與生態治理、農業增收等相得益彰。當前,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設備制造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近10年來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的單位千瓦平均造價分別下降30%和75%左右。
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有序開工,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推進,風機向海上和平原地區布局……一批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前不久,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政策加持與落實推動正在加速能源供應的綠色進度條。也應看到,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并不只是單純增加裝機規模,這背后是一道復雜的“多元方程”,需要統籌清潔低碳、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等多種因素綜合求解,推動能源低碳轉型平穩過渡。
從安全可靠的角度出發,電能無法大規模存儲,生產與消費需要實時平衡。而風電、光伏往往“靠天吃飯”,具有“極熱無風”“晚峰無光”等波動性、間歇性缺點,未來大規模、高比例接入,將給電力系統穩定和能源安全帶來不小挑戰。因此,構建運行更加靈活、更富韌性的新型電力系統成為迫切需要。這其中,既涉及發電側加強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和新型儲能技術研發應用,又涉及電網側推進配電網改造和智能化升級,用電側加強需求側響應,等等。不僅如此,我國當前的能源資源稟賦注仍以煤為主,從國情實際出發,未來如何堅持安全降碳,發揮好化石能源在轉型過程中的安全兜底保障作用,處理好發展和減排、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也需要平衡把握。
從經濟合理的角度出發,隨著光伏、風電大規模利用,技術成本會顯著下降,成本的增量主要在于電力系統的平衡成本和安全保障成本。為了進一步推動可再生能源替代,一方面,可以通過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規模化應用等,盡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經濟性。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電價機制,讓煤電、氣電等調峰輔助服務獲得合理收益,從而體現其平抑新能源波動的價值,調動企業實施靈活性改造的積極性。
解好可再生能源替代這道“多元方程”,難以一蹴而就,需要付出艱苦努力。先立后破、久久為功,我們一定能夠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找到安全可靠、清潔低碳、經濟合理的方案,助力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摘自丁怡婷《解好可再生能源替代“多元方程”》,《人民日報》2022年1月7日)
【注】資源稟賦,又稱為要素稟賦,指一國擁有的各種生產要素。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可再生能源指既不排放污染物也不排放溫室氣體的“零碳”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等。
B.可再生能源的裝機規模穩步擴大,為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平穩過渡提供了有力保障。
C.隨著各地風電、光伏項目建設的展開,風、太陽成為我國當前最主要的能源生產要素。
D.研發應用新型儲能技術等措施可有效應對風電、光伏大規模、高比例接入帶來的挑戰。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比2015年底翻了幾番,全國總占比接近一半。
B.在黨中央能源安全新戰略部署下,202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取得顯著成果,減少碳排放近18億噸。
C.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單位千瓦平均造價有所降低,這源于中國發電設備制造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D.假以時日,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能源替代方案一定會如期而至,能源安全也就能夠得到相應保障。
(3)如何解好可再生能源替代這道“多元方程”?請根據材料簡要說明。組卷:20引用:2難度:0.2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狼行成雙
鄧一光
她讓他先一邊歇息著,她來接著干。她在井坎附近,刨開冰雪,把冰雪下面的凍土刨松,再把那些刨松的凍土推下井去。她這么刨上一陣,再換了他來,把那些刨下井去的凍土收集起來墊好,重新踩實。天亮時分,他們停了下來。他們對自己的工作很滿意,這樣發展下去,他們會在下一次太陽升起來的時候最終逃離那口可惡的枯井,雙雙朝著森林里奔去。
但是村子里的兩個少年發現了他們,跑回村子里拿獵槍來,朝井里的他放了一槍。子彈從他的后脊梁射進去,左肋穿出。血像一條暗泉似的往外躥,他一下子就跌倒了,再也站不起來。開槍的少年在推上第二發子彈的時被他的同伴阻止住了,阻止的少年指給伙伴看雪地里的幾串腳印,它們像一些灰色的玲瓏的梅花,從井臺一直延伸到遠處的森林中。
她,是在太陽落山之后回到這里的,她帶回了一頭黃羊。但是她沒有走近井臺就聞到了人的味道和火藥的味道。然后,她就在晴朗的夜空下聽見了他的嗥叫。
他的嗥叫是那種報警的,他在警告她別靠近井臺。要她返回森林,遠遠離開他。他的脊梁被打斷了,他無法再站起來。但是他卻頑強地從血泊中掙起頭顱,朝著頭頂上斗大的一方天空久久地嗥叫著。她聽到了他的嗥叫,她立刻變得不安起來。她昂起頭顱,朝著井臺這邊嗥叫。她的嗥叫是在詢問出了什么事。他沒有正面回答她,他叫她別管,他叫她趕快離開,離開井臺,離開他,到森林深處去。她不,她知道他出了事兒。她從他的聲音中嗅出了血腥味兒。她堅持要他告訴她到底發生了什么,否則她決不離開。兩個少年弄不明白,那兩只狼嗥叫著,呼吸毗連,一唱一和,只有聲音,怎么就見不到影子?
