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河南省安陽市林州市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5/1/7 15:30:2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傳統文化資源的價值重構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座寶藏與沉渣并存的山巒,是一條清泉與濁流同注的河流。即便我們對傳統文化深懷敬意,對民族精神一往情深,也不能把傳統文化不加區分地引入到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來。在傳統與現實之間,我們要設定一個分流與導向系統,通過這個系統將正向的精神輸入到我們今天的生活,而將反向的內容留給過去的歲月……
                  在日趨多元化的文化語境中,人們不僅對社會現實的認知產生了巨大的分歧,而且對歷史、對傳統文化的認同也發生了相斥性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傳統文化資源借鑒之前,首先面臨價值甄別及其重構問題。在我們的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就面臨著如何對古代文化經典進行現代性轉化的問題。中國悠久豐富的傳統文化并不是文化力量的直接對等物,它就像蘊藏在地下的豐富礦藏,如果不經過人工的開采、加工,永遠都不可能轉化成推進歷史列車的動力,不可能“兌現”它的內在能量。因此,特定的文化資源只有經過創造性轉化,才能實現它的現代價值。
                  傳統戲曲《趙氏孤兒》原作中貫穿“血親至上”的傳統道德,這曾經是推進全劇情節發展的重要敘事動力。與此相一致的還有一種“冤冤相報”的復仇倫理。現在,如果我們在電影中也沿襲這種“你殺了我全家,我也要殺你全家”的殺戮邏輯,就等于把我們置于古代封建社會,以一種豺狼的方式對待豺狼。現在盡管我們還是在影片《趙氏孤兒》中看到趙孤最后拿起了刀劍,可是他的行為動機并不是建立在“世襲的仇恨”上,而是建立在他對父親的至愛上。這樣便校正了傳統戲曲的價值取向。
                  與此相關的是影片《孔子》,作者在力圖還原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形象時,表現了孔子向往的社會理想所具有的正向歷史價值。客觀地講,孔子期望諸流和鳴的大同世界,這并不是那么容易實現的。影片開始時,一個少女被巨大的石門封閉在墓穴里,驚恐的尖叫與隆隆落地的大門展示出慘無人道的殉葬制度,而此時的孔子站在了這種野蠻的殉葬制度的對立面。他堅決主張廢黜殘酷的殉葬制度,代表的文化精神在當時無疑是一種與整個體制相對抗的進步力量。其實,孔子所向往的“天下歸仁”的社會理想就是再美好,也只是在向一個古代的理想社會致敬。我們真正被影片中的孔子所感動是從他踏上風雪交加的周游列國之路開始的。孔子的這種行為代表的是他對自我人生價值的一種抉擇,也是其社會責任的一種歷史擔當。影片《孔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承傳是從歷史主義的維度上確立的,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弘揚是從人格精神的建構意義上展開的。
                  盡管在不同的藝術領域對于傳統文化資源的開采和利用方式并不一致,但是在文化取向上應當恪守相同的價值觀。我們有些影片把傳統文化中尊老、敬老的節日,表現成一個殺戮之日。在這個節日里滿城刀光,遍地鮮血,所有的鮮花都被踐踏,人像螻蟻一樣被殘殺。還有些影片把傳統的中醫演變成最為殘忍的酷刑,它比任何刑具都有效,能夠在頃刻間摧毀人鋼鐵般的意志,這種在商業邏輯主導下對我們傳統文化資源的“破壞性開采”顯然都不值得提倡。
            (1)下列表述中,不屬于對傳統文化資源進行創造性轉化原因的一項是
             

            A.用今天的觀點看,中國傳統文化中既有寶藏又有沉渣,呈現精華與糟粕并存的狀態。
            B.我們對傳統文化深懷敬意,對民族精神一往情深,傳統文化深刻影響今天的現實生活。
            C.日趨多元化的現實文化語境中,人們對歷史、對傳統文化認同發生了相斥性的選擇。
            D.傳統文化雖然悠久豐富,但如果不經過甄別重構,不可能轉化成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
            (2)下列關于《趙氏孤兒》和《孔子》對傳統文化現代性轉化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現代影片《趙氏孤兒》并沒有沿襲傳統戲曲中“血親至上”的道德理念和“冤冤相報”的復仇倫理,體現了轉化中對傳統文化糟粕的剔除。
            B.影片《孔子》力圖還原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形象,表現了孔子廢黜殘酷殉葬制度的主張,肯定了傳統文化精神正向歷史價值轉化的文化趨勢。
