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
1.氟利昂大量逸散到大氣層中會直接導致( )
A.臭氧層破壞 B.酸雨形成 C.水體污染 D.溫室效應 組卷:159引用:5難度:0.8 -
2.下列關于生物體中有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淀粉的結構單元是蔗糖 B.蛋白質是生物體內重要的貯能物質 C.膽固醇是人體所需的物質 D.人細胞中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是RNA 組卷:112引用:17難度:0.8 -
3.某DNA片段的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表示胞嘧啶 B.②表示腺嘌呤 C.③表示葡萄糖 D.④表示氫鍵 組卷:358引用:13難度:0.9 -
4.溶酶體是內含多種酸性水解酶的細胞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高爾基體斷裂后的囊泡結構可形成溶酶體 B.中性粒細胞吞入的細菌可被溶酶體中的多種酶降解 C.溶酶體是由脂雙層構成的內、外兩層膜包被的小泡 D.大量堿性物質進入溶酶體可使溶酶體中酶的活性發生改變 組卷:468引用:12難度:0.8 -
5.對人群免疫接種是預防傳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且已完全恢復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療新冠肺炎患者 B.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可產生針對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抗體 C.接種破傷風疫苗比注射抗破傷風血清可獲得更長時間的免疫力 D.注射某種流感疫苗后不會感染各種流感病毒 組卷:75引用:41難度:0.7 -
6.下列關于細胞的需氧呼吸與厭氧呼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的厭氧呼吸產生的ATP比需氧呼吸的多 B.細胞的厭氧呼吸在細胞溶膠和線粒體嵴上進行 C.細胞的需氧呼吸與厭氧呼吸過程中都會產生丙酮酸 D.若適當提高蘋果果實貯藏環境中的O2濃度會增加酒精的生成量 組卷:397引用:7難度:0.7 -
7.下列與細胞生命活動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癌細胞表面粘連蛋白增加,使其容易在組織間自由轉移 B.高等動物衰老細胞的線粒體體積隨年齡增大而減小,呼吸變慢 C.高等植物胚胎發育過程中,胚柄的退化是通過編程性細胞死亡實現的 D.愈傷組織再分化形成多種類型的細胞,這些細胞中mRNA的種類和數量相同 組卷:325引用:8難度:0.8 -
8.高等動物胚胎干細胞分裂過程中,發生在同一時期的是( )
A.核糖體的增生和環溝的形成 B.染色體的出現和紡錘體的出現 C.染色單體的形成和著絲粒的分裂 D.中心體的復制和染色體組數的加倍 組卷:327引用:9難度:0.8 -
9.人體甲狀腺分泌和調節示意圖如圖,其中TRH表示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狀腺激素,“+”表示促進作用,“-”表示抑制作用。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寒冷信號能直接刺激垂體分泌更多的TSH B.下丘腦通過釋放TRH直接調控甲狀腺分泌T3和T4 C.甲狀腺分泌的T4直接作用于垂體而抑制TSH的釋放 D.長期缺碘會影響T3、T4、TSH和TRH的分泌 組卷:423引用:27難度:0.7 -
10.為研究酶作用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探究pH對過氧化氫酶的影響”的活動。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反應小室應保持在適宜水溫的托盤中 B.加入各組反應小室中含有酶的濾紙片的大小和數量應一致 C.將H2O2加到反應小室中的濾紙片上后需迅速加入pH緩沖液 D.比較各組量筒中收集的氣體量可判斷過氧化氫酶作用的適宜pH范圍 組卷:345引用:12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50分)
-
30.回答與基因工程和植物克隆有關的問題:
(1)天然農桿菌的Ti質粒上存在著一段DNA片段(T-DNA),該片段可轉移并整合到植物細胞染色體上。為便于轉基因植物在組織培養階段的篩選,設計重組Ti質粒時,應考慮T-DNA中要有可表達的目的基因,還需要有可表達的
(2)結合植物克隆技術進行轉基因實驗,為獲得轉基因植株,農桿菌侵染的宿主一般要選用具有優良性狀、較高的遺傳穩定性、
(3)利用帶側芽的莖段獲得叢狀苗的過程與利用莖段誘導產生愈傷組織再獲得叢狀苗的過程相比,前者總培養時間
(4)與發芽培養基相比,配制轉基因叢狀苗生根培養基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添加組卷:271引用:2難度:0.7 -
31.欲研究生理溶液中K+濃度升高對蛙坐骨神經纖維靜息電位的影響和Na+濃度升高對其動作電位的影響。請完善以下實驗思路,預測實驗結果,并進行分析與討論。
(要求與說明:已知蛙坐骨神經纖維的靜息電位為-70mV,興奮時動作電位從去極化到反極化達+30mV.測量的是膜內外的電位變化。K+、Na+濃度在一定范圍內提高。實驗條件適宜)
回答下列問題:
(1)完善實驗思路:
組1:將神經纖維置于適宜的生理溶液a中,測定其靜息電位和刺激后的動作電位,并記錄。
組2:
組3:將神經纖維分別置于Na+濃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d、e中,測定其刺激后的動作電位,并記錄。
對上述所得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
(2)預測實驗結果(設計一個坐標,以柱形圖形式表示實驗結果):
(3)分析與討論:
①簡要解釋組3的實驗結果:
②用放射性同位素24Na+注入靜息的神經細胞內,不久在生理溶液中測量到放射性,24Na+的這種轉運方式屬于
③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經,除了在反射中樞測量到動作電位外,還觀察到腓腸肌收縮,說明坐骨神經中含有組卷:310引用:4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