但是他們的疑惑沒有延續多久,她就出現了。兩個少年是被她的美麗驚呆的。她體態嬌小,身材勻稱,儀態萬方,她鼻頭黑黑的,眼睛始終潮潤著,彌漫著小南風一般朦朧的霧氣,像一潭秋水之上懸浮著似的。她的皮毛是一種冷凝氣質的銀灰色,安靜的,不動聲色的地,能與一切融合且使被融合者升華為高貴的。她站在那里,然后慢慢朝他們走來。兩個少年,先是愣著的,后來其中一個醒悟過來,把手中獵槍舉了起來。槍聲很沉悶,子彈鉆進了雪地里,濺起一片細碎的雪粉。她像一陣干凈的輕風,消失在森林之中。
槍響的時候他在枯井里發出長長的一聲嗥叫,這是憤怒的嗥叫,撕心裂肺的嗥叫。他的嗥叫差不多把井臺都給震垮了。在整個夜晚,她始終待在那片最近的森林里,不斷地發出悠長的嗥叫聲。他在井底,也在嗥叫。他聽見了她的嗥叫,知道她還活著,他的高興是顯而易見的。他一直在警告她,要她回到森林的深處去,永遠不要再走出來。她仰天長嘯著,她的長嘯從那片森林里傳出來,一直傳出了很遠。
兩個少年熬不住,打了一個盹。與此同時,她接近了并臺,把那頭黃羊用力推下了枯井,他大聲地叫罵她,要她滾開,別再來擾煩他。他頭朝一邊歪著,看也不看她,好像對她有著多么大的氣似的。她趴在井臺上,尖聲地嗚咽著,眼淚汪汪,哽咽著乞求他,要他堅持住,只要他還有一口氣,她就會把他從枯井里救出去。
在接下去的兩天時間里,她一直與那兩個少年周旋著。兩個少年一共朝她射擊了七次,都沒能射中她。在那兩天的時間里,他一直在井里嗥叫著。他的嗓子肯定已經撕裂了,以至于他嗥叫斷斷續續,無法延續成聲。但是第三天的早上,他們的嗥叫聲突然消失了,空氣中最后一絲破裂的聲音悠落在雪地上之后,四周里一片寂靜。
兩個少年,探頭朝井下看。那頭受了傷的公狼已經死在那里了。他是撞死的,頭歪在井壁上,頭顱粉碎,腦漿四濺。那只凍硬的黃羊,完好無損地躺在他的身邊。
兩個少年回村子拿繩子,但是他們沒有走出多遠就站住了。她站在那里,全身披著銀灰色的皮毛,皮毛傷痕累累,滿是血痂。她是精疲力竭的樣子,身心俱毀的樣子,因為皮毛被風兒吹動了,就給人一種飄動著的感覺,仿佛是森林里最具古典性的幽靈。
她微微地仰著她的下頜,似乎是輕輕地嘆了一口氣,然后,她朝井臺這邊輕快地奔來。兩個少年幾乎看呆了,直到最后一刻,他們中的一個才匆忙地舉起了槍。槍響的時候,停歇了兩天兩夜的雪又開始飄落起來了。
(有刪改)
(1)下列關于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篇寓言體小說,作者用童話般的口吻講述了兩只狼遇到困境和災難,引發讀者對愛情與生命進行哲理性思考。
B.小說語言富有文學性,“一絲破裂的聲音悠落在雪地上”以詩一般的語言,體現公狼竭盡全力傳遞信息后離世的安詳。
C.小說著力描寫母狼的外貌,外在的美麗高貴與內在的堅韌忠貞相映照,豐富了母狼的形象,加深了讀者的審美體驗。
D.小說敘事筆調看似冷靜、克制、不動聲色,實則飽含深情,為讀者講述了一個凄美動人的悲情故事,讀來令人動容。
(2)這篇小說有著曲折離奇的情節,請簡單概括。
(3)本文用“他”“她”“他們”來稱呼狼,有什么深刻用意?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組卷:19引用:2難度:0.7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1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在太陽系的行星中,火星是第四顆行星,地球是第三顆行星。火星與地球,就像運動場上在第四跑道與第三跑道奔跑的兩位運動員,它們之間的距離時遠時近。當火星和地球在太陽的兩邊,地球、太陽、火星幾乎排列成一條直線的時候,①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根據材料,用因果關系的句子簡述從地球上觀測火星的最佳時間及原因。要求信息完整,表達連貫,語言簡潔,不超過100字。組卷:4引用:1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在一次高峰論壇上,演講嘉賓白巖松一出場,很多觀眾就忙著簽名、求合影,白巖松說,如果今天的論壇要讓我們收獲一點什么的話,那就從平視開始。作家楊絳也曾說:“無論人生到哪一層臺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為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正的自己。”
材料二:1901年,李鴻章代表軟弱的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他將簽名寫成一團以示屈辱,不久抑郁而終。2021年3月中美高層對話,面對美方的居高臨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說:“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這一言論爆火網絡。兩個甲子,換了人間。2021年3月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
閱讀以上兩則材料,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你有怎樣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8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