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2-2013學年江蘇省南京三中八年級(上)地理寒假作業(yè)(六)

          發(fā)布:2024/12/15 21:0:2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請將此項前的序號填在第二卷的表格里,每小題1分)

          • 1.下列地勢變化示意圖,與中國的地勢特征相同的是(  )

            組卷:11引用:4難度:0.9
          • 2.下列山脈,屬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的是(  )

            組卷:264引用:123難度:0.9
          • 3.“人家半鑿山腰住,車馬多從山頂過”景觀描寫的是(  )

            組卷:1引用:1難度:0.9
          • 4.有關我國山區(qū)的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2引用:2難度:0.9
          • 5.讀圖,回答5-6題.

            關于我國氣溫的敘述,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6引用:4難度:0.50
          • 6.讀圖,回答5-6題.

            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是(  )

            組卷:2引用:0難度:0.90
          • 7.我們學校所處的溫度帶是(  )

            組卷:27引用:89難度:0.9
          • 8.讀圖完成17-20題

            關于我國年降水量分布總趨勢的描述,最準確的一項是(  )

            組卷:27引用:13難度:0.7

          二、非選擇題(共30分)

          • 24.讀長江水系簡圖回答問題.
            (1)長江是我國第
             
            大的河流(填數(shù)字),是因為
             
            最長、
             
            最大、流域面積最廣.其水能資源主要分布在
             
            游.
            (2)圖中A處是湖北省的宜昌市,它是長江
             
            游與
             
            游的分界處,圖中B處是江西省的
             
            ,它是長江中游與
             
            游的分界處;圖中C處是
             
            市,它位于長江的入海口,長江在此注入
             
            海.

            組卷:1引用:1難度:0.5
          • 25.讀我國四城市的年氣溫、降水分配圖,回答:

            (1)分析我國一月(冬季)氣溫分布特點:
            哈爾濱一月平均氣溫約
             
            ℃;廣州一月平均氣溫約
             
            ℃,說明冬季我國南北氣溫相差
             
            (大、小).
            (2)圖中的降水量柱狀圖,反映了中國雨季多集中在
             
            季節(jié),北方的雨季
             
            (長、短),南方的雨季
             
            (長、短).
            (3)四城市中氣溫年較差最小的城市是
             
            ,年水量多、雨季最長的城市是
             

            (4)影響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因素(緯度、地形).
            (5)該圖也反映了我國氣候的特征是
             
            、雨熱同期、氣候復雜多樣.

            組卷:14引用:1難度:0.3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