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天津市武清區楊村一中高三(上)開學地理試卷

          發布:2024/10/13 0:0:1

          一、選擇題(本題共35題,每題2分,共70分)

          • 1.2023年4月22日是第54個世界地球日,自然資源部在當日宣布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已經完成。圖為《碳匯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建議方案》。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圖中所示兩類固碳重要區(  )

            組卷:4引用:0難度:0.80
          • 2.2023年4月22日是第54個世界地球日,自然資源部在當日宣布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已經完成。如圖為《碳匯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建議方案》。讀圖,完成21~23題。

            圖中P處森林生態系統所處地形區(  )

            組卷:4引用:0難度:0.80
          • 3.2023年4月22日是第54個世界地球日,自然資源部在當日宣布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已經完成。如圖為《碳匯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建議方案》。讀圖,完成1~3題。

            制定《碳匯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建議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

            組卷:8引用:0難度:0.50
          • 4.根據黃河水情和水利樞紐工程的需要,黃河小浪底工程每年都要進行泄洪排沙,利用現代化工程設施和調度手段,通過開閘放水,利用水流的沖擊,將水庫里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適時送入大海,從而減少庫區和河床的淤積,以達到防洪和人工調節的作用。完成下面小題。
            黃河泄洪排沙時間一般會選擇在汛期之前,主要原因是(  )

            組卷:7引用:0難度:0.50
          • 5.根據黃河水情和水利樞紐工程的需要,黃河小浪底工程每年都要進行泄洪排沙,利用現代化工程設施和調度手段,通過開閘放水,利用水流的沖擊,將水庫里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適時送入大海,從而減少庫區和河床的淤積,以達到防洪和人工調節的作用。完成下面小題。
            為解決黃河下游地區“水少沙多”問題,下列建議和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中上游地區退耕還林還草,加強水土保持
            ②下游大力植樹造林,涵養水源
            ③在中游地區實施天然降水儲集工程
            ④加強流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與調度

            組卷:7引用:0難度:0.70
          • 6.近年來,貴州省石阡縣樂橋村積極實施建設高標準農田項目,機耕道、灌溉渠等設施一應俱全。在500余畝的“稻油輪作”壩區,冬春時可見成片的油菜花競相開放,夏季又變成一片綠油油的“稻海”(如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樂橋村農業生產面臨的主要困難是(  )
            ①地形崎嶇
            ②土地鹽堿化嚴重
            ③旱澇災害頻繁
            ④地表水缺乏

            組卷:2引用:0難度:0.80

          二、綜合題(共30分)

          • 36.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錫都”個舊市有兩千多年開礦史。2003年以前為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府駐地,2008年被確定為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如圖為個舊市位置及自然環境特征簡圖。

            (1)說出長期以來錫礦的開采和冶煉對個舊市發展的影響。
            (2)個舊市處于的石漠化地區。說明個舊市石漠化的自然原因。
            (3)說明個舊市經濟轉型可采取的具體措施。

            組卷:7引用:2難度:0.5
          • 37.中國大陸自然海岸線漫長,類型分為淤泥質岸線、砂礫質岸線、生物岸線、基巖質岸線等。淤泥質岸線是幾類岸線中長度最長的一類,主要分布在遼寧東部沿海、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等岸段。淤泥質海岸岸線曲度小、潮間帶坡度平緩,人類可通過填海造地、圍墾養殖、建造港口等工程,在海灣中淤積出更多的土地,因其具有巨大經濟價值,在幾類岸線中長度急劇減少。伴隨著自然岸線被開發為人工岸線,岸線呈現出平直化、單一化與硬質化現象。
            貝殼堤指海岸帶淤泥質海岸平原上由海生貝殼碎屑和細沙、粉沙組成的一種濱岸堤。它的發展反映了一個具有粉沙底質、水清而成,以波浪潮汐作用為主的有利于貝類生長的海灣環境。我國自天津附近東至海邊的沙泥質平原上有四條很長的貝殼堤,沿著同渤海灣現代海岸大體一致的方向自北而南分布。每一道貝殼堤都代表了過去的一道古海岸線,它們共同見證了渤海灣西岸滄海桑田的過程。遺憾的是,這些斷續綿延數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貝殼堤,如今差不多已被破壞殆盡了。

            (1)泥質海岸和基巖質海岸在地貌是不同的。說出基巖海岸的兩種地貌類型。
            (2)貝殼堤的形成是哪種地質作用造成的。該地區5000年來海岸線位置的變遷,海岸線發生了哪些變化。
            (3)指出淤泥質海岸線急劇縮減對地理環境產生的影響,并提出保護淤泥質海岸線的合理建議。
            (4)請指出保護好、利用好貝殼堤的意義。

            組卷:18引用:3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