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河南省信陽市高二(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中國古代兵法重勢,書法亦重勢,書法如兵法,文機如戰機,而其核心就是造“勢”的問題。正如康有為所說:“蓋書,形學也。有形則有勢,兵家重形勢,拳法亦重撲勢,義固相同。得勢便則已操勝算?!?br /> 書法家對結構章法的安排,就像兵家安營布陣,傳為東晉衛夫人所作的《筆陣圖》,將“筆”與“陣”結合,就是書法和兵法關聯的最好說明。后來,王羲之又進一步對《筆陣圍》作了解釋,他說:“夫紙者陣也,筆者刀稍也,墨者鍪甲也,水硯者城池也,心意者將軍也,本領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略也?!睉馉幍膭儇摽繉④姷闹笓],書法的成敗得力于書法家的意度。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王羲之提出了“意在筆前”的著名論斷?!耙庠诠P前”,就是要在把筆研墨之際,能凝神靜想,對字形的大小、線條的平直、取勢的向背以及頓挫的節奏,都能了然于胸,而且使之筋脈連帶成為一個整體,并以氣來充實它。兵法講究兵無定勢,行伍陣式在作戰的變化中之所以能不亂,是因為將軍指揮有度,書法也是如此。
毫有萬千,必須凝聚于一束;兵卒無數,必須以一氣貫之。士兵固然要勇,但散亂的勇,不但不足以殺敵,反而會成為相互掣肘的作用力。組織軍隊就是要團結統一,要使全軍兵士的行動統一于一個人的指揮,整個軍團由一氣貫之。每一根筆毫都具有很好的彈性,即毫之“健”,也就相當于士卒的勇敢。但毫也因為彈性而散亂分叉,掌握不好反而會成為書寫的阻礙。書法家要用好每一根毫,就像將軍要指揮好每一個士兵一樣,關鍵是聚束住筆毫,并以一氣貫之,使之聽從調遣。只有以一氣貫之,兵家才有陣法,書法才有章法。康有為說:“夫書道猶兵也,心意者將軍也,腕指者偏裨也,鋒者先鋒也,副毫者眾隊也,紙墨者器械也?!敛皇芰睿瑒t為驕兵。受令而眾隊不齊心,則為偏師,為散勇?!?br /> 兵家常說,戰勢不過奇正:用堂堂之陣、正正之旗進行決斗,與敵人作正面交鋒的主攻部隊,就是“正”;而將軍手中留下的作側翼接應或發動突襲的機動部隊,就是“奇”。先出合戰為正,后出為奇;正兵當敵,奇兵旁出,擊其不備。兵家喜用奇兵,書法也要善用奇,清朝書畫家笪重光說:“形勢之錯落在奇正”,奇和正相互參用,則能奇正相生。奇不是刻意造作,而是造勢的點睛之筆,是書法家手里的“機動部隊”,是追加上去的關鍵一筆。明代的項穆有一段論述:“書法要旨,有正與奇。所謂正者,偃仰頓挫,揭按照應,筋骨威儀,確有節制是也。所謂奇者,參差起復,騰凌射空,風情恣態,巧妙多端是也?!?br /> 在兵法中,奇正是將己方兵力投入實際戰斗時所作的兵力配置,而虛實是通過從整體上分散和集結兵力,以造成預定會戰地點上的我強敵弱、我專敵分、我眾敵寨,從而克敵制勝。中國書法家也十分懂得虛實妙用的道理,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留白”,“留白”是他們在整體章法上造勢的絕妙手段。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有云:“乍顯乍晦,若行若藏?!睍ㄖ械墓P斷勢連,說的就是書法中這種藏和露的道理。其關鍵之處就在于善“斷”,老子說“大成若缺”,斷處就是缺處,缺處就是成處,無筆墨的地方包含的卻是最多的筆墨,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摘編自崔樹強《論書法和兵法中的“勢”》)(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勢”在以文字筆畫為藝術表現形式的傳統書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否得勢關乎作品優劣。
B.書法家創作前在心里要對字的筆畫、結構、章法作充分構思,且使之氣脈連貫、氣勢連屬。
C.將軍用兵貴在使士兵團結有勇、聽從指揮,書法家用筆貴在聚束筆毫,使之聽從調遣。
D.中國書法家善用“留白”造勢,往往筆畫雖斷,但筆勢相連,帶給人玩味不盡的美感。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首段將書法與兵法并舉,確立了立論的前提,即二者在造勢上義理相通。
B.王羲之對《筆陣圖》的闡述,論證了書法家落筆如布陣、要意在筆先的道理。
C.第三段論述譴毫如用兵時,使用了引用、舉例、比喻、類比等多種論證方法。
D.文章為總分結構,分述中由書法的落筆、遣毫,到結體,體現了行文邏輯性。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說“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這與王羲之“意在筆前”的觀點不謀而合。
B.兵家認為戰勢不過奇正,正面交鋒的主攻部隊為正,相對應的是出其不意、奇招妙計的奇。
C.老子說“大成若缺”,孫過庭言“乍顯乍晦”,他們都強調了書法在虛實運用上要善藏。
