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3.5.1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2023年同步練習卷
發布:2024/8/28 2:0:9
一、選擇題
-
1.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以下四個實驗裝置(四個瓶子均是密封的玻璃瓶),并將它們放在相同(適宜)的溫度環境中。請推測:哪個瓶中的小魚生活的時間最長?( )
A. B. C. D. 組卷:138引用:13難度:0.7 -
2.比利時科學家海爾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樹苗種在木桶里,每天用雨水澆滿。5年后,柳樹質量增加了80多千克,而土壤只減少了不到100克。此實驗能夠證明的是( )
A.綠色植物能凈化空氣 B.光合作用能合成淀粉 C.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D.水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質 組卷:10引用:4難度:0.5 -
3.將一顆1克重的樟樹種子種到適宜樟樹生長的土地里,幾年后長成100多公斤重的大樟樹.你知道樟樹從種子到生長成大樹的過程中,其增重部分主要來自于下列哪一項( )
A.土壤中的無機鹽 B.陽光 C.氧氣 D.二氧化碳 組卷:37引用:19難度:0.9 -
4.某植物葉片邊緣呈黃白色,不含葉綠體。將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小時后,切斷部分葉脈,將叫片的部分區域的兩面用錫箔紙遮蔽,如圖所示。光照一段時間后去除錫箔紙,用碘液染色法處理葉片,觀察葉片a、b、c、d四個部位的顏色,發現只有d部位顯藍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實驗證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B.對比a、d,說明邊緣部分消耗有機物 C.對比c、d,說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對比b、d,說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組卷:48引用:7難度:0.5 -
5.晚上,將金魚藻放在盛有水的試管中,把試管先后放在離白熾燈不同距離處,觀察試管中產生的所泡數目,統計結果如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氣泡越多,說明產生的氧氣越多 B.試管與燈的距離為10厘米時,產生的氣泡最多,原因是光照較強 C.該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一定范圍內,光照越強,光合作用也就越強 D.如果將該試管放在黑暗中,也將會冒出大量氣泡 組卷:311引用:16難度:0.9 -
6.人們常在魚缸里放一些新鮮的綠色水草,其主要目的是( )
A.清潔魚缸里的水 B.殺菌 C.增加水中的氧氣 D.給魚提供新鮮的餌料 組卷:48引用:2難度:0.4
三、實驗探究題
-
19.某同學進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的探究實驗,設計了如圖所示的三組密閉裝置(提示:裝置中的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碳酸氫鈉溶液能釋放二氧化碳)。據圖分析回答問題:
(1)本實驗的變量是
(2)本實驗的預期是:
(3)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又將氧氣排放到大氣中,對維持生物圈中
(4)有同學認為,枝條在進行光合作用時不進行呼吸作用,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停止
B.通常情況下,白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C.光照越強,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越旺盛
D.通常情況下,呼吸作用只在夜間進行,光合作用在夜間停止組卷:7引用:3難度:0.5
四、解答題
-
20.如圖是植物光合作用過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圖中[A]
(2)光合作用的產物是圖中[①]
(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圖中[③]
(4)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組卷:5引用:2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