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師一學校九年級(上)月考化學試卷(9月份)

          發布:2024/9/1 5:0:10

          一、單項選擇(每題3,共42)

          • 1.下列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組卷:9引用:3難度:0.9
          • 2.下列物質用途主要由化學性質決定的是(  )

            組卷:25引用:2難度:0.7
          • 3.下列儀器的選用或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組卷:7引用:1難度:0.8
          • 4.如圖是空氣成分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59引用:1難度:0.8
          • 5.下列物質中,前者屬于純凈物,后者屬于混合物的是(  )

            組卷:505引用:15難度:0.9
          • 6.空氣質量指數(AQI)的范圍有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300以上,分別對應國家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一級(優)、二級(良)、三級(輕度污染)、四級(中度污染)、五級(重度污染)和六級(嚴重污染)。實踐小組利用儀器測得本市某日的空氣質量數據如表(1g=1000μg),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QI PM2.5(μg/m3 PM10(μg/m3 X(mg/m3 二氧化氮(μg/m3 二氧化硫(μg/m3 臭氧(μg/m3
            55 20 60 0.7 50 8 6

            組卷:33引用:2難度:0.7

          三、實驗題(本題共2小題,共23;化學符號表達式2,其余每空1.)

          • 19.化學小組對蠟燭的燃燒進行探究。
            Ⅰ、蠟燭燃燒過程探究。
            (1)火焰結構特點探究:點燃蠟燭,將一張濾紙從火焰上方蓋下,1-2秒后取出,觀察到濾紙上碳化形成黑圈(如圖A),得出結論:
             

            (2)焰心所含物質探究:如圖B,點燃蠟燭,用注射器在燭芯附近抽取氣體物質。
            (猜想假設)同學們對該物質主要成分提出三種猜想:①二氧化碳;②水蒸氣;③石蠟蒸氣,理由是液態石蠟受熱會汽化。
            立即將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動活塞。觀察到注射器口產生火焰,物質能燃燒。說明猜想③
             
            (填“是”或“否”)成立。
            (補充實驗)將蠟燭熄滅,瞬間可觀察到一縷“白煙”輕輕升起,立即用燃著的火柴去點燃“白煙”,“白煙”
             
            (填“能”或“不能”)燃燒。
            (實驗結論)石蠟燃燒是固態石蠟受熱熔化,在燭芯處形成氣態石蠟后才燃燒。
            Ⅱ、蠟燭熄滅原因探究。

            (3)同學們對圖1實驗中蠟燭(足量)熄滅的原因展開研究。
            (猜想與假設)①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大于氧氣含量;②可能是氧氣被完全消耗。
            (探究與結論)甲同學收集1瓶含20%氧氣和80%二氧化碳的氣體,將點燃的蠟燭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才慢慢熄滅。根據實驗現象可知:假設①
             
            (填“合理”或“不合理”)。乙同學使用氧氣傳感器測量密閉裝置內蠟燭(足量)從燃燒到熄滅的過程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下列判斷或結論正確的是
             

            A.實驗開始時,密封裝置內是純凈的氧氣
            B.蠟燭熄滅的原因是瓶內氧氣已經耗盡
            C.蠟燭熄滅后瓶內氣體是純凈的二氧化碳
            D.氧氣的含量小于一定值時,蠟燭熄滅
            (4)在給試管內的液體加熱及實驗完畢洗滌試管時,不當的操作會引起試管破裂,請列舉兩種:
             
             
            。小剛認為有發光放熱現象的不一定是化學變化。試舉一例說明小剛的觀點正確
             

            組卷:304引用:3難度:0.7
          • 20.小文對氧氣的性質進行了整理和歸納,并形成如圖1所示的知識樹。請回答相關問題:

            (1)氧氣的物理性質的Ⅰ、Ⅱ條,分別是
             
            、不易溶于水。
            (2)氧氣具有助燃性,木炭、硫、紅磷、鐵絲等物質都可以在氧氣中燃燒。
            ①硫在氧氣中燃燒的符號表達式為
             
            ,其生成物會導致的一種環境問題是
             

            ②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為
             
            。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集氣瓶中水的作用是
             
            。如圖2所示甲、乙、丙三種方式中,你認為最容易使實驗成功的是
             

            (3)小文在了解氧氣的性質后,對呼出的氣體中主要成分及含量非常好奇,設計如下實驗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呼出氣體中有哪些主要成分,它們的含量是多少?
            【查閱資料】
            ①呼出氣體中仍含有O2
            ②白磷和紅磷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都可燃,都不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③二氧化碳可以被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反應時無明顯現象;
            ④被液體浸泡后的白磷,只要與氧氣接觸且溫度達到40℃仍然可以燃燒。
            【猜想與實驗】猜想:呼出的氣體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等;
            實驗一:驗證呼出的氣體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并測定其含量。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圖1所示裝置。

            【實驗記錄】
            實驗操作 主要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及解釋
            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向裝置中加入藥品。 裝置氣密性良好
            ②先將錐形瓶中裝滿氫氧化鈉溶液,打開彈簧夾K1、K2,將醫用輸液袋內的500mL呼出氣體壓入錐形瓶中。關閉K1、K2,并冷卻至室溫。 錐形瓶中液面下降,原來空的量筒進入482mL液體。 呼出的氣體中CO2的體積為
             
            mL。
            ③此時,錐形瓶中氫氧化鈉溶液的液面低于燃燒匙,再往燒杯中倒入80℃的熱水。
             
            呼出的氣體中,含N2
             
            mL,含O2
             
            mL。
            ④待白磷熄滅并冷卻到室溫,打開K2 量筒中部分液體倒吸入錐形瓶中;量筒中剩余液體為396mL。
            實驗二:按圖2將O2、CO2、濕度(測水蒸氣)的傳感器探頭放入仍有少量空氣的食品保鮮袋中。打開儀器進行數據采集,并向袋內呼出氣體。采集的數據如圖2(其中縱坐標均為某氣體的體積分數%,橫坐標均為時間s)。

            (1)表示O2體積分數變化的曲線是
             
            (填“X”、“Y”或“Z”);
            (2)Y曲線在約為60s時逐漸下降,后趨于穩定。推測食品包裝袋內可能看到的現象是
             

            【實驗反思】
            (1)實驗一設計依據的N2性質有
             
            (填選項序號);
            A、難溶于水
            B、無色無味
            C、不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D、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2)實驗一的實驗操作④中,若錐形瓶中氣體未完全冷卻就打開K2并讀數,則所測氮氣的體積分數將
             
            (填“偏小”、“不變”或“偏大”)。

            組卷:21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