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八年級(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4/6/6 8:0:9

          一、積累與運用(20分)

          • 1.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讀萬卷書,豐盈我們的內心。讀《莊子?逍遙游》,我們感受(kūn)鵬之巨大,體會作者想象之瑰麗;讀《禮記?學記》,我們懂得教學相,反思學習的方法;讀《經典常談》,我們感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讀《水滸傳》,我們取精華去糟粕,了解人性的善與惡,(biàn)別真正的忠與義……
            行萬里路,開闊我們的視野。觀壺口瀑布,感嘆至柔至和的水被束縛壓迫竟會怒不可(è);在各拉丹冬,我們驚訝陽光下冰雪世界的熠熠爍爍;登勃朗峰,我們級而上,仰望巉巖聳立、白云繚繞;來到麗江,我們跟隨“一滴水”的腳步領略東巴文字的魅力,欣賞古城五彩斑(lán)的夜和曠野寧謐澄澈的美……
            (1)上面文段中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zhǎng suí shè
            B.cháng suí shí
            C.cháng suǐ shí
            D.zhǎng suǐ shè
            (2)上面文段填入注音處的詞語書寫正確的一項是
             

            A.鯤
            B.鯤
            C.昆
            D.昆

            組卷:42引用:1難度:0.8
          • 2.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組卷:40引用:1難度:0.8
          • 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組卷:44引用:1難度:0.9
          • 4.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中國文化崇尚“和”,有關“和”的思想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和”既被視為誕育萬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養性的關鍵,還被認為是社會交往的準繩,更被尊奉為國家共處的原則。班級開展“以和為貴”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完成以下任務。
            (1)用與“和”有關的歷史故事,補寫對聯。
            上聯:六尺巷鄰里相讓傳佳話
            下聯:將相和①
             

            (2)請你按照示例,再設計兩個與“和”有關的活動。
            活動一:探究“和”的內涵
            活動二:積累“和”的名言
            活動三:②
             

            活動四:③
             

            組卷:12引用:1難度:0.5

          四、現代文閱讀(31分)

