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北京市人大附中經開區學校七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4/10/16 7:0:2

          一、基礎?運用(共17分)

          • 1.2022年北京舉辦了首屆全民閱讀大會。請閱讀下面有關讀書的發言稿,完成問題。
                  ①宋代蘇東坡說:“讀書萬卷始通神。”古往今來,學者沒有不熱愛讀書的。多讀書不僅促使我們學識淵博,更可以幫助我們走出自身的狹隘,感受世界的豐富。對聯“方尺大小藏盡              千秋事,寸指              容納天地萬物情”就是這個意思。
                  ②好讀書,還要讀好書。經典名著是歷經時間淘洗而傳承下來的,保存了人類文明中真善美的火種,可以幫助我們在未來充滿歧路的選擇中,擁有強大的理解力和判斷力。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在有限的時間里,如何更好地讀書呢?首先,讀書要有明確的目標。有目標,讀書就會有驅動力,就會系統化,而不是零散的。其次,讀書貴在堅持。讀書修身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無處不讀,無時不讀,無事不讀,長久堅持,必有成效。另外,讀書還要注意“三結合”。“              ”,讀書要刨根問底,不能隨聲附,要在琢磨和質疑上下功夫,將讀與思相結合;“              ”,要學習圈點批注,記錄讀書心得,把讀、寫結合起來;朱熹強調“讀書不可只專就紙上求義理,須反來就自家身上推究”,是說讀書不能停留在書本上,要把“做”作為讀書的落,努力做到讀與做相結合,將所學知識用于實踐。
                  ④首屆全民閱讀大會強調在全社會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在新的時代,閱讀之旅更會美不勝收。“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讀書傳統,將得以綿延相傳,生生不息。
            (1)請你在答題卡田字格中,用正楷字規范書寫“讀書萬卷始通神”,不得涂改。

            (2)對文段中加點字的讀音和畫線詞語的書寫,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A.“隨聲附和”中的“和”應讀作“hé”。
            B.“著落”中的“著”應讀作“zhuó”。
            C.“美不勝收”指美好的東西太多,欣賞不過來,應寫作“美不盛收”。
            D.“淵博”指的是知識豐富的一類人,如東方朔,用在此處不合適。
            (3)結合上下文,在第③段兩個橫線處依次填空,最恰當的一項是
             

            A.學而不思則罔 書山有路勤為徑
            B.思而不學則殆 書山有路勤為徑
            C.學而不思則罔 不動筆墨不讀書
            D.思而不學則殆 不動筆墨不讀書
            (4)有同學將發言稿第③段整理成圖表筆記。請你幫他把空缺處內容補全。

             

             

             

            (5)請按照對偶的要求,將第①段的對聯補充完整,正確的一項是
             

            上聯:方尺大小藏盡            千秋事
            下聯:寸指            容納天地萬物情
            A.萬古 深厚
            B.萬古 厚薄
            C.古今 厚薄
            D.古今 深厚
            (6)閱讀活動中,有同學為大家推薦名著,以下介紹有誤的一項是
             

            A.《論語》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一部儒家經典。
            B.《世說新語》是南朝宋劉義慶組織編寫的一部志人小說集。
            C.《朝花夕拾》原題《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的十篇回憶性散文。
            D.《史鐵生散文選》收錄了當代作家史鐵生的經典散文,如《我與地壇》《合歡樹》。
            (7)下面是為全民閱讀大會活動寫的一段主持串詞,閱讀并完成以下兩道小題。
                  書是甘露,滋潤干枯的心田;
                  書是良藥,醫治心頭的傷痛;
                  書是明星,指引前進的方向;
                  書是                              
                  一本好書,告訴我山有多高,路有多長;
                  一本好書,召喚我撥開煙云,看向未來。
            ①對串詞中所使用的修辭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開頭的幾個比喻,表達了作者對甘露、良藥、明星的熱愛之情。
            B.“書是……”的排比句使情感抒發更為強烈,節奏也更加鮮明。
            C.“召喚”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寫出閱讀對思想的指引和啟發。
            D.“一本好書”的反復出現,突出強調了閱讀一本好書的重要性。
            ②請根據串詞的修辭特點,在橫線處仿寫出新的內容。
            書是
             
             

            組卷:32引用:1難度:0.5

          二、古詩文閱讀(共20分)

          • 2.默寫。
            (1)我寄愁心與明月,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2)
             
            ,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3)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
             
             
            ,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
            (4)子曰:“
             
            ,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5)現實生活中,人們為了表明“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的觀點時,常引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的話“
             
             
            ”。

            組卷:12引用:1難度:0.8

          四、現代文閱讀(共18分)

