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年甘肅省武威市民勤一中高一(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布:2024/12/7 10:30:2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標題黨”是網絡上利用各種吸引眼球的標題,來達到增加點擊量或知名度等目的個體或組織。“標題黨”主要通過斷章取義、以偏概全、嚴重夸張、轉移重點等方式來擬寫新聞標題,以吸引受眾、提高傳播率、增加輿論張力。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和媒體競爭的加劇,“標題黨”成為一個越來越突出的現象。“標題黨”現象屢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
                  從媒體的角度看,一方面,媒體市場競爭加劇是“標題黨”現象盛行的直接原因。在受眾注意力有限的情況下,想要從海量信息中“脫穎而出”、增加點擊量,用標題博人眼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相較于紙媒,門戶網站和新媒體新聞的標題和內容是分開的,只有點擊標題才能看到具體內容,如果標題不能及時留住讀者,文章再好也沒有意義。而不能獲得足夠的點擊量,便無法獲取更多流量來維持媒體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流量變現是王道”成為主要經營原則,媒體自律精神式微,記者編輯對新聞專業主義的堅守面臨著嚴峻考驗。被關注就意味著利益,“標題黨”現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體上蔓延開來。
                  從網民的角度看,媒介素養匱乏和碎片化閱讀習慣加劇了“標題黨”現象的泛溢。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長,這種局面導致網民習慣于粗略地瀏覽標題、圖片或摘要,對新聞細節卻甚少關注,這為制造“題不對文”的標題提供了條件。另外,“標題黨”現象與網民對新聞事件表現出的“老不信”和“審丑”心理也有密切的關系。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環境巨變、利益格局調整導致社會誠信問題、社會矛盾和各種訴求與日俱增,因此,一些網民便借助自媒體,根據自己的立場和價值取向發布一些聳人聽聞、混淆是非的標題新聞,從而達到表達訴求、宣泄情緒的目的。而網絡媒體為了點擊量,也往往迎合、利用網民這樣的心態和訴求,通過精心炮制的標題來引發圍觀,甚至引導輿情。
            “標題黨”新聞在未被證實的情況下,借助于輿情的裂變式傳播迅速擴散,容易造成信息傳播失真,給網絡謠言的滋生提供溫床,給突發輿情的應對處置帶來阻礙,甚至有可能嚴重危害社會安全。另外,縱容“標題黨”新聞,對那些堅守社會責任的媒體和媒體人來說是種不公平,可能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破壞媒體生態環境。因此我們應該及時制定措施整治“標題黨”現象,加強對網絡新聞的監督和制約,加強對網絡媒體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的培養,從根本上解決“標題黨”現象泛濫的問題,以保證網絡媒體良性發展,凈化輿論環境。
            (摘編自詹婧《熱點事件輿情傳播頻現“標題黨”》)(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標題黨”炮制新聞標題手法多種多樣,目的也不盡相同,但這些標題都是對新聞事實的歪曲。
            B.在門戶網站和新媒體上,新聞的標題和內容是分開的,標題能否吸引人非常重要,紙媒則不然。
            C.用博人眼球的標題來增加點擊量,是“標題黨”新聞從海量信息中獲取關注的最有效的方式。
            D.網民面對多元化的媒體渠道和爆炸式增長的信息,形成了只瀏覽標題、圖片等卻從不關注新聞細節的習慣。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從媒體和網民兩個角度,深入分析了“標題黨”現象屢禁不止的原因。
            B.文章運用正反對比論證,證明媒體市場競爭加劇導致“標題黨”現象盛行。
            C.文章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對“標題黨”現象進行了論證。
            D.文章分析“標題黨”現象的危害,突出了加強網絡新聞監督和制約的必要性。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利益驅動是“標題黨”現象產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只要媒體改變“流量變現是王道”的經營原則,“標題黨”現象就能消除。
            B.對網絡媒體來說,流量意味著經濟利益,這導致自律精神不強的網媒過于關注流量變現,失去對職業道德的堅守。
            C.網民對新聞事件的“老不信”心理應該跟當前社會的誠信危機有關系,強化誠信意識是消除“標題黨”現象的一個途徑。
            D.“標題黨”新聞容易造成信息傳播失真,滋生網絡謠言,激發負面情緒,導致大范圍輿情失控,對社會的和諧穩定造成重大威脅。

            組卷:2引用:17難度:0.7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知識付費近兩年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知乎、得到、喜馬拉雅等一大波知識付費平臺走紅,五花八門的產品掀起一波波熱潮。
            《2018年中國在線知識付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49億元,同比增長近3倍,預計2020年將達到235億元。
