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6-2017學年山西大學附中高一(下)3月模塊語文試卷

          發布:2024/12/14 19:30:2

          一、現代文閱讀(23分)

          • 1.(一)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中國歷史上的東西南北中
            李憑
                   在擺脫野蠻進入文明階段后,中華先民就一直是活躍發展的。各地先民創造出絢麗的文化,隨后從西到東、從南到北傳播,進而匯聚在中原;又從中原散發到東、西、南、北各方位。正是這種持續的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明不斷豐富,從而在文化上表現為多樣性,經濟上表現為不平衡性,政治上則表現為追求統一性。
                  中原西部的渭水流域是中華古人類與古文化的發祥地,但作為發祥地,它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早的,因為還可以列舉出元謀猿人、北京人及其文化等。可見,中華大地上的文化,最早并不是在被后人視為中心的中原出現和擴散開來的。不過,由于氣候、物產相對適宜人類的生活與生產,更由于地理位置的適中,黃河中游逐漸成為文化交匯的中間地帶。于是,黃河中游的文明程度逐漸突顯,為后世所謂中原文化至尊觀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在黃河中游地區,原本也存在多種不同的文化。傳說中關于黃帝與炎帝、蚩尤、三苗等部落的聯合與戰爭,正是不同文化交流與沖突的集中反映。依靠軍事勝利的推動與政治管理的成功,以黃帝部落為中心的政治形式出現了。當然,這僅僅是黃河中游政治中心的雛形;后來從中華地域的中部、東部和西部分別發展起來的夏、商、周等王朝,就都以中原為根據地向周邊拓展。
                  由于統治范圍與實力的限制,夏、商、周等王朝的政治中心具有局限性。中原以外地區發展的勢頭強勁起來的時候,西周的政治中心地位日益喪失,春秋爭霸與戰國爭雄的局面隨之形成。不過,春秋爭霸的實質是政治勢力的逐步歸并。秦國在西方,代表中華大地西部的文化。其勢力向東推進,陸續消滅六國,從而一統天下。這樣的統一,是中華大地西部文明與東部文明碰撞、融匯的過程。
                  中華大地的經濟重心早先位于中原,隋唐之后南移至江南。在南北朝分裂時期,江南的經濟確實得到了長足發展;而在隋唐之后的北方,雖然中原經濟因戰亂頻仍而破政,但仍然有一個值得重視的經濟發展區域,那就是由黃河與太行山圍攏成的河北地區。當然,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未必是一致的。如隋唐時期,經濟重心雖然已經向東北、東南轉移,但政治中心仍在長安、洛陽一線。為了解決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的分離問題,貫通南北的大運河被鑿通了。在隋唐、北宋時期,大運河是途經開封的,這種狀況有別于后來元明清時期的大運河。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的脫離,其弊在于運輸物資要增加巨大成本;但是也有其利,那就是迫使政治中心必須與經濟重心密切聯絡,從而有利于時全局的掌控。
                  隨著東西南北中的演變,政治中心就不斷發生位移。古代中華民族的發展,主要面臨的是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平衡的經濟會不斷引發政治之爭,因此就需要尋求平衡,而尋求平衡的過程會消耗巨大的社會成本。
            (選自《中國社會科學報》,有刪改)(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華古人類與古文化的發祥地有多個,渭水流域只是其一,元謀猿人、北京人所出現的地方也可看作是其發祥地。
            B.在中國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黃河中游的文明程度日漸突出,為后世所謂中原文化為尊觀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C.古代的經濟重心與政治中心兩者有時會重合,有時又會分離,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當時運輸物資需要巨大成本。
            D.中國古代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并不平衡,可又總想尋求平衡,導致在尋求經濟平衡的過程中消耗了巨大的社會成本。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各地中華先民都創造了絢麗的文化,但由于中原地區地理位置適中,各地文化最后都匯聚于中原,再經此地向各地散發。
            B.傳說中關于黃帝與炎帝、蚩尤、三苗等部落在黃河中游地區的聯合與戰爭,表現出這一地區的不同文化得到了交流、產生了沖突。
            C.西周的政治中心地位日益喪失之后,春秋爭霸與戰國爭雄的局面隨之出現,而此時,中原以外地區發展的勢頭程強勁。
            D.隋唐時期的大運河是為了解決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的分離問題而鑿通的,流過的地區與元明清時期的大運河并不完全相同。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華文明不斷豐富,在文化上表現為多樣性,這得益于我國古代東、西、南、北、中各地區持續地進行文化交流。
            B.依靠軍事勝利的推動與政治管理的成功,出現了以黃帝部落為中心的政治形式,形成了黃河中游政治中心的雛形。
            C.秦國在中華大地的西部,其勢力向東推進,陸續消滅六國,最終一統天下,這是西部文明戰勝東部文明的結果。
            D.隋唐之后,中華大地的經濟重心由中原南移至江南,但這并不意味著當時的北方地區沒有值得重視的經濟發展區域。

