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蠡園中學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有a、b兩份等質量的雙氧水溶液,在a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錳,下圖是二者產生氧氣的質量m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的圖象,其中正確的是(  )

            組卷:181引用:13難度:0.9
          • 2.科學家最近合成了核電荷數為114的元素原子,經測定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89,則其中子數為(  )

            組卷:14引用:6難度:0.9
          • 3.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質和實驗現象無關的是(  )
            選項 實驗現象 分子的性質
            A 一塊蔗糖溶于一杯水中形成糖水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B 固體碘、碘蒸氣都能使淀粉溶液變藍,而碘化鉀不能 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C  快速推壓針筒,密閉在針筒中的乙醚氣體液化 分子之間有間隙
            D 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

            組卷:78引用:18難度:0.9
          • 4.有質量相等的兩份氯酸鉀,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錳,同時放在兩支試管內加熱。下列有關放出氧氣的質量(g)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圖象(圖中a是純氯酸鉀的曲線,b是混有二氧化錳的曲線)中正確的是(  )

            組卷:210引用:26難度:0.7
          • 5.蠟燭(足量)在如圖密閉的集氣瓶內燃燒至熄滅,用儀器測出瓶內氧氣含量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組卷:16引用:1難度:0.7
          • 6.在今年的化學活動周中,某校興趣小組同學在(培養中學生基本科學素養的化學實驗教學研究)課題組老師的指導下,將課本“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裝置(如甲圖)改進為新的實驗裝置(如乙圖),改進后的實驗裝置相對于原裝置,以下評價不恰當的是(  )

            組卷:457引用:62難度:0.7
          • 7.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

            組卷:3引用:1難度:0.9
          • 8.善于梳理、歸納零散的內容有利于知識的系統化。下列歸納有錯誤的一組是(  )
            A.化學與發現 B.化學與生活
            ①拉瓦錫發現空氣的組成
            ②道爾頓發現元素周期律并編制元素周期表
            ①用氮氣作保護氣
            ②用鑲有金剛石的玻璃刀裁玻璃
            C.化學與資源 D.化學與安全
            ①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化學資源
            ②人類擁有豐富的水資源,但淡水資源匱乏
            ①炒菜鍋著火可以用鍋蓋蓋火
            ②進入菜窖前應做燈火試驗

            組卷:9引用:2難度:0.7
          • 9.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根據該圖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

            組卷:7引用:1難度:0.6
          • 10.鎂條是銀白色的固體,在空氣中點燃,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色固體氧化鎂.判斷鎂條發生了化學變化的主要依據是(  )

            組卷:86引用:5難度:0.7
          • 11.氨氣是一種密度比空氣小、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加熱條件下,氨氣能將氧化銅還原成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CuO+2NH3
            3Cu+3H2O+N2,如圖所示,擠壓鼓氣球把空氣鼓入盛有濃氨水的集氣瓶中,使氨氣進入試管,用酒精燈給試管加熱,即可達到實驗目的。關于該實驗,有下列幾種說法:
            ①實驗中,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②反應一段時間后,可看到試管內有紅色物質生成;③反應結束時,先撤出導氣管,再熄滅酒精燈,以免液體倒流;④該裝置沒有對尾氣進行處理,會污染空氣。以上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161引用:9難度:0.9
          • 12.蠟燭(足量)在如圖密閉的集氣瓶內燃燒至熄滅,用儀器測出瓶內氧氣含量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組卷:55引用:11難度:0.7

          二、非選擇題

          • 36.閱讀下面科普短文。
            氫能是公認的高熱值清潔能源。目前,氫氣的來源如圖1所示。
            化石資源制氫最為成熟。水煤氣變換反應:CO+H2O
            催化劑
            CO2+H2,是化石資源制氫過程中的重要反應之一。北京大學團隊研究了在不同溫度下,多種催化劑對水煤氣變換反應中CO轉化率的影響,結果如圖2所示。
            電解水制氫過程簡便,但造價高昂,利用太陽能制氫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人造太陽”的探索也就應運而生。我國“人造太陽”大科學裝置“東方超環”利用的是核聚變,當氘、氚核聚變溫度達到1億攝氏度、持續時間超過1000秒,就能形成持續反應,為水分解提供能量。2020年4月,“東方超環”實現了1億攝氏度運行近10秒,取得重大突破。

            除了氫氣的生產,其運輸、儲存和利用等仍面臨諸多挑戰,需要人們不斷探索。
            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目前氫氣的主要來源是
             

            (2)圖2中,催化劑為2% Au/α-MoC時,CO轉化率和溫度的關系是
             

            (3)根據下表信息可知氘、氚都屬于氫元素,理由是
             

            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
            1 1 1
            1 2 1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
            A.α-MoC可使CO轉化率接近100%
            B.水電解制氫的不足是造價高昂
            C.利用太陽能制氫是未來發展方向
            D.“東方超環”利用核聚變提供能量

            組卷:578引用:19難度:0.7
          • 37.甲、乙兩個小組分別通過實驗探究蠟燭的燃燒產物(裝置如圖1),觀察到不同的實驗現象。
            甲組:燒杯內壁有無色液滴;
            乙組:燒杯內壁有無色液滴,燒杯底部有黑色固體。
            根據燒杯內壁有無色液滴,可得出蠟燭的燃燒產物有
             

            【提出問題】乙組實驗中出現的黑色固體是什么?
            【進行猜想】根據顏色和狀態,猜想黑色固體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
            【實驗探究】利用如圖2實驗裝置,設計了下表實驗方案進行探究: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方案一 取少量黑色固體于試管a中,緩緩通入空氣,點燃酒精燈 黑色固體燃燒,發出
             
            光,試管b中溶液變渾濁
            方案二 取少量黑色固體于試管a中,緩緩通入
             
            ,點燃酒精燈
            黑色固體劇烈燃燒,發出白光,試管b中溶液變渾濁
            【實驗結論】試管b中溶液變渾濁說明黑色固體燃燒生成了
             
            ,由此證明猜想正確。
            【交流反思】
            (1)以上實驗中,黑色固體發生的反應屬于
             
            (填字母)。
            A.化合反應B.分解反應C.氧化反應D.緩慢氧化
            (2)通過以上實驗推測,石蠟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寫元素符號)。
            【拓展延伸】進一步實驗發現,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的燒杯位置越低,產生的黑色固體越多。查閱資料可知:
            石蠟+氧氣(足量)→二氧化碳+水;
            石蠟+氧氣(少量)→一氧化碳+水;

            由此推測,乙組實驗產生黑色固體的原因是
             

            組卷:53引用:6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