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浙江省寧波市中考科學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請選出每小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
1.2008年9月,衛生部發布《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釋義》,界定了我國公民目前應掌握的、與生活方式和健康密切相關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下列做法有損健康的是( )
A.丸不隨地吐痰 B.不吸煙、不酗酒 C.用肉眼直接觀察日食的全過程 D.成年后參加無償獻血活動 組卷:7引用:1難度:0.9 -
2.下列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
對著玻璃片呵氣B.
用氫氣吹肥皂泡C.
鎂帶在空氣中燃燒D.
充裝液化石油氣組卷:11引用:1難度:0.7 -
3.2008年9月曝光的“結石寶寶”事件,與嬰幼兒服用含有三聚氰胺(C3H6N6)的奶粉有關.下列關于三聚氰胺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是混合物 B.三聚氰胺是一種無機物 C.三聚氰胺由C、H、N三種元素組成 D.三聚氰胺的式量是126 組卷:6引用:1難度:0.7 -
4.下列事例能減小壓強的是( )
A.
注射器的針頭很尖B.
壓路機的碾子質量很大C.
運輸車的履帶很寬D.
冰鞋上的冰刀很鋒利組卷:13引用:1難度:0.7 -
5.2008年12月23日,大熊貓“團團”“圓圓”抵達臺北,目前在動物園生活狀況良好。下列有關于大熊貓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大熊貓是珍稀的哺乳動物 B.大熊貓對環境具有一定的適應性 C.大熊貓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來自呼吸作用 D.在動物園里圈養是保護大熊貓的唯一措施 組卷:29引用:1難度:0.7 -
6.“地球一小時”環保活動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一項倡議。寧波市也倡導在2009年3月28日20:30分起熄燈1小時,以支持該活動。下列關于這項活動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該活動倡導節約能源、保護環境 B.選擇3月28日(農歷三月初二)是因為天上有滿月 C.由于區時不同,這是一次全球性的熄燈“接力”活動 D.在平時也應有這種“暗夜意識”,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組卷:6引用:1難度:0.7 -
7.下列與實物圖一致的電路圖是( )
A. B. C. D. 組卷:38引用:2難度:0.7 -
8.常溫下,新型納米材料MFe2Ox (3<x<4)能使工業廢氣中的SO2轉化為S,反應過程如下:MFe2Ox+SO2→MFe2Oy+S,其中M表示+2價的金屬元素.已知MFe2Oy中Fe的化合價為+3價,M在該反應中化合價不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MFe2Ox可用于環保 B.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C.y的數值為4 D.該反應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變化 組卷:7引用:1難度:0.7 -
9.下列歸納的知識,都錯誤的一組是( )
A.A B.B C.C D.D 組卷:3引用:1難度:0.7 -
10.下列各圖中,正確的是( )
A. 力F的力臂L
B. 重力G的示意圖
C. 磁體周圍的磁感線
D. 凸透鏡對光的折射
組卷:2引用:1難度:0.7 -
11.小科用顯微鏡觀察到的細胞具有細胞壁,并處于失水狀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科觀察到的是動物細胞 B.細胞壁是細胞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場所 C.若換用高倍物鏡,觀察到的細胞會更大 D.細胞失水的原因是細胞液的濃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濃度 組卷:9引用:2難度:0.7 -
12.如圖所示,一個斜柱狀容器內盛有一定量的水,水面浮著一個重為5N的球。如果把球取出(不考慮帶出水的影響),則水對容器底部壓力的減少值( )
A.大于5N B.等于5N C.小于5N D.與球的體積大小有關 組卷:8引用:1難度:0.7 -
13.2008年2月2日是第13個“世界濕地日”.下列有關濕地生態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濕地的生產者是浮游動物 B.小魚→大魚是濕地中的一條食物鏈 C.濕地中的所有魚類是一個生物種群 D.濕地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組卷:32引用:1難度:0.7
四、分析計算題(本大題共6小題,第34、35、37小題每題4分,其余每題6分,共30分)
-
38.做實驗時,小科取了40mL的Ba(OH)2溶液,并隨手倒入等量的稀鹽酸(均未知濃度)。老師發現后,遞給他一瓶未知質量分數的K2CO3溶液,讓小科來檢測混合溶液的酸堿性。小科在混合液中慢慢滴入K2CO3,溶液,獲得相關數據并繪成如圖所示圖象。
(1)剛加入K2CO3溶液時,發現沒有沉淀生成,卻有氣泡產生,則原混合溶液呈
(2)計算K2CO3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組卷:50引用:5難度:0.7 -
39.小科在觀看2009世界冰壺錦標賽時猜想:冰壺在冰面上的滑行距離,除了與離手時的速度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外,還可能與質量有關。
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小科、小敏和小思做了如下實驗(如圖所示):在木塊上加放數量不等的鉤碼后,讓木塊從O點靜止滑下,記錄木塊和鉤碼的總質量m和它在水平面的滑行距離S,記錄數據如下(各組在A點時初速度均相同):
(1)從上述數據分析,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在初速度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條件下,物體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與物體的質量大小質量m/kg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滑行距離s/m 0.42 0.41 0.43 0.42 0.43 0.42 0.42
(2)小敏認為:木塊及鉤碼的質量越大,對水平面的壓力越大,則滑行中受到的摩擦阻力也越大,滑行距離就會越短。因此,他認為數據有問題,于是對上表數據做了如下改動:
請你評判小敏的做法并闡述理由:
(3)小思同學反思上述實驗后認為:在初速度和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相同的條件下,物體的質量越大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將越遠,因為:組卷:9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