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蓮東中學八年級(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28 9:30:2

          一、單項選擇題

          • 1.下列使用顯微鏡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對應的解決辦法,正確的是(  )

            組卷:29引用:8難度:0.7
          • 2.水稻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  )

            組卷:147引用:25難度:0.9
          • 3.西瓜中甜味物質主要儲存在細胞的(  )

            組卷:126引用:28難度:0.9
          • 4.下列對細胞的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7引用:2難度:0.4
          • 5.下列有關細胞分裂、分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52引用:2難度:0.5
          • 6.如圖表示動物細胞分裂和分化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53引用:6難度:0.5
          • 7.圖甲和乙是兩類不同細胞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67引用:13難度:0.7
          • 8.控制光照時長能調控菊花開花,這體現了(  )

            組卷:36引用:6難度:0.4
          • 9.下列不屬于生態系統的是(  )

            組卷:400引用:51難度:0.9
          • 10.如圖中的玻璃罐模擬池塘生態系統。請回答10~11題。

            能完整描述該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的是(  )

            組卷:61引用:0難度:0.50

          三、非選擇題

          • 31.資料閱讀
            資料一:如圖是受精卵細胞發育為成熟細胞過程的示意圖。其中多功能干細胞團能進一步形成神經細胞、肌肉細胞、血細胞等。人們普遍認為這一變化過程是單向不可逆的,也就是說成熟的細胞是不可能再逆轉回到未成熟多功能的狀態。
            資料二:英國生物學家約翰?格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1962年他將青蛙Ⅰ卵細胞的細胞核,替換為雄性青蛙Ⅱ的成熟腸細胞的細胞核。處理后的卵細胞最終發育成一只正常的青蛙Ⅲ.在多次重復實驗的驗證下,該結果最終被科學界接受,也為此后誘導多功能干細胞的研究埋下伏筆。

            (1)圖中①②③是細胞的
             
            過程,其結果是細胞數量增加;④是細胞的
             
            過程,在此過程中形成了生物體內多種多樣的細胞,這些細胞進一步形成了各種
             

            (2)資料二中這項實驗被稱為
             
            技術。根據資料描述,該實驗之所以能夠被其它科學家接受,主要原因是
             

            (3)約翰?格登的實驗中,青蛙Ⅰ的性別為
             
            。青蛙Ⅲ的性別為
             
            ,原因是
             

            (4)約翰?格登的實驗結論是
             

            組卷:42引用:5難度:0.4
          • 32.如圖所示為某稻田生態系統示意圖,與傳統稻田管理相比,引鴨入田,實現了稻鴨共育,增加了農業生態經濟效益。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生活在稻田中的青蛙體色大多是青綠色的,這樣不易被天敵發現。此事例反映出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
             

            (2)稻田生態系統中,青蛙與昆蟲間的關系是
             
            青蛙體內的能量最終來自
             
            ;除光、空氣、水、溫度外,影響水稻產量的非生物因素還有土壤中的
             

            (3)引鴨入田,利用鴨對
             
            的防治,減少了化學藥物的使用,節約了生產成本,減輕了環境污染;鴨產生的糞便,富含有機物,經土壤微生物分解為無機物后又被生產者利用,可見,鴨還能促進稻田生態系統的
             

            (4)若此稻田生態系統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則如圖所示曲線
             
            最能表示出該生態系統中昆蟲的數量變化。
            (5)科研小組為研究某種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質對稻田的影響,測定土壤及其中一條食物鏈中各生物體內該有毒物質的含量如表所示。據表分析生物體內有毒物質在食物鏈中變化的規律:
             

            檢測的食物鏈:水稻→昆蟲→鴨
            生物及環境因素(kg) 土壤 水稻 昆蟲
            有毒的物質含量(mg) 0.02 0.57 1.98 10.3

            組卷:99引用:1難度:0.4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