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北京八中高三(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10/13 10:0:2
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
1.真核細胞中大分子物質與其組成單體、合成部位,對應正確的是( )
A.淀粉:蔗糖、葉綠體基質 B.糖原:葡萄糖、線粒體內膜 C.蛋白質:氨基酸、核糖體 D.DNA:脫氧核糖核酸、核孔 組卷:68引用:6難度:0.7 -
2.環孢菌素A是一種從真菌培養液中分離出的由11個氨基酸組成的天然環肽,其具有膜穿透性,是臨床上常用的免疫抑制藥物。下列關于環孢菌素A說法正確的是( )
A.結構中含有10個肽鍵 B.在真菌的高爾基體上合成 C.可用于治療免疫缺陷綜合征 D.可能是一種脂溶性肽類分子 組卷:60引用:4難度:0.6 -
3.胞內體是動物細胞內的囊泡結構,能將細胞攝入的物質運往溶酶體降解。下列推測不合理的是( )
A.胞內體可以將胞吞攝取的多肽運往溶酶體 B.胞內體與溶酶體融合體現膜的選擇透過性 C.胞內體的膜由磷脂、蛋白質等分子構成 D.溶酶體水解產生的物質可被細胞再利用 組卷:59引用:3難度:0.7 -
4.乙醇是生物學實驗中常用的試劑。下表列出了乙醇在實驗中的作用,其中錯誤的是( )
選項 實驗 乙醇的作用 A DNA粗提取與鑒定 溶解DNA,初步分離DNA與蛋白質 B 菊花的組織培養 工作臺、手部、外植體的消毒 C 綠葉中的色素的提取 溶解綠葉中的色素 D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脂肪 洗去浮色 A.A B.B C.C D.D 組卷:55引用:3難度:0.7 -
5.p53蛋白能延遲細胞周期進程以修復DNA損傷,或在DNA損傷嚴重時參與啟動細胞凋亡而防止癌變。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推測p53基因為抑癌基因 B.連續分裂的細胞p53基因表達水平較高 C.p53蛋白能使細胞周期停滯在分裂間期 D.p53蛋白能參與啟動細胞的程序性死亡 組卷:39引用:4難度:0.6 -
6.端粒酶由蛋白質和RNA組成,能以自身RNA為模板修復端粒,其活性在正常細胞中被抑制,在腫瘤細胞中被重新激活。研究芪蓮舒痞顆粒(QLSP)對胃炎模型鼠胃黏膜細胞端粒酶活性的影響,結果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端粒酶是一種逆轉錄酶,可被RNA酶徹底降解 B.相對正常鼠,胃炎模型鼠的黏膜細胞更易癌變 C.隨QLSP濃度升高,實驗組端粒酶活性逐漸降低 D.測定端粒酶活性時,應控制溫度、pH等一致 組卷:73引用:6難度:0.7 -
7.研究者發現一種單基因遺傳病——線粒體解偶聯綜合征,患者線粒體的氧化功能異常活躍,使他們攝入遠超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但體重卻很低。該病是由于12號染色體上的基因突變,使線粒體內膜上ATP合成酶功能異常,合成ATP明顯減少。據此推測不合理的是( )
A.患者耗氧量可能高于正常人 B.患者線粒體分解丙酮酸高于正常人 C.患者以熱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增加 D.該病遺傳不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 組卷:68引用:4難度:0.6
二、非選擇題(6小題,共70分)
-
20.學習以下材料,回答(1)~(4)題。
調控植物細胞活性氧產生機制的新發現
能量代謝本質上是一系列氧化還原反應,在植物細胞中,線粒體和葉綠體是能量代謝的重要場所。葉綠體內氧化還原穩態的維持對葉綠體行使正常功能非常重要。在細胞的氧化還原反應過程中會有活性氧產生,活性氧可以調控細胞代謝,并與細胞凋亡有關。
我國科學家發現一個擬南芥突變體m(M基因突變為m基因),在受到長時間連續光照時,植株會出現因細胞凋亡而引起的葉片黃斑等表型。M基因編碼葉綠體中催化脂肪酸合成的M酶。與野生型相比,突變體m中M酶活性下降,脂肪酸含量顯著降低。
為探究M基因突變導致細胞凋亡的原因,研究人員以誘變劑處理突變體m,篩選不表現細胞凋亡,但仍保留m基因的突變株。通過對所獲一系列突變體的詳細解析,發現葉綠體中pMDH酶、線粒體中mMDH酶和線粒體內膜復合物Ⅰ(催化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的酶)等均參與細胞凋亡過程。由此揭示出一條活性氧產生的新途徑(如圖):A酸作為葉綠體中氧化還原平衡的調節物質,從葉綠體經細胞質基質進入到線粒體中,在mMDH酶的作用下產生NADH([H])和B酸,NADH被氧化會產生活性氧。活性氧超過一定水平后引發細胞凋亡。
在上述研究中,科學家從擬南芥突變體m入手,揭示出在葉綠體和線粒體之間存在著一條A酸-B酸循環途徑。對A酸-B酸循環的進一步研究,將為探索植物在不同環境脅迫下生長的調控機制提供新的思路。
(1)葉綠體通過
(2)結合文中圖示分析,M基因突變為m后,植株在長時間光照條件下出現細胞凋亡的原因是:
(3)請將下列各項的序號排序,以呈現本文中科學家解析“M基因突變導致細胞凋亡機制”的研究思路:
①確定相應蛋白的細胞定位和功能
②用誘變劑處理突變體m
③鑒定相關基因
④篩選保留m基因但不表現凋亡的突變株
(4)本文拓展了高中教材中關于細胞器間協調配合的內容,請從細胞器間協作以維持穩態與平衡的角度加以概括說明。組卷:318引用:8難度:0.5 -
21.馬鈴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與大多數糧食作物不同,馬鈴薯主要以塊莖繁殖。、
(1)野生馬鈴薯為二倍體,而商業化的馬鈴薯栽培品種為四倍體,即體細胞中有4個
(2)大多數二倍體馬鈴薯自交不親和,其受1號染色體上復等位基因(S1,S2,S3……)控制。如圖1所示,該基因在雌蕊的花柱中編碼S酶,能抑制花粉管的伸長,導致精子不能與卵細胞結合;在雄蕊的花粉中則編碼F蛋白,能識別降解進入花粉管的S酶,但對相同基因編碼的S酶無效。圖中的兩個親本雜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3)科學家發現一種自交親和的二倍體馬鈴薯RH,研究發現其自交親和由12號染色體上的A基因決定,A蛋白能識別絕大多數類型的S酶。將RH(父本,AaS1S1)與自交不親和的二倍體PI(母本,aaaaS2S2)雜交,流程如圖2。
①F1中SC自交,F2中AA:Aa=1:1,無aa類型的個體,理由是基因型為
②寫出F1中SC自交的遺傳圖解
(4)S酶是雌蕊阻斷花粉管萌發的“鎖”,RH中的A蛋白則表現出“萬能鑰匙”的作用,從而打破自交不親和性,對培育馬鈴薯自交系有重要作用。請寫出利用RH培育出自交親和的PI的流程。組卷:55引用:4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