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新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2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2017年單元測試卷(7)

          發布:2024/11/20 11:30:2

          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30分)

          • 1.如圖是收集某干燥氣體并對它吸收處理的正確裝置.由圖中的實驗裝置推測出該氣體的有關性質正確的一組是(  ) 
            ABCD
            密度比空氣
            水中的溶解性難溶易溶易溶難溶

            組卷:253引用:34難度:0.7
          • 2.常把氬氣和氮氣混合充入燈泡里,使燈泡經久耐用.這是因為氬氣和氮氣(  )

            組卷:23引用:15難度:0.9
          • 3.下列各組物質中,前者是純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組卷:15引用:7難度:0.9
          • 4.飄塵是物質燃燒時產生的粒狀漂浮物,顆粒很小,不易沉降.它與空氣中的SO2,O2接觸時,SO2會部分轉化成SO3,使空氣中的酸度增加,飄塵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

            組卷:358引用:28難度:0.5
          • 5.目前我國許多城市和地區定期公布空氣質量報告,在空氣質量報告中,一般不涉及(  )

            組卷:7引用:1難度:0.7
          • 6.下列變化不包含緩慢氧化的是(  )

            組卷:50引用:3難度:0.9
          • 7.在學校運動會上,發令槍打響時產生的白煙主要是(  )

            組卷:29引用:16難度:0.9

          二、非選擇題:

          • 20.某實驗小組欲證明氧化銅能加快氯酸鉀的分解,他們進行了如下實驗:
            按下表中的質量混合好固體后,在相同條件下加熱,并與MnO2的催化效果做比較,實驗時間均以生成50mL氣體為準(見表格),其他可能影響實驗的因素均忽略。
            編號KClO3質量(g)其他物質質量(g)待測數據
            12.0
            22.0CuO  0.5
            32.0MnO2 0.5
            回答下列問題:
            (1)表格中的“待測數據”是指
             

            (2)為了較準確地測量氣體體積,在讀取反應前后量氣管中液面的讀數的過程中,應注意
             

            (填字母編號)。
            a.視線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
            b.讀數前不能移動量氣管和水準管
            c.保持水準管靜止,待水準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時,立刻讀數
            d.讀數前應上下移動水準管,待兩管液面相平再讀數
            (3)若50mL量氣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圖所示,A與B刻度間相差1mL,刻度A為20,則此時氣體的讀數為
             

            (4)如果要進一步探究CuO在反應中是否起到催化作用,請完成后續實驗。(提示:可從催化劑的概
            念完成實驗。)
               實驗步驟設計這一步驟的目的
            實驗表明,加入CuO后產生O2的速率比未加入時快得多CuO能加快KClO3的分解
            將加熱后殘留的固體溶于足量的水,過濾后稱重CuO的質量
            將過濾后的CuO重新與KClO3混合加熱,觀察是否依舊能加快KClO3的分解

            組卷:4引用:1難度:0.5
          • 21.某研究小組在學習氧氣的化學性質時發現:鐵絲燃燒沒有火焰,蠟燭燃燒卻有明亮的火焰。該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
            (1)寫出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2)探究一:蠟燭燃燒產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點燃蠟燭,將金屬導管一端伸入內焰,導出其中物質,在另一端管口點燃,也有火焰產生(如右圖所示)。由此可知:蠟燭燃燒產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態”或“氣態”)物質燃燒形成的。
            (3)探究二:物質燃燒產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閱資料】
            物質熔點╱℃沸點╱℃燃燒時溫度╱℃
            石蠟50∽70300∽550約600
            15352750約1800
            97.8883約1400
            由上表可知:物質燃燒能否產生火焰與其
             
            (填“熔點”或“沸點”)和燃燒時溫度有關。由此推測:鈉在燃燒時,
             
            (填“有”或“沒有”)火焰產生。
            (4)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沒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燒時會產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5)如圖所示是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操作,試回答下列問題:
            做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如果一開始就把紅熱的木炭很快地插入盛氧氣的集氣瓶下部,會出現的后果是
             
            ,正確的操作應是
             
            ;C圖中,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生的現象是
             
            ;燃燒停止后,取出坩堝鉗,往集氣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蕩,發生的現象是
             
            。寫出木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6)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把鐵絲繞成螺旋狀,其作用是
             
            ;實驗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集氣瓶里預先要裝入少量的細沙或水,原因是
             

            組卷:35引用:2難度:0.1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