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江西省景德鎮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6/13 8:0:9

          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25小題,每題僅一個選項)

          • 1.下列有關遺傳的基本概念或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15引用:3難度:0.7
          • 2.丈夫的哥哥患有半乳糖血癥(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妻子的外祖母也有此病,家族的其他成員均無此病。經調查,妻子的父親可以視為基因型純合。可以預測,這對夫妻的兒子患半乳糖血癥的概率是(  )

            組卷:3引用:2難度:0.7
          • 3.如圖所示某種動物細胞生活周期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據圖判斷,發生著絲粒分裂的區段有(  )

            組卷:32引用:8難度:0.7
          • 4.某種蝗蟲正常二倍體雌性個體染色體組成為22+XX,雄性個體染色體組成為22+XO(只有一條性染色體),減數分裂過程中雄性的X染色體隨機分配到其中一個次級精母細胞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19引用:3難度:0.4
          • 5.某種物質可插入DNA分子兩條鏈的堿基對之間,使DNA雙鏈不能解開。若將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放入培養液中,加入適量的該物質,請推測最不可能發生的過程是(  )

            組卷:57引用:4難度:0.7
          • 6.某生物興趣小組用卡片、曲別針、鐵絲等材料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現在提供的卡片類型和數量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卡片類型 脫氧核糖 磷酸 堿基
            A T G C
            數量 26 20 5 6 6 7

            組卷:30引用:3難度:0.5
          • 7.一個不含放射性標記的噬菌體,在脫氧核苷酸被32P標記、氨基酸被15N標記的細菌細胞內,連續增殖三代,產生的子代噬菌體中,含有32P、15N標記的噬菌體分別占比(  )

            組卷:30引用:2難度:0.7
          • 8.能發出綠色熒光的水母DNA上有一段長度為5170個堿基對的片段——綠色熒光蛋白基因。科學家通過轉基因實驗發現,轉入了水母綠色熒光蛋白基因的轉基因小鼠在紫外線的照射下,也能像水母一樣發光。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15引用:7難度:0.7
          • 9.反義基因可用于基因治療,通過其產生的反義RNA分子與病變基因產生的mRNA進行互補來阻斷非正常蛋白質的合成,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45引用:3難度:0.5

          二、非選擇題(5小題)

          • 28.科學工作者用熒光標記法對某品系二倍體植物AA(2n=24)的花色基因(A-紅花、a-白花)進行研究,A被標記為紅色熒光點。
            (1)正常個體一個細胞的紅色熒光點最多為
             
            個,這表明該細胞完成了
             
            過程。該過程需要
             
            等基本條件,
             
            為該過程進行提供了精確模板。
            (2)在該品系中,有一可育植株的體細胞中有三個紅色熒光點,多出來的A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分布情況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情況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第二種情況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如圖所示。為了分析A基因所在的位置,有人做了如下實驗:讓該植株與白色品系植株雜交得F1:讓一株F1植株自交,得到F2(假設F2的數量足夠多);統計F2中各花色的比例。請分析實驗:
            ①后代紅花:白花=3:1,則
             
            (填“能”或“不能”)確定屬于第一種情況。
            ②若屬于第二種情況,則基因型為AAa的F1植株產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為
             
            ,該植株自交F2中紅花:白花=
             

            組卷:2引用:2難度:0.5
          • 29.1939年科學家發現DDT具有良好的殺蟲效果,但隨著DDT的使用,發現害蟲具有DDT抗性。對害蟲抗性的形成人們提出兩種假說:①是DDT誘導基因突變的結果;②是DDT對抗性害蟲進行選擇的結果。為此科研人員利用果蠅進行了以下實驗,分析回答:
            實驗一  在果蠅群體繁殖過程中,每代都用DDT處理,且逐代增加DDT劑量,10代后檢測果蠅的DDT抗性。
            實驗二  取20個培養瓶,標記為1-20組,每瓶中飼養一對雌雄果蠅,繁殖一代后隨機選取一半檢測DDT抗性,然后選取抗性最強組留下的一半果蠅再重復實驗,共重復9次。重復實驗中逐代增加DDT劑量檢測DDT抗性,具體過程如圖。

            (1)選擇果蠅作為本實驗材料,這是因為果蠅
             

            (2)在果蠅種群中不同果蠅的DDT抗性存在差異,體現了生物的變異具有
             
            性,實驗二重復實驗中檢測果蠅DDT抗性時,逐代增加DDT劑量的目的是
             

            (3)上述兩個實驗在10代后檢測果蠅的DDT抗性基本一致,這一結果支持的假說是:果蠅具有DDT抗性是
             
            的結果。
            (4)根據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對實驗過程進行分析:
             
            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不同培養瓶中的果蠅存在
             
            隔離。
            ②獲得的DDT抗性較強的果蠅是否為新物種簡要說明理由。
             

            ③經過10代后獲得的DDT抗性較強的果蠅是否發生了進化?簡要說明理由。
             

            組卷:38引用:4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