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積累與運用。
-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倘若(tǎng) 給予(yǔ) 孜孜不倦(zī) 自慚形穢(huì) B.瞥見(piē) 解剖(pōu) 果實累累(lěi) 孜孜不倦(zī) C.嘶?。╯ī) 廣袤(mào) 鍥而不舍(qiè) 矯揉造作(jiāo) D.頃刻(qīng) 汲?。╦í) 忸怩作態(niǔ) 載歌載舞(zài) 組卷:46引用:2難度:0.9 -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h2>
A.瑟索 潮汛 彬彬有禮 形消骨立 B.擬定 渺茫 一事無成 不言而喻 C.詰據 赦免 針芒在身 與日俱增 D.空曠 寒噤 厲厲可數 莫名其妙 組卷:38引用:2難度:0.9 -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A.“首屆西部十大風流人物暨西部十大創業明星評選活動,將于2019年12月進入公眾投票階段。 B.王勃的《滕王閣序》富麗堂皇,鋪敘了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 C.只有真正經歷艱難歲月的人,才能波瀾不驚地說起那段日子的點點滴滴,對未來充滿期待。 D.決賽在即,隊員面對對手的莫名挑釁置之不理,努力避免語言或身體上的接觸。 組卷:42引用:2難度:0.8 -
4.下列各句中,有語病的一句是( )
A.組委會在倡導透明評獎方式的同時還將海外華語小說突破性地納入評獎范圍。 B.我國是垃圾產生大國,全國每人每天平均要產生1公斤垃圾,三分之二的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圍城。 C.截至目前,普通話在全國范圍內普及率達到80%以上,識字人口使用規范漢字的比例超過95%。 D.《朗讀者》等文化類節目制作時將文化屬性與娛樂屬性相結合,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人們的需要。 組卷:54引用:2難度:0.8
二、閱讀。
-
1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中國網絡文學 中國網絡文學自1998年發軔,于今已走過二十載。從被視作“一群年輕人寫著玩兒”,到如今擁有超過1300萬注冊寫作者、發表作品1600余萬種、讀者超過3.78億人的文學樣式,中國網絡文學這二十年不僅有文學意義,更在文化與社會意義上成為廣泛的研究對象。
網絡文學一定意義上是青年人的文學,值得熱情關注,應當充分重視。網絡文學興起的背后是70年代乃至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以及90年代出生的青年文學愛好者的迅速成長。有人甚至將網絡文學形容為“時代新文化運動的先聲”,網絡文學的興起能夠“吹響新文明的號角”。
網絡文學需要健康說理、鞭辟入里的網絡文藝批評。網絡上關于網絡文學的“e批評”十分熱鬧,這種“e批評”,是指在網上非常普遍的、任何網民都可以張貼上去的評論。與“e批評”相比,網上文藝理論、文藝批評還相當薄弱,學院式、學理式的文藝批評的聲音幾乎沒有。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需要一大批學識淵深、學理講究的文藝評論家投身其中,對這一現象及作品認真評說。
網絡寫手的生存環境——簽約率極低。寫手簽約獲得收益的情況如同古老的金字塔,位于頂端的人是少數,能獲得大眾認可,能夠有作品出版的人數更是少之又少。在金字塔的底層,上傳字數與收入不成比例,大量網絡文學作品的作者,無任何回報,也沒有簽約。
大體而言,網絡文學處在自發、隨意的創始過程中,還難以與傳統的紙上文學相抗衡,許多作品還相當幼稚。但不少網絡文學作者認為,當網絡成為人們更習慣和熟悉的媒體時,網絡文學將成為文學流通的重要方式??缛腚娮娱喿x時代,網絡文學在中國主流文壇依舊如空氣般,存在卻透明。魯迅文學獎上網絡文學全軍覆沒,作為中國長篇小說最高獎,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的新變化是,網絡小說可參評,但必須已經落地出書,且出全。按照這一規則,還未收尾的熱門網絡小說《盜墓筆記》未能入選。參評作品中,僅有《巴山舊事》和《辦公室風聲》兩部真正意義上的網絡小說入圍。
步入新時代的網絡文學,該堅持怎樣的創作方向才能走得更穩、更長遠呢?
(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網絡文學從被認為是“一群年青人寫著玩兒”到如今注冊寫作人數、發表作品數量以及讀者數量大量增加的文學樣式,現如今已經成為中國的一種代表性的文學樣式。
B.網絡文學可以說是青年人的文學,可“吹響新文明的號角”,因而理應去關注、重視。
C.網絡文學健康發展需要文藝評論家的參與,以改變網上文藝理論、文藝批評相當薄弱的問題。
D.網絡文學與傳統紙質文學相比,有自發、隨意、幼稚的特點,有很多網絡文學作者認為,網絡文學將成為文學流通的重要方式。
(2)請梳理并概括文章第3段的論證思路。
(3)指出文中畫線句子采用的論證方法并簡要分析作用。
(4)步入新時代的網絡文學,該堅持怎樣的方向才能走得更穩、更遠呢?請結合全文,簡要作答。組卷:5引用:1難度:0.4
三、作文。
-
1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我們每一個人一生都需要經歷多次的告別。生活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過程,我們需要學會告別,去走陌生的路,去看陌生的風景。
請以“告別”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明顯;②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不得出現真實的縣(市、區)名、校名、人名,如出現請用xx代替;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組卷:19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