D.兵法中,奇正和虛實都是兵力分配調度策略;書法中,二者又同為章法造勢的關鍵所在。組卷:7引用:1難度:0.6
(二)實用類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立足新時代國情農情,要將數字鄉村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方面,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數字化生產力,注重構建以知識更新、技術創新、數據驅動為一體的鄉村經濟發展政策體系,注重建立層級更高、結構更優、可持續性更好的鄉村現代化經濟體系,注重建立靈敏高效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開啟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到2025年,數字鄉村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鄉村4G深化普及、5G創新應用,城鄉“數字鴻溝”明顯縮小。初步建成一批兼具創業孵化、技術創新、技能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中心,培育形成一批叫得響、質量優、特色顯的農村電商產品品牌,基本形成鄉村智慧物流配送體系。鄉村網絡文化繁榮發展,鄉村數字治理體系日趨完善。
到2035年,數字鄉村建設取得長足進展。城鄉“數字鴻溝”大幅縮小,農民數字化素養顯著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基本實現。
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數字鄉村,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全面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摘自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材料二:
(摘自梅燕等《典型發達國家數字鄉村發展模式總結與比較分析》,《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21年第3期)
材料三:
在傳統的鄉村社會結構中,基層政府、村委會等組織代替村民行使權力,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被宏大敘事所遮蔽。在數字鄉村場景下,個體、群體或組織都可通過互聯網社會交往獲取信息資源、表達利益,為其采取行動、帶來改變提供可能。新媒體技術將使得個體或組織參與到鄉村公共事務的自治和發展中,多元主體的權力組合在不知不覺中解構與重構了傳統的合法性,農耕文化動搖,小農意識松綁,村民、村委會、基層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媒體等在鄉村治理中將各有定位、各司其職,可能產生“1+1>2”的協同效應。數字鄉村要求鄉村黨務、村務、財務等公共事務在網絡信息平臺上公開,接受群眾監督,這有利于增進群眾對基層干部的信任,構建和諧干群關系。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化新技術和新業態,提高農村居民對教育、就業、養老、醫療等公共服務自動化的可及性。
(摘自侯志陽《數字鄉村有助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5月15日)材料四: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一些地方在農村推廣“互聯網+黨建”,通過健全農村基層黨建信息平臺、加強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等措施,促進基層黨組織更好地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有的地方運用“移動議事廳”等網絡平臺,引導廣大村民積極參與鄉村發展的討論,有力提高村務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
不少農村運用“村民微信群”“鄉村公眾號”等,加大基層黨務、政務、村務信息公開,贏得了廣大群眾對基層工作的支持,很多干部反映可以甩開膀子放心干事了。搭建便民互動的數字化監督平臺,不斷增強網絡監督處置的及時性、主動性和透明度,可以有效促進農村基層權力規范運行。
依托在線服務平臺,不少農村推廣“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等模式,推動政務服務網上辦、馬上辦、少跑快辦,大幅提高了群眾辦事便捷程度。有的農村實施“雪亮工程”,深化平安鄉村建設,廣大農民的安全感大幅提升。一些地方通過“互聯同+公共法律服務”助推建設法治鄉村,農民群眾依法維權更方便,法治意識也明顯增強。
