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天津市北京師大靜海附校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11/30 11:30:2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48分)
-
1.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中國未來發展藍圖,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這是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的戰略抉擇。這表明( )
①改革開放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②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③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④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組卷:25引用:4難度:0.7 -
2.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 )
A.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組卷:364引用:36難度:0.8 -
3.2020年11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第二階段會議上指出,中國即將提前10年實現消除絕對貧困目標。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7億多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這( )
A.表明我國正向同步富裕的目標邁進 B.說明我國已解決了社會的主要矛盾 C.體現了黨和政府堅持共享發展成果 D.說明我國已從根本上消除收入差距 組卷:15引用:3難度:0.8 -
4.截至2020年12月8日,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河南、湖南、海南、重慶、西藏、陜西、青海等12個省區市實現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這告訴我們( )
A.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已實現共同富裕 B.我國堅持共同富裕的原則,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C.全部脫貧、消除收入差距是我們發展的根本目的 D.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依然存在,無法解決 組卷:61引用:4難度:0.7 -
5.2020年11月28日,“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并勝利返航,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這讓我們感受到( )
A.我國已成為當之無愧的科技強國 B.我國科技總體水平居世界前列 C.創新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D.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 組卷:3引用:2難度:0.8 -
6.“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回望“十三五”,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如此重視教育是因為( )
①教育是綜合國力競爭中的決定性因素
②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③教育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④教育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組卷:154引用:14難度:0.8 -
7.目前中國人工智能創新人才缺乏,芯片自給率不足40%,高端芯片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實踐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這說明( )
①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了創新型國家
②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仍需提高
③我國科技發展要堅持“引進來”為主
④從整體上看仍然面臨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組卷:8引用:5難度:0.7 -
8.物理學家托馬斯說:“雖然我仰慕牛頓的大名,但是我并不因此非得認為他是萬無一失的。我遺憾地看到他也會弄錯,而他的權威有時甚至阻礙了科學的進步。”正是由于托馬的敢于創新,為光的“波動學說”作出了重要貢獻。這說明創新精神表現為( )
A.敢為人先、勇于冒險的勇氣和信心 B.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戰權威的批判精神 C.承受挫折的堅強意志和溝通合作的團隊精神 D.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和造福人類的濟世情懷 組卷:42引用:4難度:0.8 -
9.關于社會主義民主,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A.公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 B.選舉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掌握國家政權的基本政治制度 D.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組卷:13引用:1難度:0.8
三、分析說明題(共10分)
-
28.材料一:五千年文明,三千年詩韻,我們的文化從未斷流,央視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用“和詩以歌”的形式,將古詩詞和部分近代詩詞配以現代流行音樂,注入現代科技元素。在注重時代化表達的同時,深度挖掘詩詞背后傳統文化的內涵。該節目推動了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傳播,帶動人們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是傳統文化獲得新生的一種有益嘗試。
材料二:“良渚古城”申遺成功,中國成為世界遺產第一大國;長征路上,年輕記者追隨先輩足跡,傳承紅色基因;書店客流量持續增長,打造出城市的“精神空間”……這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素構成中國發展的“文化密碼”,在新中國的發展歷程中釋放出強大的能量。
(1)材料一是如何體現中華文化的特點和“新生”的?
(2)結合材料二中劃線的句子,請你歸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組卷:39引用:2難度:0.2
四、探究與實踐(共15分)
-
29.【創新無止境】
材料一:“嫦娥五號”、北斗三號、載人航天、大飛機、中微子振蕩等重大創新成果舉世矚目,高鐵網絡、移動支付、數字經濟等引領世界潮流;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人工智能等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戰略高技術領域持續取得重大突破;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8.5%。
材料二:《新華日報》曾刊文列舉,被稱為“工業母機”的機床制造產業,中國當前是“低檔過剩、高檔進口”;國產工業機器人同樣集中在中低端競爭。此外,信息技術領域缺“芯”少“魂”,還有一些領域處于“從零起步”的階段,比如被譽為“工業之花”的航空發動機制造、新材料產業等。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說明了什么?
【走向共同富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我們將舉全黨全國之力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確保兌現我們的承諾。
(2)“打贏脫貧攻堅戰”,體現了黨和政府堅持哪一發展理念?
(3)請列舉一例我國引領世界潮流的創新成果,并談談該成果帶來的影響。組卷:0引用:1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