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北大公學禹州國際學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12 8:0:39

          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60分)

          • 1.下列關于體液的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23引用:2難度:0.8
          • 2.下列屬于人體內環境的是(  )

            組卷:5引用:3難度:0.7
          • 3.人在一定強度的體力勞動后,手掌上可能會磨出水皰,一段時間后水皰可自行消失。水皰中的液體主要是(  )

            組卷:5引用:4難度:0.7
          • 4.如圖為人體內某組織或器官的結構示意圖,a、b、c分別表示不同的體液。據圖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7引用:1難度:0.7
          • 5.人在嚴重感冒時通常需要“輸液”,即靜脈注射。靜脈注射時,大劑量的藥物快速到達組織,可達到抗菌消炎的目的。在“輸液”之前,有時為預防患者對所注射藥物產生過敏反應,一般需要做“皮試”,即皮內注射。“皮試”和“輸液”時藥液最先進入的內環境分別是(  )

            組卷:4引用:4難度:0.8
          • 6.下列有關細胞外液滲透壓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組卷:10引用:1難度:0.7
          • 7.下列關于內環境穩態的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15引用:6難度:0.8
          • 8.取甲乙兩支試管,向甲內加入血漿,乙內加入等量蒸餾水,用pH試紙檢測。然后,向甲、乙內各滴入等量的HCl或NaOH溶液。搖勻后,再用pH試紙檢測。關于此實驗的過程和結果的判斷,不正確的是(  )

            組卷:11引用:6難度:0.7
          • 9.圖中A、B代表人體內的物質,①②③④代表體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組卷:8引用:1難度:0.7
          • 10.如圖表示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4種器官或系統,①②是有關的生理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24引用:4難度:0.7
          • 11.下列結構中不參與構成反射弧的是(  )

            組卷:13引用:3難度:0.7

          二.非選擇題

          • 32.根據反射弧的模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當手偶然碰到了某種刺激(如火焰),手上皮膚里的[1]
             
            受到刺激而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沿著[2]
             
            傳到脊髓里的[3]
             
            。由此再發出神經沖動通過傳出神經傳達到手臂上的[5]
             
            ,引起肌肉收縮使手避開刺激。如果只是[4]受損,手將
             
             (填“能/不能”),避開刺激,
             
             (填“能/不能”),能感覺到疼。
            (2)球場上,球員能準確地協調身體的運動,進行攻防,是
             
            的作用。
            (3)[5]指
             
            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
             
            或腺體。
            (4)人受到驚嚇時會表現為瞳孔擴張、心跳加速,此時
             
            (填“脊髓”或“腦和脊髓”)發出的
             
            神經活動占優勢,支氣管
             
            (填“擴張”或“收縮”),胃腸蠕動
             
            (填“加快”或“減緩”)。

            組卷:6引用:1難度:0.7
          • 33.如圖是體育運動對學習記憶的促進作用與蛋白質類神經營養因子(BDNF) 關系的部分圖解。請據圖回答問題:

            (1)運動應激能促進a過程,a過程是指BDNF基因的
             
            。突觸小泡中的b物質是
             
            ,該物質通過
             
            方式進入突觸間隙。
            (2)b物質與AMPA結合后興奮傳導至d處時,該處膜內電位的變化為
             
            ,該處電位發生變化的原因是
             

            (3)據圖可知,BDNF具有
             
            和激活突觸后膜上相應受體的作用,從而促進興奮在突觸處的傳遞。若向大鼠腦室內注射抗BDNF的抗體,將導致突觸間隙內b物質的含量
             
            (填“增加”/“不變”/“減少”)。
            (4)已知某突觸蛋白,它在海馬區的密度和分布可間接反映突觸的數量和分布情況。有實驗表明,水迷宮訓練后大鼠海馬區突觸蛋白表達明顯增強,大鼠學習記憶受損后突觸蛋白表達水平下降。由此推測,長時記憶可能與
             
            的建立有關。
            (5)科研人員用去除腦但保留脊髓的蛙(稱為脊蛙)為材料進行反射活動實驗。刺激脊蛙左腿,左腿收縮,右腿也會收縮,反之亦然。相關實驗表明,左右屈腿反射弧的神經中樞間存在某種聯系。在一次制作脊蛙的過程中,某研究人員不小心傷到了蛙右側大腿上的神經,但不知道是傳入神經還是傳出神經,于是設計了 如下實驗方案進行探究:
            ①刺激脊蛙右腿,若右腿不收縮,而左腿收縮,則說明
             

            ②刺激脊蛙右腿,若
             
            ,則可初步判斷傳入神經受到損傷。

            組卷:10引用:1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