            C.孔子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在當時無疑是一種進步力量,但他所向往的“天下歸仁”的社會理想卻是一種反向的歷史價值,是應當被我們拋棄的。
            D.影片《孔子》表現孔子冒著風雪踏上周游列國之路,試圖從人格精神的建構意義上弘揚傳統文化精神,這是重構傳統文化資源價值的一次嘗試。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如何對傳統文化經典進行現代化轉化的問題,在這方面,影片《趙氏孤兒》和《孔子》都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B. 影片《趙氏孤兒》將趙孤的復仇行為闡釋為對父親的至愛,傳達出影片制作人在借鑒這一傳統文化資源時,考慮到了對其進行價值甄別的問題。
            C. 不同的藝術領域對于傳統文化資源的開采和利用并不一致,所以價值觀自然也不一樣。
            D. 當前一些影片中對傳統文化的肆意發揮與扭曲,是典型的商業邏輯主導思維。藝術領域對傳統文化資源進行開采和利用時,必須有社會責任感。

            組卷:7引用:4難度:0.3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冰雪運動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參與冰雪運動已成為中國人新的消費方式,我國正成為全球主要的冰雪消費市場。數據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的冰雪運動參與率已達26.95%。冰雪運動不再局限于冰雪季和北方,在南方,多地開辦了室內滑雪場、滑冰場,開展陸地冰壺、輪滑冰球等相對容易普及的運動,因地制宜發展冰雪運動。
            “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帶來投資機會。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隨著越來越多人參與冰雪運動,冰雪旅游、休閑娛樂等冰雪相關需求會更多。場館建設、裝備制造等也面臨升級,向更多數量、更高質量發展。”普華永道中國體育行業主管合伙人周星說:“在場館方面,我國現有標準冰場654個,比2015年增加了317%,雪場803個,比2015年增加了41%,這就是投資熱點的推動;服裝和裝備方面也受到了冰雪消費的驅動。”董希淼表示,金融機構應針對冰雪消費市場快速發展的趨勢,加大產品服務創新力度,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推出更多針對冰雪市場和冰雪運動的個性化產品,支持冰雪消費市場更快發展、轉型升級。
            (摘編自《匯聚改變世界冰雪運動格局的蓬勃力量》,《光明網》2022年2月21日)材料二:
                  獎牌只是一種標志,顯示冰雪運動在一個國家和地區受喜愛的程度和開展的廣度,其終極目的是,鼓勵更多人參與運動,強身健體,既提高生活質量,又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并提升文明高度。
                  如何推廣冰雪運動,是后冬奧會時代需要專注進行的一項工作。在這方面不妨借鑒挪威經驗,結合我國的環境,讓冰雪運動的文化基因在公眾中傳播,讓更多人喜歡冰雪運動,參與和從事冰雪運動,形成全民運動的氛圍和時尚,在此基礎上推進和提升中國冰雪運動的水準。
                  冰雪運動是挪威人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們從小就被父母帶到雪里和冰上玩耍。一組數據頗能說明問題:挪威有500萬人口,注冊滑雪運動員為3000人;中國有14億人口,但注冊滑雪運動員不到300人,這說明在冰雪運動的普及上,我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國幅員遼闊,適合冰上運動的環境和地區不只是東北,還有華北、西北。此外,我國還有冰雪運動的悠久歷史和傳統。還需充分發揮優勢,提高冰雪運動的普及度。
            (摘編自《提升冰雪運動能力,需要哪些要素》,《光明網》2022年2月23日)材料三:
                  中國的冰雪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環境中形成的。北方地區生活的赫哲族、錫伯族等少數民族在生產和生活中不斷獲得冰雪的新知識和新技能,逐漸培育了與雪共存、與冰共生、樂享冰雪的生活方式,培育了獨特的冰雪民俗。例如,冰雪意味著中國最大的節日“年”的臨近,代表著團圓、希望和人們對春的期盼;再例如,在北方冬季經常見到堆雪人、滑雪橇、尋冰凌、冰帆、冰爬犁、狗拉爬犁、馬拉雪橇、看冰燈、打雪仗等游戲活動,人們在民俗中享受著生命的美好和自然的饋贈。與冰雪共存共生的生活方式塑造了我國冰雪文化基因,冰雪運動也隨之悄然萌生并逐漸發展起來。
