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山東省煙臺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試卷(等級考)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需要“媒介”,下列關于該“媒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正常情況下,血紅蛋白、尿素、神經遞質、抗體可存在于該“媒介”中 B.該“媒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和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 C.該“媒介“的理化性質發生改變,人體的代謝活動就會出現障礙 D.調節該“媒介”穩態的系統有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等 組卷:6引用:2難度:0.8 -
2.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以下現象:①小明伸手拿別人的物品時被口頭拒絕而將手縮回;②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個很燙的物品后迅速縮回。下列關于兩個現象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完成現象①和現象②的結構基礎都是反射弧 B.現象①和現象②的完成都需大腦皮層的參與 C.現象①中參與反射的神經元數量多于現象② D.現象①和現象②的效應器都是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 組卷:12引用:2難度:0.7 -
3.大鼠SCN神經元白天胞內氯離子濃度高于胞外,夜晚則相反。SCN神經元主要受遞質γ-氨基丁酸(GABA)的調節。GABA與受體結合后會引起氯離子通道開放。由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論是( )
A.SCN神經元不受GABA調節時膜上無離子的運輸 B.SCN神經元興奮時膜內電位由正變負 C.夜晚GABA使突觸后膜氯離子通道開放,氯離子外流 D.白天GABA提高SCN神經元的興奮性,夜晚則相反 組卷:12引用:1難度:0.7 -
4.用置于人工液體環境中的蛙心進行了兩次實驗,實驗一:反復刺激①號蛙心的交感神經,使其心率加快,然后從這個蛙心中收集液體,轉移給②號蛙心;實驗二:再次刺激①號蛙心的迷走神經,使其心率下降,又將其收集液體轉移給②號蛙心。下列結論錯誤的是( )
A.兩次實驗收集的液體中有神經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 B.若實驗一中②號蛙心率加快,說明交感神經產生的物質具有信息傳遞功能 C.若實驗二中②號蛙心率下降,說明蛙心率調節方式為神經——體液調節 D.上述實驗能夠探究交感神經與迷走神經對蛙心心率的影響 組卷:5引用:1難度:0.7 -
5.抽動癥是一種慢性精神病,多發于學齡兒童,其病因之一是多巴胺過度分泌。多巴胺是一種相對分子質量為153的神經遞質,其分泌過多會引起人體內的甲狀腺激素等多種激素的分泌異常,并導致內環境穩態失調。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多巴胺是興奮性神經遞質,其分泌過多會引起肌肉過度收縮 B.多巴胺從突觸前膜進入突觸間隙的方式為擴散 C.多巴胺分泌異常對下丘腦和垂體的激素分泌沒有影響 D.多巴胺與激素都有專一性,都通過體液只運輸給相應靶器官 組卷:17引用:3難度:0.7 -
6.神經科醫生常對患者做如下檢查:手持鈍物自足底外側從后向前快速輕劃至小趾根部,再轉向拇趾側。成年人的正常表現是足趾向跖面屈曲,稱巴賓斯基征陰性。如出現趾背屈,其余足趾呈扇形展開,稱巴賓斯基征陽性,是一種病理性反射。嬰兒以及成年人在深睡狀態也都可出現巴賓斯基征陽性。下列推理分析錯誤的是( )
A.正常人巴賓斯基征陰性反應中存在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雙向傳導過程 B.巴賓斯基征的初級控制中樞位于脊髓,同時受大腦皮層的控制 C.正常人巴賓斯基征陰性體現了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特點 D.推測巴賓斯基征陽性成年人患者的大腦皮層相關區域有損傷 組卷:7引用:1難度:0.7 -
7.1902年,英國科學家斯他林和貝利斯大膽地做出假設,最終發現了在鹽酸的作用下,小腸黏膜產生了一種化學物質,這種物質進入血液后,隨著血流到達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如圖)。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①過程肯定為神經調節 B.②過程肯定為激素調節 C.小腸是控制胰液分泌的神經中樞 D.①②過程都屬于激素調節 組卷:11引用:6難度:0.7 -
8.越野滑雪素有“雪上馬拉松”之稱,是冬奧會的基礎項目。運動員經常需要從溫暖的室內進入冰天雪地中,此過程中正確的表述是( )
A.運動員的皮膚毛細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加,面色紅潤 B.皮膚感受器接受寒冷刺激,在體溫調節中樞形成冷覺,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 C.機體在寒冷環境中產熱與散熱的比值比常溫環境中產熱與散熱的比值大 D.神經調節在維持體溫恒定的過程中發揮了主要作用 組卷:10引用:1難度:0.7
三、非選擇題:
-
24.如圖為人體內特異性免疫綜合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實線表示
(2)抗原呈遞細胞的主要功能是
(3)圖中丁細胞的活化需要
(4)人類可怕的艾滋病,主要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特別是侵入人體的組卷:8引用:4難度:0.6 -
25.為研究IAA調控植物根生長的機制,研究人員進行了下列實驗。
(1)IAA是一種可在植物頂端合成,通過
(2)由于IAA和赤霉素(GA)在促進細胞伸長方面存在
(3)RGA是一種具有抑制生長作用的蛋白質,該蛋白的降解可受GA調控,擬南芥幼苗的根尖細胞中存在該蛋白。研究者用GA處理甲、乙、丙植株4小時后,檢測各組根尖細胞中RGA的含量,發現與處理之前相比,乙組RGA的含量有所減少,甲、丙組RGA的含量減少為0。用GA處理之前,各組根細胞均有RGA存在,說明無GA時,
(4)綜合上述實驗,推測頂芽合成的IAA調節根生長的作用原理是組卷:12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