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7 19:0:1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60分)
-
1.日前,我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單基因遺傳病--卵細胞死亡,表現為某些患者的卵細胞取出體外放置一段時間或受精后一段時間,出現退化凋亡的現象。研究發現人體中只要單個PANX1基因發生突變,就可引起PANX1蛋白結構與功能的改變,從而導致該病的發生。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該病發病過程中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方式與鐮狀細胞貧血病類似 B.推測PANX1蛋白結構與功能的改變可能是該病發生的根本原因 C.科學家研究發現該病患者家系中,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變,這體現了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 D.該病致病基因的發現,為女性不孕及做試管嬰兒反復失敗提供了新的診斷和治療思路 組卷:17引用:1難度:0.7 -
2.如圖為三倍體香蕉的培育過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br />
A.利用秋水仙素抑制著絲粒的分裂,獲得四倍體有子香蕉 B.2n與4n雜交產生3n,說明有子香蕉與野生芭蕉間不存在生殖隔離 C.三倍體香蕉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聯會紊亂,導致香蕉無子 D.無子香蕉的培育過程屬于雜交育種,運用了染色體變異的原理 組卷:5引用:1難度:0.7 -
3.在某人工建構的果蠅種群中,有基因型為AAXBXB、aaXBXB、AAXBY、aXBY、AAXbY的個體,且各基因型個體的數量相等,若該種群自由交配一代(配子及子代生活力均相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h2>
A.親代和子代中B基因頻率均為60%,子代中XBXb基因型頻率為50% B.親代和子代中A基因頻率均為60%,子代中AA基因型頻率為36% C.子代中雌雄個體數量基本相等,雌性個體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 13D.由于沒有發生突變和自然選擇,該種群沒有發生進化 組卷:19引用:1難度:0.5 -
4.在一個個體數目較多且相對封閉(沒有遷徙),不與外界個體發生基因交流且與周圍環境高度適應的群體中,顯性基因是否比隱性基因更易于傳播?當該群體中各等位基因的相對頻率發生變更后,試問該種群的遺傳平衡如何保持?以下對于這兩個問題的解釋正確的是( ?。?/h2>
A.隱性基因比顯性基因更易于傳播。因為隱性基因控制的表現型為純合子,能穩定遺傳不再發生性狀分離。按一定比例人工干預基因型組成能使群體保持平衡 B.顯性基因比隱性基因更易于傳播。因為顯性基因和一些在選擇中占優勢的表現型有關聯。隨機交配能使群體保持平衡 C.顯性基因并不比隱性基因更易于傳播。除非該顯性基因和一些在選擇中占優勢的表現型有關聯才更易于傳播。隨機交配能使群體保持平衡 D.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均可能易于傳播。只要該基因和一些在選擇中占優勢的表現型有關 組卷:11難度:0.5 -
5.某種蘭花細長的花距底部分泌花蜜,主要由采蜜蛾類為其傳粉。多年后發現,在某地其傳粉者從采蜜蛾類逐漸轉變為采油蜂類。進一步研究發現,花距中花蜜大量減少,而二乙酸甘油酯(一種油脂類化合物)有所增加。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蘭花花距中不同種類分泌物含量的變化,是不同種蘭花形成的必要條件 B.該蘭花種群中花距分泌物有關基因頻率的改變可能與傳粉動物變換有關 C.該種蘭花是通過基因指導有關酶的合成,進而控制花距中分泌物的合成 D.該種蘭花與采油蜂之間在相互影響下不斷進化和發展,體現了協同進化 組卷:5引用:1難度:0.7 -
6.當細胞缺氧時,缺氧誘導因子(HIF-1α)與芳香經受體核轉位蛋白(ARNT)結合,調節基因的表達生成促紅細胞生成素(EPO)。EPO是一種糖蛋白質激素,可作用于骨髓造血組織,促進紅細胞生成,改善缺氧。當氧氣充足時,HIF-1α羥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調節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h2>
A.缺氧時,HIF-1α可能結合到DNA上,調節EPO基因轉錄 B.氧氣充足時,HIF-1α被解體以減少EPO的合成,這屬于負反饋調節 C.與EPO合成和分泌有關的具膜細胞器有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D.EPO作用的靶細胞是紅細胞,紅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是血漿 組卷:4難度:0.7 -
