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魯教五四新版六年級(上)中考題單元試卷:第1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28)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20小題)

          • 1.觀察是科學(xué)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下列各項活動中屬于觀察的是(  )

            組卷:183引用:111難度:0.9
          • 2.下表為某同學(xué)探究“溫度對黃粉蟲生活的影響”的實驗設(shè)計,但還不夠完善,下列對其修改正確的是(  )
            位置黃粉蟲光照溫度濕度
            紙盒左半側(cè)20只明亮15℃適宜
            紙盒右半側(cè)20只陰暗30℃適宜

            組卷:218引用:120難度:0.9
          • 3.下列不屬于科學(xué)探究方法的是(  )

            組卷:70引用:54難度:0.9
          • 4.觀察法是科學(xué)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以下屬于觀察法的是(  )

            組卷:71引用:68難度:0.9
          • 5.下列生物學(xué)研究過程中不能利用模擬實驗的是(  )

            組卷:173引用:50難度:0.9
          • 6.科學(xué)觀察與日常觀察有所不同,下列有關(guān)科學(xué)觀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組卷:131引用:49難度:0.9
          • 7.某學(xué)習小組在研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時,分早、中、晚三次,分別測量籃球場,草地和樹林中的濕度,并記錄數(shù)據(jù),他們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組卷:368引用:77難度:0.9
          • 8.科學(xué)家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揭示生命的奧秘,主要應(yīng)用觀察法進行研究的是(  )

            組卷:204引用:48難度:0.9
          • 9.為了探究空氣中PM2.5的濃度與車流量是否相關(guān),我市某中學(xué)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xué)在城市廣場周邊對空氣進行采樣,采樣時段與統(tǒng)計結(jié)果如表:
            組別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
            (5:00~7:00)
            (車流量最小)
            上班時段
            (7:00~9:00)
            (車流量大)
            中午
            (12:00~14:00)
            (車流量小)
            下班時段
            (17:00~19:00)
            (車流量最大)
            第一組209050100
            第二組248545110
            第三組228842120
            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xué)根據(jù)上述統(tǒng)計結(jié)果得出了“車流量越大,空氣中PM2.5的濃度越高”的結(jié)論.請問該生物興趣小組的研究方法是(  )

            組卷:107引用:42難度:0.9
          • 10.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爺爺,利用野生水稻經(jīng)過多次雜交培育新品種,他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組卷:124引用:51難度:0.9

          三、解答題(共5小題)

          • 29.“有收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說明植物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某學(xué)習小組針對“植物的生長是否需要無機鹽?”進行探究,他們將兩株品種、大小、生長狀況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別放在盛有等量蒸餾水和土壤浸出液的試管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實驗結(jié)果如圖所示。請回答:

            (1)從物質(zhì)成分上比較蒸餾水和土壤浸出液,二者最大區(qū)別是蒸餾水中沒有
             

            (2)實驗所選擇的玉米幼苗的品種、大小、生長狀況要相同。目的是
             

            (3)設(shè)計A試管實驗的作用是
             

            (4)分析實驗結(jié)果,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
             

            (5)為減少實驗誤差,請你寫出一條合理措施
             

            組卷:70引用:47難度:0.1
          • 30.小春同學(xué)發(fā)現(xiàn)果皮損壞的水果容易腐爛.為了探究果皮是否有保護作用,該同學(xué)做了如下實驗:準備了一個梨和一個蘋果,它們大小相同,新鮮程度一樣.用水沖洗干凈后,用牙簽劃破蘋果的果皮,再把兩個水果放入同一塑料袋中,扎緊袋口.然后,把這個塑料袋放到恒溫箱中,控制溫度為25℃.一個星期后,取出塑料袋,發(fā)現(xiàn)蘋果傷口周邊開始腐爛了,梨卻完好如初.由此他得出結(jié)論:果皮對果實內(nèi)部有保護作用.(注:以上實驗,除提到的條件外,其它條件都保持相同.)請問:
            (1)該同學(xué)作出的假設(shè)是:
             

            (2)蘋果之所以會腐爛,是因為滿足了
             
            生長繁殖的三個條件:
             
             
            和有機物.
            (3)該同學(xué)所設(shè)計的實驗方案有
             
            個變量.
            (4)根據(jù)探究實驗原理和方法,為了使實驗結(jié)果更加準確可信和避免誤差.你會如何改進這個實驗(寫出改進的操作要點):①
             
             

            組卷:44引用:40難度:0.1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