                  中國冰雪運動文化,特別是中國傳統冰雪運動文化應在奧林匹克平臺上與其他文化形態展開跨文化的對話與交流。應該認可不同的冰雪運動文化在精神層面是內在融通的。冰雪運動均源于自然,源于人們的生產生活經驗,其文化根脈是相通的。從源文化的演化進程看,它們都是由人們對冰雪的美好情感衍化出活潑的冰雪游戲,再經過技術提煉而誕生,是自然與人類文明相融合的產物。不同的冰雪文化都表現出同樣的精神氣質。人們在觀賞冰雪運動時都能領略到人類在冰天雪地中奮勇抗爭、頑強拼搏的精神,都能感悟到人類的智慧、創造力和運動美感。不同的冰雪運動在很多技術表現形式上極為相似,比如,中國的冰上“搶等”與西方的“短道速滑”、“溜冰車”與“冰橇”、“花樣冰戲”與“花樣滑冰”等。
            (摘編自《中國傳統冰雪運動的人文價值與文化互融》,《社科網》2022年2月11日)(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目前,我國已帶動三億人參加冰雪運動,我國已成為全球主要冰雪消費市場。
            B.我國冰雪運動不再局限于冰雪季和北方,許多地方也在因地制宜地發展冰雪運動。
            C.我國應借鑒挪威經驗,結合我國環境,讓冰雪運動的文化基因在公眾中傳播。
            D.冰雪運動雖名稱不同,但在技術表現上極相似,如“花樣冰戲”與“花樣滑冰”等。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場館建設、裝備制造等能及時升級,中國的冰雪運動就會快速地發展起來。
            B.開展冰雪運動是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促進經濟文化快速發展,提升文明高度。
            C.冰雪運動體現了不同冰雪文化中共同的精神氣質:奮勇抗爭、拼搏精神等。
            D.冰雪運動的源頭是冰雪游戲,從冰雪游戲中提煉技術后誕生,是自然與文明的融合。
            (3)如何讓我國的“冰雪運動”獲得更好的發展?請結合材料,概括說明。

            組卷:4引用:5難度:0.6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至晚飯后,待賈母安寢了,寶釵等入園時,王善保家的便請了鳳姐一并入園,喝命將角門皆上鎖,便從上夜的婆子處抄檢起,不過抄檢出些多余攢下蠟燭燈油等物。王善保家的道:“這也是贓,不許動,等明兒回過太太再動。”于是先就到怡紅院中,喝命關門。當下寶玉正因晴雯不自在,忽見這一干人來,不知為何直撲了丫頭們的房門去,因迎出鳳姐來,問是何故。鳳姐道:“丟了件要緊的東西,因大家混賴,恐怕有丫頭們偷了,所以大家都查一查去疑。”一面說,一面坐下吃茶。王善保家的等搜了一回,又細問這幾個箱子是誰的,都叫本人來親自打開。襲人因見晴雯這樣,知道必有異事,又見這番抄檢,只得自己先出來打開了箱子并匣子,任其搜檢一番,不過是平常動用之物。隨放下又搜別人的,挨次都一一搜過。到了晴雯的箱子,因問:“是誰的,怎不開了讓搜?”襲人等方欲代晴雯開時,只見晴雯挽著頭發闖進來,豁一聲將箱子掀開,兩手捉著底子朝天,往地下盡情一倒,將所有之物盡都倒出。王善保家的也覺沒趣,看了看,也無其私弊之物。回了鳳姐,要往別處去。鳳姐兒道:“你們可細細的查,若這一番查不出來,難回話的。”眾人都道:“都細翻看了,沒什么差錯東西。雖有幾樣男人物件,都是小孩子的東西,想是寶玉的舊物件,沒甚關系的。”鳳姐聽了,笑道:“既如此咱們就走,再瞧別處去。”
                  說著,一徑出來,因向王善保家的道:“我有一句話,不知是不是。要抄檢只抄檢咱們家的人,薛大姑娘屋(蘅蕪苑)里,斷乎檢抄不得的。”王善保家的笑道:“這個自然。豈有抄起親戚家來。”鳳姐點頭道:“我也這樣說呢。”一頭說,一頭到了瀟湘館內。黛玉已睡了,忽報這些人來,也不知為甚事。才要起來,只見鳳姐已走進來,忙按住他不許起來,只說:“睡罷,我們就走。”這邊且說些閑話。那個王善保家的帶了眾人到丫鬟房中,也一一開箱倒籠抄檢了一番。因從紫鵑房中抄出兩副寶玉常換下來的寄名符兒,一副束帶上的披帶,兩個荷包并扇套,套內有扇子。打開看時皆是寶玉往年往日手內曾拿過的。王善保家的自為得了意,遂忙請鳳姐過來驗視,又說:“這些東西從那里來的?”鳳姐笑道:“寶玉和他們從小兒在一處混了幾年,這自然是寶玉的舊東西。這也不算什么罕事,撂下再往別處去是正經。”紫鵑笑道:“直到如今,我們兩下里的東西也算不清。要問這一個,連我也忘了是那年月日有的了。”王善保家的聽鳳姐如此說,也只得罷了。
                  又到探春院內,誰知早有人報與探春了,探春也就猜著必有原故,所以引出這等丑態來,遂命眾丫鬟秉燭開門而待,眾人來了,探春故問何事。鳳姐笑道:“因丟了一件東西,連日訪察不出人來,恐怕旁人賴這些女孩了們,所以越性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凈他們的好法子。”探春冷笑道:“我們的丫頭自然都是些賊,我就是頭一個窩主。既如此,先來搜我的箱柜,他們所有偷了來的都交給我藏著呢。”說著便命丫頭們把箱柜一齊打開,將鏡奩、妝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齊打開,請鳳姐去抄閱。鳳姐陪笑道:“我不過是奉太太的命來,妹妹別錯怪我。何必生氣。”因命丫鬟們快快關上。平兒豐兒等忙著替待書等關的關,收的收。探春道:“我的東西倒許你們搜閱,要想搜我的丫頭,這卻不能。我原比眾人歹毒,凡丫頭所有的東西我都知道,都在我這里間收著,一針一線他們也沒的收藏,要搜所以只來搜我。你們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說我違背了太太,該怎么處治,我去自領。你們別忙,自然連你們抄的日子有呢!你們今日早起不曾議論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們也漸漸的來了。可知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里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涂地!”說著,不覺流下淚來。
