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蘇省無錫市積余教育集團七年級(上)期末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12/18 6:0:2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
1.有首歌曲中寫到:“什么時光最值得珍愛?是這幸福的中學時代。什么時光最難以忘懷?是這美好的中學時代。”這是因為中學時代( )
A.比其他任何階段更有意義和價值 B.見證我們從少年直接到成年的生命進階 C.可以為我們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礎 D.可以讓我們無拘無束,擁有更多的快樂 組卷:24引用:5難度:0.7 -
2.蘇軾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這說明( )
A.要樹立遠大的志向 B.人要有超世之才 C.夢想要付出努力 D.有夢想就能成功 組卷:10引用:1難度:0.9 -
3.2022年4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向首屆全民閱讀大會發去賀信,“希望孩子們養成閱讀習慣,快樂閱讀,健康成長。”讀書學習能點亮我們的生命,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
①學習只是知識的獲取
②學習能讓我們生活更充實
③學習點亮個體生命
④學習就是給生命添加養料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組卷:140引用:13難度:0.5 -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下對這句話理解最準確的是( )
A.愛學習的人就是最好的學習者 B.發現并保持對學習的樂趣,對學習很重要 C.學習很艱苦,發現學習的樂趣才能讓學習得以堅持下去 D.學習需要樹立遠大的志向和確定明確的目標 組卷:6引用:1難度:0.5 -
5.“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這里的“行萬里路”是指( )
A.在知識海洋里徜徉 B.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 C.在社會課堂中成長 D.只從社會實踐中學習 組卷:30引用:48難度:0.7 -
6.下列名言警句與認識自己的方式相匹配的是( )
A.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自我評價 B.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與他人作比較 C.想要了解自己,最好問問別人——自我評價 D.吾日三省吾身——心理方面 組卷:22引用:3難度:0.6 -
7.“雙減”政策后,某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小趙非常喜歡打籃球,但教練動他:“你太矮了,還是去報其他課程吧!”對于教練的建議,小趙的正確做法是( )
①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②既不盲從,也不能忽視
③重視他人的態度和評價,冷靜地分析
④照教練說的去做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組卷:7引用:2難度:0.8 -
8.每個人在生命中的任務就是逐漸變成一個更好的人,這就要求我們做更好的自己。下列做法中,有助于我們塑造一個更優秀的自己的有( )
①學會欣賞自己,欣賞自己的獨特,欣賞自己的努力
②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展現自己的才華
③主動改正缺點,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實現自我完善
④只接納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忽視自己不滿意的部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組卷:4引用:2難度:0.6 -
9.北京冬奧會冰壺項目混雙循環賽中,中國組合范蘇圓、凌智輸給美國隊。賽后范蘇圓和凌智送給對手一人一盒奧運會紀念徽章,表達出真誠的友誼。這讓我們感覺到( )
A.競爭中的友誼能促進互相學習 B.朋友之間應該坦誠,毫無保留支持對方 C.競爭對手只是表面和氣,難有真正友誼 D.友誼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 組卷:37引用:3難度:0.8
二、非選擇題(本部分共3題,共計50分。)
-
27.材料一:“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單過,一聲朋友你會懂,還有傷,還有痛,還要走,還有我……”這是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它表達了對朋友的關心、不舍。
材料二:我們想與他人交往,渴望與同伴建立深厚的友誼,互聯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平臺。網絡交往已成為現代人交友的一種新時尚,但也有不少人上當受騙,沉迷于網絡交友浪費時間,容易上當受騙,影響學習和身心健康。
(1)材料一歌曲中的友誼如此動人,生活中的友誼會給你帶來哪些力量?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請你為同學們如何做到網上慎重交友提幾點建議。組卷:19引用:1難度:0.4 -
28.開展關于生命的主題活動,學生搜集到以下資料:
材料一: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京大學師生的座談會上作了題為《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講話。他說,青年要把艱苦環境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把小事當作大事干,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成功一定在前方等你。
材料二:疫情面前,眾志成城。政府積極行動,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闡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堅守在防疫最前沿;志愿者不畏嚴寒,認真工作;人們響應號召,戴好口罩做好防范……生活中的一幕幕時時都在感動著每一個人!面對疫情,眾多80后、90后、00后所言鏗鏘:“讓我去”“我加入”“若有戰,召必回”……是的,只有凡人挺身而出,未曾有英雄從天而降。
材料三:2021年5月22日,一日之間,中國痛失兩位院士。13時02分,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肝膽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原第二軍醫大學副校長吳孟超在上海逝世,他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從醫70多年來,成功救治了1.6萬余名患者。13時07分,“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他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吳孟超和袁隆平同志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我們要大力倡導這種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斗者的價值追求。
(1)結合材料一,面對人生中的挫折和失意,我們應該如何發掘生命的力量?
(2)結合材料二和自身經驗談談,生命如何在平凡中閃耀出偉大?
(3)談談我們應該如何向吳孟超和袁隆平學習,活出生命的精彩?組卷:11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