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張汪鎮張汪中學八年級(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布:2024/8/6 8:0:9
一、選擇題
-
1.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第一則消息作者僅用不到200字(不含電頭),就將渡江戰役第一天的基本信息、戰場態勢表述得清清楚楚。 B.新聞結構的五部分是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其中標題、導語、主體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C.第二則消息中寫三路大軍的作戰情況是按時間順序安排的。這樣安排,場面雖大,但大而不亂;內容雖多,但多而不雜。 D.《消息二則》的語言雖不鮮明生動,但在準確精練方面堪稱典范,符合新聞報道對語言的高要求。 組卷:19引用:2難度:0.7 -
2.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古人稱謂有謙稱和尊稱之別。“愚見”“鄙人”“寒舍”屬于謙辭,“惠顧”“賜教”“久仰”屬于敬辭。 B.人們常把“何時”“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稱為新聞的“六要素”。 C.新聞按照體裁可以分為消息、新聞特寫、通訊等,有時可以根據文章主要的表達方式進行判斷,比如《“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全篇以記敘為主,則歸入通訊類新聞。 D.《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寫道:“在某種意義上說,這種大眾的遷移,是歷史上最大的武裝宣傳游歷。”其中的“大眾的遷移”是指紅軍長征。 組卷:35引用:3難度:0.7 -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結構清晰,事實準確,行文精粹,言簡意豐,同時又恰當地體現出作者的態度。 B.《首屆諾貝爾獎頒發》按照重要性遞增的原則安排來安排結構,堪稱“倒金字塔結構”的樣本,平實而嚴謹。 C.《“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這篇文章將跳水運動員從起跳到入水的瞬間定格為三個畫面,一一描寫,語言生動,筆觸細膩。 D.《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報道了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的首次成功著艦,敘述詳盡,描寫生動。 組卷:27引用:3難度:0.8 -
4.下列句子有語病的一項是( )
A.諾貝爾獎的評議權屬于瑞典和挪威的諾貝爾獎評委會。 B.諾貝爾一生擁有355項專利發明,并在歐美等五大洲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 C.諾貝爾獎科技類獎項的評選標準,歷經多次變革,有的內容甚至違背了諾貝爾本人。 D.諾貝爾在少年時代深受英國詩人雪萊的影響,并因此做過想當詩人的“雪萊夢”。 組卷:31引用:3難度:0.9
六、現代文閱讀
-
12.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國家公祭日,凝聚民族復興的力量
沈慎 ①又到一年12?13國家公祭日。山河肅穆,草木含悲。中華門城墻上留下的彈孔依舊清晰可見,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里一件件實物記錄著歷史,凄厲的防空警報響徹南京上空。
②這是一個令無數人為之疼痛的日子,這是一段需要不斷被銘記的歷史。山河破碎的血淚、生靈涂炭的悲劇、滿目瘡痍的痛楚,鐫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構成民族共同的記憶,每一次回想起來總是讓人痛徹心扉,每一次重溫之時總是讓人悲痛不已。
③昭昭前事,警惕后人。遠離戰爭的烽火,告別亡國滅種的危機,今日之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具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沐浴于改革開放春風,成長在社會主義中國的寬廣懷抱,今日之人民已經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轉變。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任何時候,唯有銘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國家公祭日設立以來,以一段悲壯歷史的復原與定格表達當代人的深切緬懷,以國家名義的公祭儀式傳遞中國人不忘屈辱、守護和平的堅定信念。愛國情感的力量在匯聚、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矢志不渝,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鏗鏘有力。
④“我們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一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儀式上曾這樣宣示。今天我們紀念死難同胞、銘記那段屈辱歷史,就是要讓更多人看到,中國珍惜和平、捍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意志。
⑤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這是苦難歷史帶給中國的深刻教訓。從“開除球籍邊緣”的奮起直追,到現代化建設“殺出一條血路”,改革開放帶來了“史詩般的進步”,迎來了民族復興更加光明的前景。在曾經被侵略者蹂躪的這塊土地,在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這塊土地,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這何嘗不是對歷史最深沉的祭奠、對先輩最好的告慰!但歷史同樣啟示我們,要時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但也要看到改革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關頭,國際形勢和國內矛盾紛繁復雜,唯有激發“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斗精神,砥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歷史擔當,才能筑就民族復興的坦途。
⑥每當一位幸存者離世,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照片墻上,就會有一盞燈熄滅。目前,幸存者已不足百人。但值得欣慰的是,國家公祭儀式上傳來的青少年朗誦聲音慷慨激昂,無數人在“默哀一分鐘”中追古思今,一代代人把歷史銘刻在了內心深處。幾十年過去了,有些變化滄海桑田,而有些追求和夢想卻始終如一。
(摘編自人民網,有刪改)(1)文章提出怎樣的觀點?請概括。
(2)簡要分析第③段的寫作過程。
(3)文中第④段畫橫線處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有什么作用?組卷:57引用:4難度:0.5
七、作文
-
13.在生活中,我們通過電視、報紙、廣播能夠了解到許多新聞。那么你能針對班級、學校、社會中的某一件事寫一則消息嗎?
請你自擬題目,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組卷:31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