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版(2019)必修2《5.1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2021年同步練習卷(5)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

          • 1.關于基因突變的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1引用:6難度:0.7
          • 2.下面有關基因重組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組卷:52引用:17難度:0.9
          • 3.如圖所示過程可能存在基因重組的是(  )

            組卷:112引用:11難度:0.7
          • 4.某種噬菌體外殼蛋白基因突變使mRNA中部出現一個終止密碼子,導致外殼蛋白無法合成,噬菌體不能增殖。但這種噬菌體能在大腸桿菌C品系中順利增殖,釋放子代噬菌體。下列假設最合理的是(  )

            組卷:65引用:6難度:0.7
          • 5.基因A受到紫外線照射,可能突變為a1,也可能突變為a2,這說明基因突變具有(  )

            組卷:17引用:10難度:0.9

          二、填空題

          • 14.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鳥嘌呤(G)的N位置上帶有乙基而成為7-乙基鳥嘌呤,這種鳥嘌呤不與胞嘧啶(C)配對而與胸腺嘧啶(T)配對,從而使DNA序列中G-C對轉換成A-T對。育種專家為獲得更多的變異水稻親本類型,常先將水稻種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種植,通常可獲得株高、穗形、葉色等性狀變異的多種植株。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由顯性基因突變成隱性基因叫隱性突變,由隱性基因突變成顯性基因叫顯性突變。經過處理后發現一株某種性狀變異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現兩種表現型,說明這種變異為
             
            (選填“顯性“或“隱性“)突變。
            (2)用EMS浸泡種子是為了提高
             
            ,某一性狀出現多種變異類型,說明變異具有
             

            (3)EMS誘導水稻細胞的DNA發生變化,而染色體的
             
            不變。
            (4)某水稻品種經處理后光反應酶的活性顯著提高,這可能與相關基因突變有關.在葉肉細胞內控制光反應酶的相關基因可能分布于
             
             (填細胞結構名稱)中。
            (5)水稻矮稈是一種優良性狀.某純種高稈水稻種子經EMS溶液浸泡處理后仍表現為高稈,但其自交后代中出現了一定數量的矮稈植株.請簡述該矮稈植株形成的過程
             

            組卷:2引用:1難度:0.6
          • 15.玉米是雌雄同株異花植物,利用玉米純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變品系,該突變品系的產生原因是2號染色體上的基因Ts突變為ts,TS對ts為完全顯性。將抗玉米螟的基因A轉入該雌株品系中獲得甲、乙兩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現正常,乙植株矮小。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產生的影響,進行了以下實驗:
            實驗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約為1:1
            實驗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約為1:1
            (1)實驗一中作為母本的是
             
            ,實驗二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別表現為
             
             (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
            (2)選取實驗一的F1抗螟植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約為2:1:1.由此可知,甲中轉入的A基因與ts基因
             
             (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F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
             
            。若將 F2中抗螟雌雄同株與抗螟雌株雜交,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
             

            (3)選取實驗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約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轉入的A基因
             
            (填:“位于”或“不位于”)2號染色體上,理由是
             
            。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預期值,說明A基因除導致植株矮小外,還對F1的繁殖造成影響,結合實驗二的結果推斷這一影響最可能是
             
            。F2抗螟矮株中ts基因的頻率為
             
            ,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種植F2抗螟矮株使其隨機受粉,并僅在雌株上收獲籽粒,籽粒種植后發育形成的植株中抗螟矮株雌株所占的比例為
             

            組卷:576引用:9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