7.如圖是食物促進胃上皮細胞分泌胃酸的過程。胃酸除了具有輔助消化功能之外,還能導致胃灼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 />
A.食物和組織胺作為信號促進胃上皮細胞分泌胃酸 B.胃酸分泌時上皮細胞朝向胃腔的膜面積有所增大 C.組織胺抑制物和H+/K+-ATP酶抑制物均可減輕胃灼熱 D.H+/K+-ATP酶將H+泵到內環境中會增加胃液酸性 組卷:5引用:1難度:0.7 -
8.醫院給病人輸液時必須使用生理鹽水,但是過多的注射會影響細胞的正常功能,以下解釋不正確的是( ?。?/h2>
A.生理鹽水與血漿滲透壓基本相等,但是成分不完全相同 B.輸入的Na+中50%進入細胞內液,50%分布在細胞外液 C.過量注射生理鹽水導致血漿的pH發生改變 D.過量注射生理鹽水不會導致內環境滲透壓發生改變 組卷:5引用:1難度:0.7 -
9.媒體報告一大學生在1000米的體質檢測后倒地猝死,再次引發人們對大學生乃至青少年體質的討論.檢測體質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是內環境成分是否維持正常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會引起內環境發生變化,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h2>
A.劇烈運動中,內環境的pH有下降趨勢 B.中暑是產熱和散熱不平衡造成體溫急劇升高引起的,與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有關 C.食物中長期缺少蛋白質會導致血漿蛋白下降進而引起組織水腫 D.長期不吃早餐,雖然通過胰島素的調節作用使血糖保持平衡,但還是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組卷:7引用:2難度:0.7 -
10.圖甲表示人體中部分體液之間的關系,圖乙表示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r />
A.淋巴細胞的內環境是圖甲中的B和C B.從圖甲可知細胞內液和組織液之間存在物質交換 C.圖乙中①②③過程需要消化、呼吸、循環系統的參與而不需要泌尿系統的參與 D.圖乙中⑤可表示細胞產生的CO2等廢物 組卷:16難度:0.7 -
11.以新鮮的蛙坐骨神經-腓腸肌為標本,刺激神經纖維產生動作電位及恢復靜息電位的過程中,由于鈉、鉀離子的流動而產生的跨膜電流如圖所示(內向電流是指陽離子由細胞膜外向膜內流動,外向電流則相反)。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h2>
A.增大膜外K+濃度,c點對應的動作電位值不變 B.bd時間段內發生鉀離子的外流 C.e點達到靜息電位的最大值 D.ac段鈉離子進入細胞和ce段鉀離子流出細胞的方式相同 組卷:4引用:1難度:0.7
二、填空題(每空2分)
-
32.2020年初,新冠病毒(SARS-CoV-2)引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蔓延全球,對人們的健康和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該類肺炎的典型癥狀是發熱(體溫高于37.3℃)、干咳、肌肉酸痛、腹瀉等。人體的體溫調定點學說認為體溫調節機制類似于恒溫器的調節,調定點是該恒溫器調節溫度的基準;當體溫偏離調定點溫度時,機體通過調節使體溫回到調定點水平。病毒、細菌等病原體的侵染能引起體溫調定點改變而導致機體發熱。
(1)圖中激素甲是
(2)當體溫偏離調定點時,溫度感受器可將信息通過相應神經傳送到
(3)高溫持續期,人體產熱量
(4)體溫下降期,機體增加散熱的途徑有
(5)人體在寒冷時可以通過加穿衣服這樣的組卷:4引用:1難度:0.5 -
33.炎癥風暴是指機體在感染病原體等的情況下,免疫系統被過度激活,引起體液中多種炎癥因子迅速大量產生,造成對機體自身損害的現象。請回答下列問題:
(1)當免疫系統釋放的炎癥因子未能將病原體清除時,機體會持續大量地釋放更多的炎癥因子,這個過程
(2)對于被甲病毒感染的重癥患者,有專家提出: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藥的情形下,康復者血漿是重要的治療資源。使用康復者血漿能達到治療目的,其原理是
(3)研究發現合理地使用免疫抑制劑能緩解炎癥風暴,其原因是
(4)IgM和IgG是機體受到抗原刺激后產生的兩種抗體。人體感染某種病毒3~5天后,可在血清中檢測到IgM,量少且存在時間短;10天后可檢測到IgG,量多且存在時間長。檢測IgM和IgG常作為診斷是否被感染的指標。對某病毒感染者的四位密切接觸者進行抗體檢測,結果如表:密切接觸者 IgM IgG 甲 - - 乙 + + 丙 - + 丁 + -
從檢測結果推測,乙、丙、丁已被感染,理由是
(5)免疫系統的功能包括組卷:6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