(摘自顧仲陽《讓數字化更好賦能鄉村治理》,《人民日報》2021年08月06日)(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數字鄉村建設是立足于我國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現狀的重要戰略部署,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
B.日本數字鄉村建設基于政府和信息技術進行聯動發展,以推動鄉村互聯網普及、三網融合以及農業生產、農產品交易的數字化。
C.法國數字鄉村組團發展模式下,政府作為主導聯合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以實現基于不同任務的平臺、主體、技術組團。
D.互聯網+黨建拓展了黨建工作的渠道和手段,能夠給基層黨員提供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也有利于增進干群感情。
(2)下列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構建鄉村經濟發展政策體系,需要將數據驅動融入知識更新、技術創新而成一體,建立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要突出靈敏高效。
B.我國城鄉居民在擁有和使用信息技術方面還存在不小的差距,這是不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差距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客觀反應。
C.我國數字鄉村建設設立了階段性目標,目標任務涉及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數字經濟、發展鄉村傳統文化等內容。
D.傳統的鄉村社會中,村民缺乏參與鄉村治理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原因是農村基層民主制度不健全,農民主體地位被政府取代。
(3)數字鄉村建設對于鄉村治理有何意義?請概括說明。組卷:0引用:1難度:0.2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馬燈
劉帆
霧峰山下,有一戶人家,家里有個傳家寶,附近人家基本上都知道。
山里人煙稀少,住戶大多散落在各個平壩之處。有峽谷山澗,溪水流瀉,怪石嶙峋,樹木繁森。山下一片開闊處,池塘水清,樹木蔥蘢,有傳家寶的人家就在一座廟宇前的水塘邊。
這戶人家和別人家不同,門楣上掛著一盞馬燈。
這馬燈,并不總是閑著。漆黑的夜晚,它的用處就十分明顯。屋里哪個人晚回家,屋里的人就總是提著它去接人。
這戶人家有一副好心腸。只要哪家有什么事上門求急,哪怕是報喪之類,戶主都會即刻提起馬燈,隨之而去。
村子后有一段羊腸小道,凸凹不平,路旁山石嶙峋,溝底溪水潺潺流淌,樹木遮天蔽日的,人在路上行走,卻難見到太陽。
一日,戶主的兒子迎娶遠處田峒一位喚作朵云的姑娘。她說話聲音很好聽,雖然穿著極其普通,但端茶倒水的架勢,竟不像小戶人家的閨女。出閣前,男人長得咋樣,她印象中基本上就是母親的絮叨和媒人的描繪。
過門那天,一路鞭炮聲噼里啪啦。走到村后樹木遮陽蔽日的那三里路,鞭炮聲基本沒有了。送親的人住慣了平坦的田峒,在山路上行走不習慣,隊伍越拉越長。朵云看到如此陰森森的一段路,就哭了起來,而且哭得很厲害。
朵云的男人,到朵云面前一蹲,身著花紅衣服、扭扭捏捏的朵云就上了他的脊背。
男人的父親到村口瞭望,看到迎親的隊伍遠遠逶迤而來,一聲呼哨,一字排開的一隊年輕人,在一領頭人帶領下,手提馬燈,走向迎親隊伍。男人的父親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兒子,好不容易從山外給兒子娶來媳婦。
送親的人以朵云的舅舅為首,他與男人的父親很要好,這門親事毫無懸念地決定下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兩個老爺子。事實上,看到滿山陰郁的路,朵云的心里很不樂意,但拗不過舅舅的威嚴,一路上別別扭扭的,直到迎親的男人愿意背她。
朵云在自己為人婦之后,因那一背才覺出意味,明白其中的情愛。
朵云過門那天,當著朵云舅舅的面,男人的父親做了一個決定,就是將他珍愛一生的馬燈,正式交給了朵云的男人。
席間,很多人朵云根本不認識,后來才明白,都是一幫老戰友,包括自己的舅舅。
那天,老人們都喝了很多酒,隨著馬燈交接,再也無法掩埋的掏心窩子的話,仿佛烈酒一樣燃燒,終于都給哇啦哇啦吐了出來。
酒桌上,你一言我一語,不知不覺到了掌燈的時候。
朵云的舅舅就講了這個馬燈的故事。
鬼子投降的那年八月,天氣還很熱,但霧峰山卻比較涼爽。鬼子大白天走進陰暗的林地,一個個害怕,一下子竟然不敢前行。山里的村民早就得到鬼子要來“掃蕩”的消息,已經躲進了山林。只有由赤衛隊①隊員為主組成的馬燈隊的人沒有撤走,他們一個個手提馬燈,在溪流兩邊的密林里穿梭晃動,燈光明晃晃的。他們打著呼哨,隔空喊話,幾十桿獵槍時不時朝溪底射擊,聲音清脆恐怖。鬼子不敢貿然前進,朝亮燈的地方胡亂放槍,卻總是傷不到人。燈火忽明忽暗,鬼子擔心遭到游擊隊的埋伏,后來竟然悄悄后撤,離開了霧峰山。