            【注】王善保家的:榮國府大房太太邢夫人的陪房,也是邢夫人的心腹。
            (節選自《紅樓夢》第七十四回:“惑奸讒抄檢大觀園,矢孤介杜絕寧國府”)文本二:
                  其實,一部長篇小說的眾人物,既是分別的一個個的個體,又是統一的作者的感受、理念、人格與特有的審美目光的外化。說起《紅樓夢》中的眾多的人物,他們既是紛紜多樣的,又畢竟都是曹雪芹的筆下所出現的,是曹的經驗、感受、回憶、留戀、嘆息、悲哀與頓足切齒的產物,又多半是書的主角賈寶玉的眼光的產物。
                  屠格涅夫有“屠格涅夫的女性”一說,高雅,熱情,敢于承擔,敢為天下先,無限的迷人,鼓舞人。契訶夫的女性則是另一類,她們懷疑著,努力著,失望著等待著,她們也是一種契機,一種呼喚,一種渴望,對于新生活,對于夢想,對于激情與獻身,對于一切在沙皇時代沒有的東西。
                  而曹雪芹的眾女兒們呢?美麗、聰明、充滿魅力和不幸、不能主宰自己的身體與感情、任憑命運的吞噬是她們的共同特點,在這一點上,不僅黛玉和寶釵并無差別,晴雯、芳官、妙玉、小紅與元、迎、探、惜(原應嘆息)四個春之間也并無區別,盡管她們的命運在俗人看來有天壤之別。
                  她們當然都是封建制度與思想的祭品,她們的身體、思想、靈魂直到一舉一動都處于無孔不入的封建控制之下。
            (節選自《王蒙說紅樓》)(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抄檢大觀園選擇在賈母安寢和眾人入園之后,一方面是擔心驚擾到賈母,另一方面也是要盡量做到全面查檢,防止通風報信,有所遺漏。
            B.王善保家的在抄檢大觀園中多次“喝命”手下人,可以看出其人平常就是狗仗人勢,自我感覺良好,稍有權力,就要欺壓別人。
            C.鳳姐在面對寶玉和探春詢問時,都選擇撒謊說“丟了一件東西”,這表現出她左右逢源、圓滑世故和欺上瞞下的性格特征。
            D.探春對抄撿之事早得信息、有所準備,可以看出她心思縝密,頗有管理才干,同時也表現出她剛毅果敢、敢于反抗的性格。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襲人和晴雯兩人面對抄撿的反應截然不同,一個是“任其搜撿”逆來順受,一個是“盡情一倒”蔑視、反抗,形成鮮明對比。
            B.鳳姐與王善保家的在不搜查蘅蕪苑一事上達成共識,雖一筆帶過,但隱藏的信息極為豐富,某種程度上暗示了薛家舉足輕重的地位。
            C.寶玉的舊物件在怡紅院和瀟湘館的丫鬟中搜查出來,與書中寶玉贈物的情節形成照應,主要是要表現寶玉的叛逆思想。
            D.《紅樓夢》一書中賈家和甄家照應著來寫,探春以甄家抄家之事來指斥抄檢大觀園這件事,暗示了賈家將像甄家一樣走向敗落。
            (3)“王善保家的”這一人物在設置上有何作用?請結合文本一簡要分析。

            組卷:3引用:4難度:0.2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9.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傳統文化的作用,不超過50字。
                  傳統文化中蘊涵著中國古代優秀的思想理念,突出的一點便是中庸和諧的觀念。儒家思想強調“禮之用,和為貴”,道家倡導“天人合一”,這些思想是中國目前建設和諧社會的豐富理論資源。傳統文化倡的人生價值觀、人格境界論,比如《大學》《中庸》這些經典中的人格境界,可以為我們重建道德觀念提供深層的學術滋養。傳統文化體現出來的開放、包容精神,將有助于中華文明更好地融入世界文明,使世界文明趨于多元化。

            組卷:23引用:12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習近平在《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造美好明天。一個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興旺發達。”
                  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結合你的思考和感悟寫一篇主題為“我的青春不迷茫”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2引用:3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