                  目前,知識付費產業已經涵蓋知識電商、社交問答、內容打賞、社區直播、講座課程、付費文檔等多個類別,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喜馬拉雅數據顯示,在2017年“123知識狂歡節”中,25歲至34歲的付費用戶占比超過七成,“90后”的付費比例最高。以中青年為主,男性居多,多數分布在北上廣深及其他經濟發達地區,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求知欲強,熱愛學習與知識分享,喜歡互動交流。
                  艾媒數聚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毅認為,知識付費的場景正在拓寬,從財經、職場、健康、閱讀、技能等走向更加精細、多元的領域,與之伴隨的是專業化要求更高更強,“創作者和平臺如果不能持續生產優質內容,被用戶拋棄是早晚的事。”張毅說。
            (摘編自《數字閱讀帶來“書”中新世界》)      材料二:
                  艾媒數聚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毅認為,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手機支付的便捷性,為知識付費的發展提供了硬件支持;優質內容付費觀念的形成,也促使大批優秀內容提供者開始進駐各大知識付費平臺;但更大的動力來自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意愿越來越強烈,有專家分析,“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希望通過付費獲得知識,這已經成為剛性需求。”
                  一些從業者則更喜歡用“知識服務”而非“知識付費”來定義這個行業。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分析,在人們的時間日益碎片化、學習越來越終身化的時代背景下,知識服務行業通過互聯網技術降低了用戶學習的成本,填補了傳統“分科治學”教育體系的缺口,為人們終身學習提供了更適合的解決方案。
                  羅振宇認為,知識服務火爆的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教育和學習的歷史傳統”,“中國人學習的驅動力很強。在經濟快速發展之后,追求學習上進的文化基因更強烈地表達了出來;而國家層面,正在加速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這樣的需求為知識服務的興起提供了極其富饒的土壤。”
            (摘編自《知識付費,優質內容是關鍵》)      材料三:
                  市面上已出現多種跟書有關的知識產品:把書濃縮成25分鐘的圖書音頻解讀,全年解讀一系列經典的專欄,用互動和社交的方式一起讀書的同讀、共讀等。這些產品都跟書有關,只是做法有些差別:有的是引導讀書,有的是替代讀書,有的是輔助讀書。
                  除了和書有關,它們還有兩個明顯的共同點:其一,它們不是文字而是音頻;其二,它們都從圖書內容延展開,將其變成通過智能手機可以獲取的、像消費品一樣輕松的服務。把“認真地讀書”變成“輕松地聽書”。
                  由于從書中消化吸收知識很難,大量知識被“囚禁”在書頁之中。當喜歡嘗鮮的人嘗試去聽知識產品,甚至嘗試制作知識產品后,和書相關的知識音頻極大地降低了用戶獲得相關知識的難度,從而可以成為更大范圍人群獲得知識的方式。
            (摘編自《知識付費背景下的“新出版”》)(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知識付費產業發展,離不開互聯網的普及和手機支付的便捷性,也離不開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后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強烈追求。
            B.知識付費產業越是向前發展,對內容的專業化要求就越高,知識的創作者和付費平臺應該不斷給用戶提供優質內容以增強吸引力。
            C.圖書音頻產品并不只是將文字轉變為音頻,還從圖書內容延展開,變成了像消費品一樣的服務,極大地降低了用戶獲取知識的難度。
            D.近兩年來,知識付費產業發展迅速,產品多樣,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類別多樣化,用戶以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學生為主。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些從業者更喜歡用“知識服務”來定義知識付費行業,知識服務行業為當代人們終身學習提供了適合的解決方案。
            B.優質內容付費觀念的形成,有利于知識付費產業的健康發展,它促使大批優秀內容提供者進駐知識付費平臺,推動行業繁榮。
            C.國家加速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舉措,將中國人追求學習上進的文化基因激發出來,這是知識服務火爆背后的深層原因。
            D.圖書音頻產品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解放了原來被“囚禁”在書中的知識,也更適合現代社會的發展。
            (3)以上三則材料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組卷:13引用:16難度:0.7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木 雛
            林斤瀾
                  上世紀50年代后期,我在圓湖村里“蹲點”,樹立一天等于20年,一步過渡到共產主義的典型,很招人參觀。春天,來了十來個大學生,一個老師帶著。這老師是剛畢業的留校學生,頂多是個助教吧。但農民分不清大學里的職稱。反正助教也是老師,便戳著脊梁嘀咕道:怎么有這么個老師?還是大學老師?
