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3課 我愛這土地》2023年同步練習卷(1)
發布:2024/10/6 0:0:1
一、選擇題
-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嘶啞(sī) 洶涌(yǒng) 黎明(lí) B.喉嚨(lóng) 艾青(ài) 暴雨(bào) C.悲憤(fèn) 激怒(lù) 腐爛(fǔ) D.保姆(mǔ) 喉嚨(hóu) 執著(zhuó) 組卷:40引用:2難度:0.9 -
2.下列詩句的朗讀節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
A.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B.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C.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D.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組卷:99引用:5難度:0.9
二、基礎知識
-
3.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悲憤
黎明
腐爛
sī啞
xiōng yǒng組卷:77引用:2難度:0.7 -
4.讀準多音字。
假:假如 放假 間:林間 挑撥離間 組卷:45引用:2難度:0.9
五、閱讀
-
11.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1)詩人化身為一只鳥,為摯愛的土地傾情謳歌。既然是傾情謳歌,為何不用“嘹亮”或“清脆”的喉嚨歌唱?談談你對詩句中“嘶啞”一詞的理解。
(2)作家聶華苓說:“艾青的詩好在那雄渾的力量,直截了當的語言,強烈鮮明的意象。”請結合《我愛這土地》這首詩,任選一個角度,談談你對艾青詩歌特色的理解。組卷:24引用:2難度:0.4 -
12.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
大地 億萬年的靜止,此刻在眼里
連綿起伏,波濤洶涌
祖輩們和樹木花草
一起扎根
草木春茂冬枯
人在一代接一代
繁衍
父母,是一段
枯老的樹干
我就是那橫出的新枝
站在父母的肩上
以向上的姿勢飛翔
風,從遠古吹來
我用嫩葉為帆遠航
漂得再遠,根都在父母身上
土地的深處
(1)第一節中“靜止”與“連綿起伏,波濤洶涌”是否矛盾?
(2)從第一、二節中可看出“大地”是什么樣子的?
(3)詩歌第三節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4)詩人賦予了“大地”怎樣的象征意義?“父母”還可以象征什么?組卷:7引用:2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