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江蘇省常州市北郊中學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
發布:2024/10/4 18:0:2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
-
1.下列有關聲現象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常見倒車“雷達”是利用超聲波來傳遞信息的 B.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擊同一個音叉,音叉發聲的音調會不同 C.設置噪聲監測裝置可以減小噪聲 D.一同學敲擊課桌,另一同學耳朵貼在桌面上可分別聽到從桌子、空氣傳來的兩次聲音 組卷:232引用:4難度:0.7 -
2.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我們在欣賞的時候,經常發現與物理知識息息相關。詩人胡令能的《小兒垂釣》全文如下:“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蓬頭稚子”是根據響度辨別“路人”是陌生人
②“借問”——是“路人”的聲帶振動產生的聲音
③“遙招手”——是在聲音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④“怕得魚驚不應人”——說明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組卷:124引用:2難度:0.8 -
3.如圖所示是某款智能音箱,其智能語音控制系統可通過網絡讓用戶以語音對話的交互方式點播歌曲、了解天氣等,也可以對智能家居設備進行控制,比如打開窗簾、設置空調溫度等。關于智能音箱,以下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音箱發出的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大約340m/s B.音箱靠揚聲器紙盆的振動發出聲音 C.當接收“大點兒聲”的指令后,紙盤振動加快 D.播放音樂時,人們能分辨出不同樂器的聲音,依據的是聲音的音色 組卷:417引用:14難度:0.9 -
4.在對環境聲音的監測中,監測器測出的甲、乙兩種聲音的特性如下表:
聲音 聲音強弱的等級/dB 頻率/Hz 甲 50 2000 乙 100 500 A.甲聲音的響度大于乙聲音的響度 B.甲聲音每秒的振動次數大于乙聲音每秒的振動次數 C.甲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于乙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D.甲、乙兩種聲音都屬于噪聲 組卷:44引用:1難度:0.9 -
5.關于熱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干冰給食品保鮮,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熱的原理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覺到涼爽,這是因為酒精汽化會放熱 C.一瓶水被冰箱冷凍后取出放一會兒,表面會變濕,這是由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D.北方的冬天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幾桶水,利用了水凝華放熱的原理 組卷:14引用:2難度:0.7 -
6.圖中密封的錘形玻璃泡內裝有少量碘顆粒,為了能較快地觀察到碘的升華現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熱方式最合適的是(碘的熔點為113.7℃,酒精燈外焰溫度約800℃)( )
A.用酒精燈外焰加熱 B.浸入開水中 C.放在陽光下曬 D.置于常溫下的空氣中 組卷:118引用:5難度:0.8 -
7.固態、液態和氣態是物質常見的三種狀態。某物質通過放熱、吸熱在甲、乙、丙三種物態之間轉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為固態,由甲到乙是熔化過程 B.乙為液態,由丙到甲是升華過程 C.丙為氣態,由乙到丙是凝固過程 D.乙為固態,由丙到甲是汽化過程 組卷:365引用:8難度:0.8 -
8.如圖所示,用水壺燒水,水燒開后能看到壺嘴周圍有“白氣”產生。有關“白氣”是什么,a、b兩位置處溫度和“白氣濃度”比較。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
A.它是小水珠,a處溫度較低,a處較濃 B.它是小水珠,b處溫度較高,b處較濃 C.它是水蒸氣,a處溫度較低,a處較濃 D.它是水蒸氣,b處溫度較高,b處較濃 組卷:289引用:3難度:0.5 -
9.目前家庭汽車越來越普及,以下跟汽車有關的熱現象中說法正確的是( )
A.汽車水箱中加入適量酒精降低了混合液的凝固點,防止水結冰脹破水箱 B.冬天排氣管冒的“白氣”,全部是水蒸氣凝華成的小冰晶 C.空調制冷時,制冷劑凝華吸熱、升華放熱,將車內的“熱”“搬”到車外 D.汽車玻璃內表面起“霧”影響行車安全,是車內水蒸氣汽化形成的小水滴 組卷:160引用:3難度:0.6 -
10.如圖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適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將另一個同樣盛適量水的敞口空玻璃瓶沸騰的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內水中,并固定位置,在1個標準大氣條件壓下,對槽內水加熱到沸騰時( )
A.甲、乙瓶內水溫都不能達到100℃ B.甲瓶內水沸騰,乙瓶內水不沸騰 C.甲瓶內水不沸騰,乙瓶內水沸騰 D.甲、乙瓶中水都不沸騰 組卷:85引用:3難度:0.6
三.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共34分)
-
29.小雨同學對光現象部分知識歸納總結如下:
(1)一束太陽光通過三樓鏡后,被分解成多種顏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條彩色光帶,如圖甲所示,這個現象叫光的 ,該現象說明了太陽光是 (單色光/復色光),如果使用的是一塊藍色透明的三棱鏡,我們在光屏上將 (能/不能)看到彩色光帶。萬物生長靠太陽,綠色植物生長需要太陽,請由此分析不利于綠色植物生長的是 光。
(2)如圖乙所示,將紅、綠、三種色光以相同比例照在白紙上,中間相互重疊區域會出現白色。
(3)如圖丙所示,用一束綠色激光照射到一個白色氣球表面,氣球不易“射”破,但把氣球上被照亮的區域用顏料涂成黑色,氣球很容易被“射”破,其中物理道理是 ;氣球能被激光“射”破,說明了 。組卷:95引用:2難度:0.6 -
30.晴天正午,小健與同學從樹蔭下走過時,發現地面上有許多大小、形狀不同的光斑,如圖1所示。光斑的形狀與什么要素有關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對此他們馬上進行了探究,他們猜想光斑的形狀:
a.與樹葉形狀有關,光斑是樹葉的影子;
b.與樹葉間空隙形狀有關;
c.與樹葉間空隙大小有關。
(1)根據所學知識,可確定猜想a是 (合理/不合理)的;
(2)為了進行探究,他們制作了甲、乙、丙、丁四個帶孔的卡片,如圖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為3mm,甲、丙、丁卡片中的大孔的尺寸均大于2c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在進行探究時,他們在地上鋪上一張白紙,把帶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讓太陽光通過卡片上的孔,觀察紙面上出現的光斑形狀。
若讓你在甲、乙、丙、丁四張卡片中選擇一張卡片用來驗證光斑的形狀與樹葉間空隙形狀有關,你選用 卡片;在探究光斑形狀與樹葉間空隙大小是否有關時,小健選用甲卡片進行實驗探究,發現白紙上得到四個圓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的形狀與樹葉間空隙大小無關的結論,這結論 (可靠/不可靠)。
(3)小健知道了光斑的成因后,又動手制作簡易的針孔相機,他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個小圓孔,將頂部剪去后,蒙上一層塑料薄膜,如圖1所示。小健用針孔相機觀察校園內旗桿頂上的國旗,如圖2所示。則他在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國旗的形狀是
(4)小健把針孔相機靠近旗桿頂上的國旗進行觀察,則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的國旗的像 (變大/變小/不變)。
(5)通過探究,他們得到了以下結論,其中錯誤的是
A.通過小孔形成的圓形光斑是像,通過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
B.小孔形成的光斑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大孔形成的光斑與大孔的形狀有關
C.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與孔到地面的距離有關
D.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們都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組卷:1843引用:6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