                  他比他帶的學生大個三兩歲吧。可是按農民說,要“木”十歲。木就是不活泛,見人不會說話,不知道招呼。又說要“雛”十歲。雛是幼稚。
                  一天早上,我那房東在院子里澆水,巴掌大一塊地上,正有新綠鉆出來,不到兩寸高,幾個學生有的說是蔥,有說是蒜苗,有的要打賭。房東覺著好玩,說:
            “想必大學里也修行,忌吃五辣,不知道蔥葉兒是圓的,蒜葉兒是扁的。”
                  沒想到那位老師正經摸出小本子,往上寫字,嘴里咕咕著:
            “蔥,圓的。蒜,扁的。”
                  房東撐不住笑起來,那幾個學生為老師不好意思,轉頭跑了。老師只管寫著,全不知覺。我探過頭去瞅瞅,不懂,看樣子是英文。
                  我可憐這個知識分子,小聲跟房東說,人家會英語。可是房東不清楚英語是什么,更加笑開了,說:
            “還劃洋碼呀。”
                  過了兩天,房東家里發雞瘟,十來只雞死了一多半,房東心疼得吃不下飯,那位老師走來問病雞和好雞,怎么認?
                  房東蹲在那里沒好氣,說:
            “認屎唄。”
                  老師不懂眼色,追問好雞的屎什么樣?房東沒奈何,又說:“溏屎。”
            “溏?屎?”
                  老師傻著眼,可又摸出小本子來了。房東扭過臉去,六歲的小兒子咧著嘴,唱兒歌一般說道:
            “一堆兒,一堆兒。帶尖兒,帶尖兒。下邊黑黃黑黃,是紅溏,尖兒白花白花,是白溏。”
                  老師往本上寫,房東站起來往屋里走,嘀咕道:
            “一個雞屎,也劃洋碼。”
                  他覺著晦氣。老師卻一邊寫,一邊往地上張望,小兒子指著一堆叫道:
            “這就是,嘗嘗不?”