          • 11.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
            郁孤臺笑了      ①一個云清風和的下午,我,懷著幾分崇敬、幾分興奮的心情,尋到了位于贛州市西北角的賀蘭山下。仰望著山巔那魁偉的郁孤臺,它,三重屋檐,檐角飛翹,似握拳揚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無語,反省著那一頁沉重的歷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臺前六層百級石階。
                  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滿江紅》詞里知道“賀蘭山”的,有人說詞中所寫的“賀蘭山缺”,位于寧夏與內蒙古交界處。而眼前的賀蘭山,因為承載著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臺,承載著一位血濺戰袍、淚灑宣紙的愛國詞人辛棄疾,承載著他用熱血書就的一首悲壯詩篇,同樣名揚中華,流芳千古。
                  ③這是一座三層樓高的古建筑。跨進門廳,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赫然在目:“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聞鷓鴣。”
                  ④我自然惦記著辛公當年的登臨處,惦記著詩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樓,更上一層,推窗而望,遠山隱約,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樓的背陰處,竟有一塊開闊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躍入我的眼簾。他,一定就是辛棄疾!于是,我匆忙下樓,來到辛公塑像腳下,豁然明了:這就是辛公當年的登臨處,就是感慨憤激的辛棄疾噴發一腔熱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⑤仰視眼前的稼軒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龍泉于胯部。他劍眉緊鎖,凝目遠眺,_______短須似乎微顫,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幾多痛楚,幾多憤懣,幾多無奈。
                  ⑥“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我不禁輕吟起這樣兩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貢水兩道江水交匯處的贛江。溯洄望去,兩水茫茫而來;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雖說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詩句,依然讓人想見當年的血淚之江。大敵當前,國勢艱危,腐敗的南宋朝廷卻茍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甌缺,讓奸佞當道,為喪權辱國之事,走茍且偷安之路。結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棄舟登陸而去,百姓的顛沛流離,更是不堪回首。這樣的歷史恥辱,豈容忘記!江水、淚水,就這樣融而為一了。
                  ⑦我步出郁孤臺,踱步在與臺相連、沿江而伸的古城墻上。城墻很寬,儼然是一位經風歷雨、昂首挺胸的壯漢!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擋住滾滾的江浪,抵御敵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墻,它曾經的斑斑駁駁,它滿身的傷痕累累,天地可鑒!然而,它和辛公一樣唏噓,一樣長嘆。辛公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此情此景,城墻能夠作證,城墻得以共鳴。
                  ⑧我側過身子,回眸郁孤臺的側影,想起先前樓內的楹聯“郁結古今事,孤懸天地心”。是的,樓臺、城墻都在警示我們:莫忘歷史。它們也在教導我們:位卑未敢忘憂國!如今的郁孤臺,修葺一新,絕無當年的傷痕;如今的古城墻,也無歷史的霉點,然而,民族之魂猶在!
                  ⑨眼下,我沒有聽到當年凄凄楚楚的鷓鴣聲,也沒有見到“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這里留下的名句激發起我情思連綿,剪之難斷……
                  ⑩如今我們生逢盛世,不乏鶯歌燕舞,面對郁孤臺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聞?此時,我的身邊不乏熱情的游者,但其中無視楹聯的卻非個別,樓內文人墨客的詩作,吸引不了他們;腳踩歷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顯然不是他們的熱衷。他們登臨樓臺的腳步,輕快迅疾,徜徉城墻的心情,輕松愉悅,而“樓以詩顯,詩以樓傳”的道理,他們絲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誦著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劍刻成、蘸血淚寫就的名詩,我決心把它譜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學生吟,讓這首“橫絕六合,掃空萬古”的詞,融入我們師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如今,我如愿了。當我一次次吟唱時,當我在郁孤臺上吟唱時,我感到:郁孤臺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注釋】①造口、郁孤臺、清江都在江西贛江流域。淳熙二、三年(1175—1176),辛棄疾任江西提刑,官署在贛州,這首詞當作于這一二年間。②龍泉:劍名,這里指寶劍。③金甌(ōu):黃金做的盆類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國土。
            (1)這是一篇以游蹤為線索的游記散文。閱讀全文,從文中找出表明線索的主要語言標志,加以概括,填在橫線上。(每空限5字)
            仰望郁孤臺——①
             
            ——②
             
            ——回眸郁孤臺
            (2)品味語言,回答下面問題。
            ①從人物描寫的角度,賞析第⑤段畫線句。
                  他劍眉緊鎖,凝目遠眺,短須似乎微顫,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幾多痛楚,幾多憤懣,幾多無奈。
            ②結合語境,賞析第⑧段中加點詞語。
                  如今的郁孤臺,修葺一新,絕無當年的傷痕;如今的古城墻,也無歷史的霉點,然而,民族之魂猶在!
            (3)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第?段畫線句“當我一次次吟唱時,當我在郁孤臺上吟唱時,我感到:郁孤臺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的理解。
            (4)分析第⑥段開頭“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兩句詩在結構和內容上的作用。

            組卷:47引用:1難度:0.3

          五、作文(60分)

          • 12.按要求寫作。
                  心在哪里,風景就在哪里。黃河洶涌奔騰,在梁衡心中升騰出博大寬厚、遇強則抗的精神氣象;各拉丹東冰天雪地,馬麗華在挑戰生命極限的同時,心中生發出對自然偉力和人類勇毅的贊嘆;一滴水經過麗江,欣賞自然風景、見證滄桑巨變、飽覽古跡民風,感悟出生命本真的永恒……心的所在地,就是風景的所在地。
                  請以“風景自心生”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寫你最熟悉的內容,表達你的真情實感;②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否則扣分;③不得抄襲;④不少于700字。

            組卷:12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