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廣東省東莞市黃江鎮八年級(上)期中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10/18 1:0:1
一、單項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要求的答案,請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所選的選項涂黑。)
-
1.在家里,我們是父母的子女;在學校,我們是老師的學生、同學的同學;在小區里,我們是業主,也是其他業主的鄰居;在祖國大家庭中,我們是未來的建設者……這說明( )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
②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
③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④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承擔相同的責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組卷:57引用:7難度:0.5 -
2.李欣通過網絡了解到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10萬億元,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達18.5%,她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立刻向同學們分享了這一好消息。李欣的行為啟示我們要( )
A.放棄學業,投身于社會 B.參與政治生活,管理國家事務 C.遵守社會規則 D.積極關注社會發展,傾力奉獻社會 組卷:3引用:3難度:0.6 -
3.馬克思說:“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說明( )
A.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B.社會需要從個人中獲得幫助 C.個人可以脫離社會而存在 D.社會化是從社會人轉化為自然的生物個體 組卷:5引用:3難度:0.8 -
4.民間習俗中有積極的成分,也有消極的因素。下列俗語蘊含積極因素、體現親社會行為的是( )
A.各人自掃門前雪 B.一個好漢三個幫 C.逢人只說三分話 D.人情如紙張薄 組卷:23引用:4難度:0.6 -
5.下列不屬于傳播網絡正能量的是( )
①節日期間,向親朋好友分享來歷不明的祝福鏈接
②傳播“遵義好人”故事,培養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
③積極參加遵義“全民反詐你我同行”自媒體公益宣傳活動
④王某看到一則有關即將發生地震的消息后,隨手分享到朋友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組卷:68引用:8難度:0.5 -
6.對馬女士的話進行續寫,最恰當的是( )
候車室 馬女士:先生,請您小聲點兒打電話,孩子都被吵醒了。
男士:打電話是我的自由。
馬女士:先生……
②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要積極改進規則
③道德和法律等規則只會限制人們的自由和權利
④在行使自由的時候,不得損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組卷:25引用:2難度:0.7 -
7.《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的綜合性法律,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增加、完善多項規定,著力解決社會關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問題。這說明( )
A.社會規則是可以隨時修改的 B.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要積極改進規則 C.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保護未成年人唯一有效的社會規則 D.修訂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就徹底解決了未成年人被侵害問題 組卷:25引用:4難度:0.7
二、非選擇題(40分)
-
22.材料:2018年10月4日,于某等38人在上訪被勸返途中,編造“被打”不實信息,于某、鐘某等人通過微信群散布視頻、語音和文字,煽動各地人員到平度市委門前集合“聲援”。部分非法聚集人員被依法帶到警用大巴車內后,鐘某帶領人員持木棍、滅火器等趕到警用大巴車附近,對現場進行打砸,毆打執勤民警,嚴重妨害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造成十余名民警受傷和嚴重財產損失。2019年4月19日,人民法院對于某鐘某等人聚眾擾亂社會秩序、妨害公務案作出一審判決,上述被告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至六年不等。
(1)結合材料說明人民法院為什么要對鐘某等人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的違法行為進行嚴厲制裁。
(2)上述案件體現了自由與規則怎樣的關系?
(3)鐘某等人聚眾擾亂社會秩序受到法律嚴懲,對我們有哪些警示?組卷:44引用:2難度:0.5 -
23.假期里,網絡豐富了青少年的生活,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困擾和問題。為了讓學生盡快適應新學年的學習和生活,某校舉辦了網絡文明素養提升系列活動。八年級(1)班的同學邀請你參加并完成下列任務。
【假期的“網”】調查小組的同學對本校八年級學生暑假期間上網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調查項目 所占比例 每周上網15小時以上 72% 查閱學習資料完成作業 22% 看電影、聽音樂 32% 玩游戲 82% 與同學、網友聊天 56% 瀏覽過不健康網站 16%
【曾經“網”事】同學們在調查中發現了這樣一則故事:韓毅曾因為沉迷網絡游戲而退學,后來因為看到一位母親在網吧給兒子當眾下跪,幡然醒悟,不僅自己走出了網絡游戲,而且還通過以身說法,勸誡沉迷網絡游戲的學生。韓毅現在在刑偵大隊工作,他說:“如果不是自己決意走出網絡游戲的陰霾,就不會有今天。”
(2)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比喻說,“互聯網可以是阿里巴巴的寶庫,也可以是潘多拉的魔盒”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潘多拉的魔盒”的理解。
【勇“網”直前】八年級(1)班同學在倡議中寫道:網絡空間文明秩序的建立離不開每個公民的努力。一個網絡文明參與者必須達到“四有好網民”的要求,即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做“四有好網民”,既是網絡新文明的基石,也是網絡空間新秩序的基石,更是網絡強國的基石。
(3)結合材料,請你談談我們青少年應該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做網絡文明參與者。組卷:76引用:5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