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山東省濟南市育英中學八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

          發布:2024/5/24 8:0: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所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可將正確選項選在答題框內,多選,不選或選錯的0分)

          • 1.生活中的物理知識無處不在。如圖所示實例,能夠增大壓強的是(  )

            組卷:74引用:3難度:0.5
          • 2.在探究實踐創新大賽中,小明同學展示了他的“液體壓強演示儀”,其主要部件是一根兩端開口且用橡皮膜扎緊的玻璃管(如圖),將此裝置放于水中,通過橡皮膜的凹凸程度變化,探究液體壓強規律。如圖描述的幾種橡皮膜的變化情況,其中正確的是(  )

            組卷:3363引用:38難度:0.9
          • 3.遵守交通規則人人有責。如圖所示,當安裝遮陽傘的電動車以較快速度行駛時,有“向上飄”的感覺,存在較大安全隱患。這是因為傘上方與傘下方相比,傘上方( ?。?/h2>

            組卷:107引用:7難度:0.7
          • 4.將橙子和小紅果放入鹽水中,靜止時如圖所示,橙子漂浮,小紅果沉底,已知G>G小紅果,由此判斷( ?。?/h2>

            組卷:144引用:1難度:0.6
          • 5.如圖是用羊角錘拔鐵釘的情景,羊角錘可看成一個杠桿,其動力和阻力示意圖正確的是(  )

            組卷:519引用:2難度:0.8
          • 6.一輛汽車不小心陷進泥潭后,司機按圖所示的方法安裝滑輪將汽車從泥潭中勻速拉出。他安裝的是( ?。?/h2>

            組卷:692難度:0.9
          • 7.通常,飛機發動機的功率比汽車發動機的功率大。正常工作時,飛機發動機一定比汽車發動機(  )

            組卷:129難度:0.9
          • 8.如圖所示,一同學用力F把物體A緊緊地壓在豎直的墻壁上,使其靜止不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組卷:150引用:4難度:0.7

          六、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0分)

          • 25.某實驗小組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的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利用彈簧測力計、銅塊、溢水杯、小桶、水等器材,按照如圖所示的步驟A、B、C、D進行實驗。

            (1)如圖甲所示,實驗中把銅塊浸沒在的溢水杯中,銅塊受到的浮力大小可由
            、
            (填字母代號)兩個步驟算出。浮力的大小為
            。
            (2)由于實驗中手握著彈簧測力計導數示數不穩定。實驗小組對實驗器材進行了改進,如圖乙所示。小明將裝滿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臺P上,用升降臺來調節溢水杯的高度,當小明逐漸調高升降臺,發現隨著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來越大,測力計M的示數
            (選項“增大”、“減小”或“不變”)。如果彈簧測力計算的示數變化量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N的示數變化量。從此可以得出實驗結論。
            (3)使用圖乙的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時,以下情況會對得出實驗結論產生影響的是
            。
            A.溢水杯中的水沒有加至與溢水口相平
            B.銅塊沒有全部浸沒在水中
            C.實驗前小桶內有少量的水
            D.溢水杯中溢出的水灑了一些在桌上

            組卷:104引用:1難度:0.5
          • 26.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1)實驗前沒掛鉤碼時,杠桿的平衡位置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將兩端的平衡螺母向
            旋一些(選擇“左”或“右”),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實驗中,每次都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在杠桿上直接測量
            。
            (2)杠桿調平衡后,小明在杠桿A點處掛上2個鉤碼,B點處掛上3個鉤碼,松手后發現杠桿
            端下降(選填“左”或“右”),他通過增加B點的鉤碼個數或把B處所掛鉤用向右移動,再次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測量序號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 20 2 10
            2 2 15 1.5 20
            3 3 5 1 15
            (3)實驗中測得的數據如表所示。有的同學得出如下結論“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小紅覺得這個結論不合適,應該改變力的
            (選填“大小”或“方向”)繼續實驗。
            (4)學習了功的知識后,小紅同看此次實驗記錄的數據,她想能否將表格中F1L1/N?m的單位N?m換成J,根據功的定義,你覺得可以換嗎?
            (選填“可以”或“不可以”)。請說明原因

            (5)如圖丙所示,小明利用一只質量為1kg的秤砣,一根總長度為1m粗細均勻、質量均勻分布的金屬細管AB。一只金屬框,制成了一個桿秤,移動懸吊點至O點時,杠桿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未掛秤砣),測得OB為4cm,稱重時(根據物重大小,秤砣可在OA之間移動至重新平衡),為了從桿秤上準確讀出重物的質量。
            從O點開始,沿OA每隔1cm標出對應的質量刻度,則該桿秤的分度值為
            kg。

            組卷:82引用:1難度:0.4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