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山東省德州市武城實驗中學七年級(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50分)
-
1.下列關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物都由細胞構成 B.生物都能繁殖 C.生物都需要以其他生物為食 D.生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組卷:42引用:115難度:0.9 -
2.據統計,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每天都在減少,你認為威脅生物生存的關鍵因素是( )
A.人口數量的劇增 B.森林面積的大量減少 C.棲息地的破壞和喪失 D.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式開發和利用 組卷:10引用:17難度:0.9 -
3.如圖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幾何圖形,要將圖甲轉換成圖乙,載玻片移動方向和視野內的明暗變化是( )
A.左下方 變亮 B.左下方 變暗 C.右上方 變亮 D.右上方 變暗 組卷:244引用:73難度:0.9 -
4.法布爾在《昆蟲記》中栩栩如生地記錄了昆蟲的本能及習性,他研究昆蟲的方法主要是( )
A.觀察法 B.實驗法 C.調查法 D.模擬法 組卷:364引用:76難度:0.9 -
5.“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體現了生物的哪種特征( )
A.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B.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C.能生長和繁殖 D.能進行呼吸 組卷:1515引用:98難度:0.9 -
6.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就“不同水質對蛙卵孵化的影響”進行了探究,其實驗記錄如下表:該實驗設計的不妥之處是( )
組別
項目水質 水量 水溫 蛙卵數 孵出的蝌蚪數 A組 河水 500毫升 22℃ 30個 28只 B組 蒸餾水 500毫升 10℃ 30個 9只 A.不符合單一變量原則 B.水量過多 C.水溫太高 D.水中沒有水草 組卷:197引用:145難度:0.9 -
7.小剛將寫有字母“pd”的玻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看到的物像是( )
A.pd B.qd C.bd D.dp 組卷:51引用:19難度:0.9 -
8.下列有關顯微鏡使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逆時針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眼睛要看著物鏡 B.將10×和10×的鏡頭改為10×和40×的鏡頭后,可看到更多的細胞 C.看到的物像在視野右下方,應把玻片向右下方移動方可將物像移到視野中央 D.實驗完畢用潔凈的紗布擦拭目鏡和物鏡 組卷:426引用:67難度:0.9 -
9.在實驗設計中,下列選項中不能作為一組對照的是( )
A.25℃和0℃ B.有光和無光 C.有空氣和無空氣 D.溫度和水分 組卷:196引用:190難度:0.9 -
10.顯微鏡是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觀察儀器,下列有關光學顯微鏡使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對光時,轉動①使②對準通光孔 B.視野過暗,應調節③和⑦ C.使視野中的物像更清晰,應調節④ D.位于視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應向左下方移動玻片 組卷:102引用:29難度:0.9
二、填空題(50分)
-
30.某生物興趣小組在“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時,實驗設計如圖所示,請回答:
(1)甲圖草履蟲的移動方向是
(2)分析實驗現象說明:食鹽對草履蟲是
(3)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組卷:19引用:1難度:0.7 -
31.如圖是巴斯德著名的“鵝頸瓶”實驗示意圖。A瓶、B瓶內都裝有肉湯,甲圖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處理。一段時間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鮮,另一瓶變質;接著,將保鮮那瓶的瓶頸打斷(如乙圖),數日后,瓶中肉湯也變質。請回答問題:
(1)甲圖中肉湯仍保鮮的是
(2)甲、乙兩組實驗所控制的變量都是
A.瓶子的大小 B.細菌的有無 C.肉湯的多少
(3)乙圖中控制該變量的方法是將瓶頸打斷;而甲圖中控制該變量的方法是
(4)“鵝頸瓶”實驗證實了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脫水法
(5)巴斯德認為,肉湯變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證明這些微生物來自空氣,他成功鍵是
A.運氣好 B.動腦設計了曲頸瓶 C.觀察時認真 D.實驗用具好看。組卷:39引用:1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