                  老師只管端詳著,隨口嘀咕道:
            “不嘗,不嘗。”
                  小兒子大笑。屋里他娘叫了聲“哎喲”,一會兒,打發小兒子到紅醫站給拿膏藥,說是岔了氣。
                  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前幾天我在晚報上看見圓湖村兩個養雞戶,收入論千,從不死雞,雞瘟進不了他家的門兒。我順便去看看,就是那房東家,不過老房東兩口子都去世了。當年的小兒子現是當家人,當年種蔥蒜的那塊地,現在拉上籬笆,養著上百的來亨雞,血紅的冠子,雪白的羽毛,一個個神氣活現。正想說幾句什么,聽見腳步響,那青年當家人扔下我,奔向院門口,迎著一位中年胖子。細一看,奇了,可不就是那位老師嗎?他見老了,眼泡鼓鼓的,腮幫耷拉耷拉的。他不往院里走,定定地望著院外的杏樹。正是早春,杏花灰白灰白好像煙霧,青年當家人說:
            “怕是大年哩,杏花要‘舊’,桃花要‘喧’。”
                  老師摸出小本子,我看見他寫著字,可咧開了嘴,口水都要滴答下來了。不光是“雛”了,還透著“傻”來。我心里一動,走過來提起50年代,他望望我,想不起來,我又說起他帶的學生,好像想起來了。為什么說是“好像”,因為沒有這種時候常有的歡叫,只是嘴里咕咕地:
            “哦,哦……”
                  不光是“木”了,還透著“僵”來。我還要敘舊,但當家人打斷我的話,直跟老師解釋,什么“舊”呀“喧”呀,都是方言土語,不知道科學不科學。琢磨著怕跟風啦雨啦有聯系,杏花開得早,是起風的時候,桃花在清明前后,清明時節雨紛紛……他只怕解釋不細、不全、不當,不留點空子讓我說話。我只好探過頭去,看看老師寫什么,寫的漢字不像漢字。這回,我斷定是日文。
                  老師寫著寫著,挪步往杏樹那邊走了。當家人回過頭來,只管去轟他的雞。我只好跟過去,想想問道:
            “這老師,現在,是個干什么的?”
                  青年當家人頭也不回,說:
            “一個老專家,不是說空話的人。”
                  我噎了一下。不過這些年也添了些涵養了,不動聲色地還問道:
            “什么專家呢?”
            “化學。”
            “化學……”
                  我知道化學里邊還分好些專業呢,可又一時使不上嘴。那當家人說:
            “我這兒沒死過雞,仗著‘長效避瘟散’,就是他配的方。”
            “我當他……他……他老了呢,都張著嘴流水的……”
                  青年當家人直往屋里走,嘀咕著:
            “有病。叫造反學生扇的。”
            (選自《林斤瀾文集》)(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文以回憶往事入手,通過敘述一個大學老師在農村生活的片斷,生動再現特殊背景下的社會圖景,富有時代性。
            B. 小說善于運用細節表現人物性格,如老師認真記錄蔥和蒜的區別,細致求問如何分辨病雞和好雞。突顯了人物品質。增強了文章藝術感染力。
            C. 文中的老師從20 年前被圓湖村那對房東父子取笑到20年后獲得房東兒子的敬重與愛戴,源于他研究出“長效避瘟散”,提高了農民收入。
            D.“我”從青年當家人口中得知,老師“張著嘴流水”是當年造反學生扇后留下的毛病,在這些敘述中。‘我們不難體會文章蘊含的淡淡的痛楚和作者對那個時代的認識。
            (2)“我”在小說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3)結合文章談談你對小說標題“木雛”二字的理解。

            組卷:9引用:4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9.根據下面一段話的內容,就“碎片化閱讀”提取關鍵信息,不超過60個字。
                  網媒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顛覆了人們傳統的閱讀方式。碎片化的淺閱讀已成為當代人閱讀的主要方式。人們從微博、微信、頭條及其他媒體上獲取碎片化信息,快捷且看似忙碌的閱讀使人們傾向沒營養的快餐文化,而沒時間投入經典作品的細細研讀。加之碎片化的閱讀不需要思辨,絕大多數人沉溺于此而忽略了從經典中提升思維和辨別的能力。

            組卷:57引用:17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霍金身困輪椅卻行至宇宙盡頭,口不能言卻道盡自然至理,憑借頑強的意志和驚人的才華,在輪椅上完成了人類最為壯闊的探索和想象。
                  材料二:中科大第33屆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年僅21歲的2010級少年班校友曹原在石墨烯超導電性研究中有重大發現,一天之內在《自然》上發表了兩篇文章,轟動國際學術界,曹原成為《自然》雜志創刊149年來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的最年輕中國學者。
                  請結合上述材料的內容和含義,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組卷:4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