          • 7.閱讀《鱔魚骨的滋味》,完成問題。
            鱔魚骨的滋味
            林清玄
                  ①在北京,剛剛飄起小雪的日子,聽說更北的地方還有一波寒流將至。圍爐吃火鍋,是對寒流最好的準備了。朋友們特地帶我去一家城西的老店,紅燈籠、黃木板,每一桌上都有一口熱氣騰騰的銅鍋。
                  ②朋友點了一個大號的酸菜白肉鍋,加了幾盤羊肉。我也點了幾個菜,特別點了爆炒黃鱔和韭黃炒鱔。跑堂的過來,看了看菜單,好意地探詢:“先生,您點了兩道鱔魚呢!”
                  ③“對了,我喜歡吃鱔魚!”
                  ④“老師怎么愛吃鱔魚的呢?”朋友問。
                  ⑤我沉思了一下,就在水汽淋漓的火鍋店里,簡單地說起一段往事。小時候,我家門前擺了一個鱔魚攤子,專賣炒鱔魚和鱔魚面。攤子黃昏才開張,那正是我放學返家的時間,我遠遠就會看到爆炒鱔魚的大煙,嗅覺似乎與視覺同時抵達,香味猛然飄進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攤子前面,我便低著頭繞過巷子,回到家里。
                  ⑥為什么要低著頭呢?
                  ⑦因為炒鱔魚的價錢很高,我們根本吃不起。不要說炒鱔魚,連鱔魚面也吃不起。我們家兄弟姐妹很多,一人吃一碗面,恐怕是一星期的飯錢了。
                  ⑧媽媽經常向賣鱔魚的婦人央求拜托,殺了鱔魚剩下的骨頭,一定要留給我們。媽媽深信鱔魚的骨頭充滿鈣質,還有各種維生素,對我們這些正在成長的孩子大有幫助。
                  ⑨每天晚上,媽媽總會從鱔魚攤提回大袋的骨頭,洗也不洗就丟到大鍋里熬煮。
                  ⑩為什么洗也不洗?
                  ?因為,媽媽說鱔魚骨頭上還帶著鮮血,那是最為滋補的,洗凈多么可惜!
                  ?熬過兩三個小時,鱔魚骨頭幾乎在鍋中化完,湯水變成咖啡色,水面上浮著油花,這時,媽媽會撒把蔥花,關火。鱔魚骨湯熬成時,夜已經深了。
                  ?媽媽把我們叫到灶間,一人一碗湯,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來的面包皮,在鍋里烤熱了,變成香味撲鼻的餅干。我們細細地咀嚼面包皮,配著清甜香濃的魚骨湯,深深感覺到生活的幸福。雖然吃不起鱔魚與面包,但是鱔魚與面包是有錢就吃得到,鱔魚骨和面包皮卻是只有深愛我們的媽媽才做得出來。
                  ?只要賣鱔魚的來擺攤,我們一定會喝鱔魚骨湯。奇怪的是,我從來沒有喝膩過,而且一直覺得這是人間至極的美味。媽媽擔心我們會吃膩,有時會在湯里加點竹筍,或下點蛋花;有時會用豆腐紅燒,或與蘿卜同鹵……用的固然都是普通的食材,卻充滿了美味的魔術。
                  ?最神奇的,算是炸鱔魚骨了。鱔魚骨本來是歪曲扭動的,下油鍋時忽然就被拉直了,一條一條就像薯條一樣,起鍋時撒一些胡椒、鹽,香、酥、脆,真是美味極了。
                  ?我吃了好幾年的鱔魚骨頭,一直到我到外地念書。偶然回到鄉下,喝到媽媽親手熬的湯,總是覺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充滿了感動。媽媽把深情與愛熬進了那平凡的湯里,使我們身強體健。在普遍營養不良的鄉下孩子中,我們總是氣色紅潤、精神飽滿。
                  ?“也許是小時候吃不到鱔魚,長大之后,只要到館子吃飯,看到有賣鱔魚的,總會點兩道來吃,一邊吃一邊懷念那一段艱苦的歲月。”我對北京的朋友說。大家聽得入神,紛紛夾起鱔魚,細細咀嚼,當然,有故事加味,鱔魚也變得別有滋味了。
                  ?晚飯后,在飄著小雪的北京街頭漫步,想到我們的生命正是鱔魚骨這類看似微賤的東西,累積出無價的意義,使我們感到豐盈。誰能告訴我,鱔魚骨一斤多少錢?面包皮一袋多少錢?市場里撿來的青菜一斤多少錢?只要有愛,就是無價的。
                  ?媽媽早已離世,在北京的雪夜中,我想到再也喝不到清燉的鱔魚骨湯,再也不能,一口一口,細細體會媽媽的深情。
                  ?想著想著,我的眼淚一滴一滴地落下,像空中飄落的雪花。
            (選自《林清玄散文精選》有刪改)(1)本文寫了作者與鱔魚骨的故事。梳理⑤—?段“我”的經歷和感受,將下面內容補充完整。
            時間 經歷 感受
            小時候 聞到炒鱔魚的香味 渴望吃到
            深夜
             
             
            從外地上學回來 喝到媽媽熬的鱔魚骨湯 充滿感動
            長大后
             
             
            (2)對這篇散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作者寫“長大之后,只要到館子吃飯,看到有賣鱔魚的,總會點兩道來吃”,只是為了強調小時候窮吃不起,長大富裕了,想吃多少都可以。
            B.第?段以一連串的問句排比,強調了鱔魚骨這類看似微賤的東西,如果承載著愛,就能豐盈我們的生命,具有無價的意義。
            C.作者在第?段中,運用反復的手法,連用兩個“再也”,強烈表達了喝不到媽媽熬的鱔魚骨湯的遺憾和對媽媽的思念。
            D.文章結尾寫“我的眼淚一滴一滴地落下,像空中飄落的雪花”,既呼應開頭,使文章結構嚴謹,又起到了烘托情感的作用,使作者懷念母親的情感得以藝術地表達。
            (3)結合全文內容,談談作者品出了鱔魚骨的哪些滋味。

            組卷:41引用:1難度:0.5

          五、寫作(共40分)

          • 8.作文。
                  步入初中,每一位同學都會經歷全新的豐富的情感體驗,選取你感受最深刻的一次,將題目“那一次,我真                ”補充完整,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
                  ①橫線上可以填寫“快樂”“開心”“感動”“后悔”,當然,你也可以填寫其他詞語,然后將作文題目寫在答題紙上上。
                  ②作文內容積極向上,字數在600-800之間,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或師生姓名。

            組卷:11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