“血洗村莊”的危機化解,馬燈隊聲威大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馬燈隊自動解散。朵云的家公對馬燈鐘愛,看到兒子喜歡,很是欣慰,就鄭重地交給了他。老人家離世前一再交代,村里隊里有什么活動,馬燈要引路。
朵云記得舅舅說過一句話:“你進了這個老赤衛隊員的家,燈,后繼有人了?!?br /> 霧峰山的霧有一年更大了。朵云的家公說馬燈壞了,很不適應。那時,朵云和男人遠在嶺南做工。一天,他們特意寄回一樣東西。鎮上的郵遞員跟朵云的家公很熟,笑說老爺子收到了一件寶貝。整個下午,朵云的家公沒有出門。老伴兒進屋,發現他手拿一個好看的馬燈在研究。可是這盞馬燈和舊式馬燈不一樣,這盞馬燈的操作使用比較復雜,老爺子竟然沒看出門道。
周末,朵云住校的女兒回家,一進屋就嚷嚷,說母親寄了東西回來;問爺爺奶奶收到沒有。奶奶拿出馬燈說:“這是新技術,咱們不懂也動不了。”孫女覺得好奇,趴在桌上仔細觀察馬燈的構造,又看了說明書,不一會兒,她告訴他們:“這是一盞多功能的新型馬燈,既可充電當一般燈用,還可吸收太陽光線,當太陽能燈用。”
“那要是遇到停電充不成電呢?”老人問。
“直接拿到外面有陽光的地方就好了!”孫女回答。
兩位老人一聽,高興得兩眼直放光!
幾天后,朵云和男人回家。鎮上離家太遠,沒有車,兩人摸黑走到家。快要到家門口的時候,他們眼前突然一亮,看到門楣上又掛上了馬燈。
燈光明亮,溫馨又養眼。
(有刪改)【注釋】①赤衛隊,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縣區兩級的群眾武裝組織。其他一些蘇區也建有類似的赤衛隊組織。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交代了霧峰山下人們居住的地理特點,使下文馬燈的相關故事有了合理性。
B.陰森的山路意味著閉塞落后,讓人看不到希望,加之舅舅家公包辦婚姻,讓朵云在送親路上心情低落。
C.“傳家寶”之說在小說中埋下伏筆,激發了讀者閱讀興趣,后文巧妙勾連敘述、層層推進,揭開謎題。
D.馬燈是特殊記憶,新馬燈情節將三代人的“馬燈情結”串聯起來,與文中“燈,后繼有人了”相照應。
(2)請分析“馬燈”在小說中有怎樣的藝術效果?
(3)《馬燈》在敘述故事時有哪些特點?這樣寫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組卷:2難度:0.7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1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情感表達對于社會秩序的形成和人際關系的建立意義重大。我們通過愛的表達,①_____;我們也會表達憤怒,拒絕和他人建立關系。②_____,比如身體姿勢、面部表情、語言,③_____,每一種文明都有著自己表達情感的語言體系,它既反映了該文明中的情感文化,也反過來塑造著人們的情感體驗。
學習古人的情感文化,還可以幫助我們找回逐漸失落的情感體驗。“羅衣初試漏初遲,已涼天氣未寒時”描繪的是意料之外的驚喜:一種迷茫悲傷的復雜情緒由“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刻畫;“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讓我們感受到天氣變化的細微;“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道出了人世變幻的感傷。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請將第二自然段的劃線句子改寫為整句并使句子表意符合邏輯,可增刪詞語。組卷:2引用:3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986年,南京農業大學畢業的陳進,選擇到西雙版納工作,從老家江蘇往云南跑,從城市往山林鉆;把專業所學用在理想之地,把青春汗水揮灑在祖國需要的地方。一路走來,個人奮斗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互相促進,自身成就與邊疆的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
上名《光明日報》評論說:“有遠見的青春如此動人:舍得城市繁華,卻收獲精神富足,得到一幅徐徐展開的生物多樣性的壯美宏圍;有遠見的青春如此勇敢:不畏條件艱苦,在蠻荒雨林中勇闖難關,終使“閉塞孤島”變成享譽世界的“科學島”;有遠見的青春如此有價值;他找到了人與自然科學和諧相處的鑰匙。瞧!“版納植物園模式”深刻影響著西南地區的環保事業?!?br />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引發了你關于“有遠見的青春”的哪些聯想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