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版(2019)選修2《2.3 群落的演替》2021年同步練習卷(2)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下列不屬于群落演替的是(  )

            組卷:5引用:7難度:0.7
          • 2.甲地因火災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噴發被火山巖全部覆蓋,隨后兩地陸續出現植被.如圖曲線描述了某種變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28引用:5難度:0.5
          • 3.在沙丘演替成森林的過程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2引用:2難度:0.6
          • 4.一個湖泊干涸后,由沼澤濕地向灘涂濕地轉化,逐漸由裸地發展為草原,最終形成森林。下列有關該過程中的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13引用:3難度:0.7
          • 5.下列關于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1引用:1難度:0.7

          二、非選擇題

          • 15.治理沙漠要遵循自然規律,我國治理沙漠成就突出,被聯合國譽為“全球治沙樣本”。某沙地植被發生自然演替,大致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①流動沙地→②半流動沙地白沙蒿群落→③半固定沙地油蒿+白沙蒿群落→④固定沙地油蒿群落→⑤固定沙地油蒿+本氏針茅+苔蘚群落→⑥地帶性的本氏針茅草原→⑦迅速沙化。回答下列問題:
            (1)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2)發生在流動沙地上的演替類型為
             
            。白沙蒿是流動沙地上的“先鋒”植物,能固定流沙改變環境,油蒿因此能夠生長,并在競爭中處于優勢。這說明生物與生物、
             
            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
            (3)油蒿根系發達、抗風沙,本氏針茅根系淺、不抗風沙。據此判斷,最好在沙地植被自然演替的第
             
            階段適度干預治理。人類活動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進行。

            組卷:3引用:1難度:0.6
          • 16.在退耕還林過程中,某山區棄耕農田在二十余年間逐漸發展成為森林。如表為該棄耕農田演替過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類型及其植物組成,請回答:
            演替階段 群落類型 植物種類/種
            草本植物 灌木 喬木
            1 草叢 53 7 0
            2 灌木叢 70 22 2
            3 森林 102 35 28
            (1)在演替過程中,調查該地區不同階段的植物種類應采用
             
            。該地區演替到灌木叢階段時,有
             
            種灌木種群,所有的植物種類
             
            (填“能”或“不能”)構成群落,處于競爭優勢的植物種類是
             

            (2)該地區演替的過程中,某段時間出現了嚴重蟲害。人們進行藥物滅蟲,對蟲害的控制很難持久有效,后來引進了主要以蟲為食的某種鳥,蟲害逐漸被控制并保持相對穩定。在這個過程中,藥物滅蟲對蟲害的控制很難持久有效,從生態學角度分析,對此合理的解釋是
             
            。引進某種鳥后。蟲害被控制并使該地區長期保持相對穩定,這是
             
            的結果。
            (3)退耕還林的過程中,一年生草本植物逐漸被多年生草本植物取代,原因是
             

            組卷:15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