            組卷:6引用:1難度:0.8
          • 2.文學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品茶櫳翠庵
                  當下賈母等吃過了茶,又帶了劉姥姥至櫳翠庵來。妙玉相迎進去。賈母笑道:“到底是他們修行的人,沒事常常修理,比別處越發好看。”一面說,一面便往東禪堂來。妙玉笑往里讓,賈母道:“我們才都吃了酒肉,你這里頭有菩薩,沖了罪過。我們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吃一杯就去了。”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龍獻壽”的小茶盤,里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鐘,捧與賈母。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接了,又問:“是什么水?”妙玉道:“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便吃了半盞,笑著遞與劉姥姥,說:“你嘗嘗這個茶。”劉姥姥便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賈母眾人都笑起來。然后眾人都是一色的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那妙玉便把寶釵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隨他出去,寶玉悄悄的隨后跟了來。只見妙玉讓他二人在耳房內,寶釵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團上。妙玉自向風爐上扇滾了水,另泡一壺茶。寶玉便走了進來,笑道:“偏你們吃梯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趕了來飺茶吃。這里并沒你的。”
                  妙玉剛要去取杯,只見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盞來。妙玉忙命:“將那成窯的茶杯別收了,擱在外頭去罷。”寶玉會意,知為劉姥姥吃了,他嫌臟不要了。又見妙玉另拿出兩只杯來。一個旁邊有一耳,杯上鐫著“攽瓟斝”三個隸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遞與寶釵。那一只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點犀喬”。妙玉斟了一?與黛玉。仍將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綠玉斗來斟與寶玉。寶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兩個就用那樣古玩奇珍,我就是個俗器了。”妙玉道:“這是俗器?不是我說狂話,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這么一個俗器來呢。”寶玉笑道:“俗說‘隨鄉入鄉’,到了你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寶一概貶為俗器了。”
                  妙玉聽如此說,十分歡喜,遂又尋出一只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虬整雕竹根的一個大盞出來,笑道:“就剩了這一個,你可吃的了這一海?”寶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雖吃的了,也沒這些茶糟蹋。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么?”說的寶釵,黛玉,寶玉都笑了。妙玉執壺,只向海內斟了約有一杯。寶玉細細吃了,果覺輕浮無比,賞贊不絕。妙玉正色道:“你這遭吃的茶是托他兩個福,獨你來了,我是不給你吃的。”寶玉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領你的情,只謝他二人便是了。”妙玉聽了,方說:“這話明白。”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么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話,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約著寶釵走了出來。
                  寶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雖然臟了,白撂了豈不可惜?依我說,不如就給那貧婆子罷,他賣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聽了,想了一想,點頭說道:“這也罷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沒吃過的,若我使過,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給他。你要給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給你,快拿了去罷。”寶玉笑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說話授受去,越發連你也臟了。只交與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來遞與寶玉。寶玉接了,又道:“等我們出去了,我叫幾個小幺兒來河里打幾桶水來洗地如何?”妙玉笑道:“這更好了,只是你囑咐他們,抬了水只擱在山門外頭墻根下,別進門來。”寶玉道:“這是自然的。”說著,便袖著那杯,遞與賈母房中小丫頭拿著,說:“明日劉姥姥家去,給他帶去罷。”交代明白,賈母已經出來要回去。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門,回身便將門閉了。不在話下。
            (節選自《紅樓夢》第四十一回。)【相關鏈接】
            ①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紅樓夢》第五回妙玉判詞)②本是蘇州人氏,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因生了這位姑娘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兒皆不中用,到底這位姑娘親自入了空門,方才好了,所以帶發修行,今年才十八歲,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邊只有兩個老嬤嬤、一個小丫頭伏侍。文墨也極通,經文也不用學了,模樣兒又極好。
            (摘自《紅樓夢》第十八回)(1)下列對小說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A.在櫳翠庵東禪堂,賈母和妙玉關于選茶和用水進行了一番問答,這段對話看似淺白無奇,卻可見主客都是品茶的行家。
            B.妙玉在招待黛玉寶釵時用“古玩奇珍”而招待寶玉卻用她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綠玉斗,說明妙玉對寶玉到來心中不喜。
            C.作者通過妙玉待客的茶具暗示了妙玉顯赫的家世,通過妙玉給不同客人用不同茶具說明她雖隱身空門卻通曉人情。
            D.妙玉先笑寶玉“吃一海”茶是“飲驢飲騾”,又說黛玉是嘗不出“舊年雨水”的俗人,這表明了妙玉對貴公子粗陋無知的鄙視。
            (2)選文主要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塑造妙玉這一形象,請結合選文簡要分析。
            (3)《紅樓夢》第五回中用《世難容》曲來暗示妙玉的性格和命運:“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但是也有人反對上述的觀點,認為妙玉做作、虛偽、假清高。對以上兩種觀點,你是否贊同?請結合你的閱讀體驗,談談你對妙玉的評價。

            組卷:4引用:1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9分)

          • 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的一句是(  )
                  對于像曹雪芹這樣以一部作品聞名于世的人物來說,_________________.畢竟,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先知道《紅樓夢》,后認識曹雪芹。而我們紀念曹雪芹,實際上也就是重新審視《紅樓夢》,重新理解《紅樓夢》這一偉大作品的過程。

            組卷:29引用:3難度:0.9

          四、寫作(4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我們常說人必須執著于理想,我們贊美“十年磨一劍”的毅力與恒心,也常激勵人們為了那“一朝功名”的目標,必須堅持忍耐“十年寒窗”的辛苦與寂寞,我們大都一直生活在種種的執著之中。
                  而大自然是不執著的。天空的云總是千變萬化,這便有了千種景象、萬般風姿;季節總是更替不定,這便有了春的燦爛、夏的熱烈、秋的成熟、冬的沉靜……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組卷:6引用:1難度:0.8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