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七年級(下)期末生物試卷(五四學制)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50題(每題1分,共50分)()
-
1.下列哪項不是家鴿適應飛行生活的外形特點( )
A.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尾 B.全身被覆羽毛 C.前肢變成翼,生有大型正羽 D.身體呈流線型 組卷:36引用:15難度:0.7 -
2.家鴿排便頻繁的原因是( )
A.食量大 B.消化功能差 C.吸收功能差 D.直腸短,不能長時間儲存糞便 組卷:106引用:37難度:0.9 -
3.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中,被稱為中生代動物的“活化石”的爬行動物是( )
A.白鱀豚 B.金絲猴 C.揚子鱷 D.大熊貓 組卷:6引用:2難度:0.9 -
4.藏羚羊大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B.非法武裝分子的瘋狂捕殺 C.缺少食物 D.環境變化 組卷:6引用:2難度:0.7 -
5.下列動物具有外骨骼的是( )
A.蛔蟲 B.蚯蚓 C.蝗蟲 D.河蚌 組卷:21引用:12難度:0.7 -
6.下列哪項不是節肢動物共同特點的是( )
A.體表有外骨骼 B.身體有許多體節組成 C.足和觸角分節 D.都會飛行 組卷:48引用:30難度:0.9 -
7.蝗蟲的呼吸是靠( )
A.體表 B.觸角 C.氣管 D.外骨骼 組卷:54引用:17難度:0.9 -
8.下列哪種行為屬于動物的學習行為( )
A.剛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袋鼠的育兒袋中吃奶 B.小鳥在池邊喂魚 C.蜜蜂筑巢 D.小雞繞道取食 組卷:19引用:45難度:0.9 -
9.下列動物中屬于兩棲動物的是( )
A.蝦和蟹 B.蟾蜍和蟹 C.蝦和青蛙 D.青蛙和蟾蜍 組卷:11引用:33難度:0.9 -
10.下列屬于動物社群行為的是( )
A.母雞帶小雞覓食 B.魚成群在水中游泳 C.蜂王依靠工蜂喂養 D.草原上生活著大量的食草動物 組卷:30引用:3難度:0.7 -
11.在探究硬幣上是否有細菌的小實驗中,將硬幣在細菌培養基表面輕輕一按,這一做法在細菌的一般培養方法中叫( )
A.接種 B.種植 C.培養 D.接合 組卷:102引用:91難度:0.7 -
12.動物所進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存活和繁殖的活動是( )
A.動物的運動 B.運動的活動 C.動物的行為 D.動物的本能 組卷:17引用:1難度:0.5 -
13.細菌的特殊結構是( )
A.細胞核 B.細胞質 C.莢膜、芽孢、鞭毛 D.球狀、桿狀、螺旋狀 組卷:58引用:39難度:0.9 -
14.下列屬于環節動物的是( )
A.沙蠶和蚯蚓 B.水蛭和蠶 C.蚯蚓和海葵 D.水蛭和珊瑚蟲 組卷:36引用:16難度:0.9 -
15.“薄殼建筑”仿( )建造的:
A.蜻蜓的翅痣 B.鳥的外形 C.海豚的回聲定位 D.龜殼的特點 組卷:139引用:23難度:0.9 -
16.鯨是哺乳動物,其最重要特征是( )
A.用肺呼吸 B.心臟四腔 C.體溫恒定 D.胎生哺乳 組卷:20引用:26難度:0.9 -
17.科學家利用轉基因技術,在某細菌體內大規模培養胰島素,這種細菌是( )
A.醋酸菌 B.大腸桿菌 C.枯草桿菌 D.根瘤菌 組卷:47引用:2難度:0.7 -
18.在無脊椎動物中,昆蟲的活動和分布范圍最大,主要原因是( )
A.口器發達 B.體表有外骨骼 C.一般有兩對翅 D.適于陸地生活 組卷:22引用:16難度:0.9 -
19.兔能夠迅速對外界環境變化做出反應,主要是因為( )
A.具有發達的大腦和神經及四肢 B.具有較大的耳朵 C.視覺敏銳 D.嗅覺發達 組卷:108引用:68難度:0.9 -
20.有口無肛門,有刺細胞的動物是( )
A.水螅 B.渦蟲 C.蛔蟲 D.蚯蚓 組卷:379引用:60難度:0.9 -
21.魚在前進時,控制其方向的是( )
A.尾鰭 B.胸鰭 C.腹鰭 D.背鰭 組卷:87引用:10難度:0.7 -
22.下列屬于動物間的通訊的是( )
①鹿遇到狼時展示白色后盾
②鳥類在逃跑時發出鳴叫聲
③動物筑巢
④螞蟻外出時用分泌物來標記路線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組卷:29引用:3難度:0.8 -
23.在生態系統中,能把有機物變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無機環境中的是( )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組卷:401引用:151難度:0.7
五、實驗探究題(第66-68題,每空1分,共15分)
-
68.螞蟻是怎么樣進行通訊的,某實驗小組做了如下探究實驗,如圖。
【提出問題】:有同學提出,螞蟻不會發聲,它們是靠什么傳遞信息呢?于是某探究小組的同學針對這個問題設計了一個探究實驗。
【方法步驟】
①準備實驗用的螞蟻:捕獲來自一個螞蟻洞的螞蟻,同時將這些受驚的螞蟻飼養一段時間。
②將三塊小石頭放在盛有少許清水的容器內形成三個小島,小島間用兩根等長的小木條連接起來,這樣螞蟻只能通過由小木條搭成的“橋”從一個小島到達其它的小島。
③先將饑餓的螞蟻放在B島上,食物放在C島上,A島什么都不放,發現螞蟻經過幾次尋找后,在C島上找到食物。
④小組成員將連接BC島的“橋”和AB島的對換,結果發現螞蟻并沒有爬向有食物的C島,而直接爬向A島。
⑤在螞蟻爬過的“橋”上,噴一些有氣味的物質(如香水),觀察螞蟻的表現。
【實驗結果】
(1)螞蟻群體內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是具有
(2)“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這說明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
A、生物適應環境
B、生物影響環境
C、生物與環境相互影響
(3)實驗中選用螞蟻只數要多,而不是1只,目的
(4)在實驗第⑤步中,有氣味的物質使螞蟻出現一段時間的不知道爬向什么方向的原因是有氣味的物質干擾了螞蟻之間的組卷:8引用:1難度:0.5 -
69.下列培養細菌和真菌的有關敘述。
(1)細菌和真菌的生存條件:都需要
(2)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被稱為組卷:11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