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湖北省宜昌市九年級(上)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9月份)

          發布:2024/9/2 11:0:11

          一、積累與運用(17分)

          • 1.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6引用:1難度:0.9
          •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最恰當的一項是( ?。?/h2>

            組卷:378引用:8難度:0.8
          • 3.下列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組卷:760引用:12難度:0.9
          • 4.下面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規范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673引用:30難度:0.9
          • 5.下列各項中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br />      ①真正喜歡的,是心愛的漢字搖曳在紙上的美感。②我愿意把純白的紙頁想象成最溫厚的土地。③清峻的橫折是梅花,飄逸的撇捺是蘭草,靈動的鉤鉤點點則是四下翻飛的蜂蝶和鳥雀。④我懷著春風般的心意把它們呵護在紙頁間,漸漸繁盛成屬于自己的秘密花園。

            組卷:476引用:3難度:0.7

          三、閱讀與欣賞(41分)

          • 1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①“三二一,上鏈接”“寶寶們快下單”,網絡直播間充斥著“叫賣式”吆喝,滿是商業氣息。直到新東方直播帶貨農產品成功“出圈”,人們才發現:原來直播也可以這么有文化!文化直播,知識帶貨,這也反映出網絡直播模式的新變革。
            ??②“有文化的直播”,把直播間變成課堂。不僅刷新了人們對固有直播的認知,更重要的是它在知識分子和大眾消費之間建立了一種新的連接,讓帶貨有了文化意境?!炯住窟@樣出口成章,把直播間變成知識課堂。網友們戲稱:看完直播,不像是在“直播間學了知識”,倒是“在課堂上買了點東西”。這樣一來,直播間就不僅有低價,更有了文化和情懷。
            ??③“有文化的直播”,讓“民間”藝術在平臺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受眾,拉近了傳統文化審美與年輕人的距離,最終推動了鄉村的振興。如今,在直播間里聽戲曲、學民樂、賞工藝成為新潮流。安徽懷寧縣黃梅戲劇團,幾十年來始終在基層一線演出,進入直播間的“第二劇場”后,僅半年就收獲了百萬粉絲,維持了劇團的運營,也為年輕觀眾展現了戲曲的魅力;“沛縣曹家班嗩吶”的直播粉絲數量超過50萬,而20歲至40歲的青年觀眾占到四成;【乙】。
            ??④網絡直播幫助“啞火”的民間文化形式,實現了從“盤活”到創收的轉變,一方面對網民實現了文化普惠,另一方面幫助了更多的民間藝人實現了自身的價值。而直播的加持,不是簡單的漲新粉、聚人氣、增收入,其實是在更宏闊的視野下加強了“人的流動”,用文化搭橋,賦能鄉村振興。
            ??⑤當前,直播與非遺傳承保護的結合,不僅讓相對固態、靜止的非遺“活起來”,也成為文旅融合的“新路徑”。眾多直播平臺上,剪紙、刺繡、竹編等古老的非遺成為新國潮,諸如西安鼓樂、箏樂、皮影戲等小眾藝術,紛紛找到“第二舞臺”,用直播實現“活態傳承”。
            ??⑥在湖南醴陵,一場名為“夢回瓷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之旅,邀請五位網絡主播同步開播,體驗國家級非遺“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將有著兩千年歷史的“紅官窯”這張非遺名片介紹給廣大網友。作為觀賞性極強的非遺項目,佛山桂城龍船賽事,每逢端午節網上直播,數十只龍舟隊會上演“水上漂移”。網友隔著屏幕感受到的,不僅是競技的激情,還有這一方水土的口,與風情,更有嶺南文化中“醒獅”“龍舟”的搏擊精神。通過屏幕直播,人們突破時空,重新感知非遺“活”樣“活”態的呈現。非遺不再只有在線下或“鄉下”才能尋見的新鮮事,而是通過網絡直播重返年輕人的視野,并塑造著新的審美風尚。
            ??⑦曾經的“博眼球”“打賞”直播間是初級的網紅經濟時代的風潮,而“有文化的直播”,于個體心靈是精神滋養,于大眾審美是知識化人、文化養心。當直播生態越來越多地被賦予文化內容和文化訴求時,背后的驅動就不再是商業的喧囂,而是社會風尚的和煦。當觀眾越來越熱愛、歡迎“有文化的直播”時,這不是又一次“文化熱”,而是靜下來,從眾聲喧嘩到理性與溫度的回歸。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1)閱讀全文,梳理文章的論證思路,完成下面的結構圖。
            【提出問題】第①段:由①
             
            ,引出“有文化的直播”這一話題,并指出文化直播反映出網絡直播模式的新變革。
            【分析問題】第②段:②
             

            第③④段:有文化的直播,用文化搭橋,賦能鄉村經濟振興。
            第⑤⑥段:有文化的直播,實現非遺“活態”傳承。
            【解決問題】第⑦段:總結收束,“有文化的直播”,于個體心靈是精神滋養,于大眾審美是知識化人、文化養心。
            (2)將下列兩條論據,分別填入文中【甲】【乙】處,恰當的一項是
             

            ①山東高唐縣李志海,在直播中帶大家欣賞古老的民間工藝作品——麥秸畫,僅直播1小時就吸引150萬余人次關注,帶火了高唐麥秸畫等4款特色地域產品,下單量2652單。李志海的直播,不僅促成麥秸畫形成產業發展,還成為一個扶貧新平臺。
            ②當網絡主播念著“樹上的櫻桃望過去就像漫天星河”“是風的味道,是鹽的味道,是大自然的魔法和時光腌制而成”,來推薦櫻桃和火腿;用“再過11天,太陽將會到達地球的最北端,北極會達到極晝”的地理知識,帶貨水蜜桃;用“我可以讓你品嘗這樣的大米,浪漫不只是星空花海,還有煙火人間”,來推薦大米。
            A.【甲】② 【乙】①
            B.【甲】① 【乙】②
            (3)閱讀下面的鏈接材料,完成填空。
            【鏈接材料】近日,塔河縣文旅局長都波,在-20℃的黑龍江穿鄂倫春服飾“為家鄉”直播。直播中她既介紹了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鄂倫春”族的文化,展示了“鄂倫春”特有的鹿皮服飾,又讓網友看到了白雪漫天的風景。有網友反映,看了直播讓人想去當地旅游,體驗當地的民俗文化;但也有網友質疑,稱其是用公款在拍寫真,圓個人網紅夢。
            結合鏈接材料和文章內容,請你幫都波寫一段回復網友的話。要求觀點明確,條理清晰,表達得體。
            各位網友,我直播不是用公款來圓個人網紅夢,而是 
             
            ,因為
             

            組卷:30引用:2難度:0.5

          四、寫作與表達(50分)

          • 17.“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說:“人就像一粒種子?!痹∑揭约八倪@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將“做一粒__________的種子”補充完整,構成你的題目,寫一篇文章。不限文體(詩歌除外)。

            組卷:247引用:6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