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年北京市通州區高考生物模擬試卷

          發布:2024/11/16 11:0:2

          一、選擇題

          • 1.假如將地球46億年的歷史壓縮為一天,生命誕生在凌晨3點后,8點多產生了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而人類出現在最后1分鐘。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34引用:2難度:0.7
          • 2.如圖為某種物質分泌過程的透射電鏡照片,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24引用:1難度:0.7
          • 3.甲醛(HCHO)是室內空氣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室內栽培觀賞植物常春藤能夠清除一定濃度范圍內的甲醛污染,具體過程如圖(其中Hu6P、Ru5P是中間產物),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38引用:1難度:0.7
          • 4.SRY基因是人類男性性別決定基因,在一個原始生殖細胞形成成熟生殖細胞的過程中,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41引用:1難度:0.6
          • 5.進行T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后,對實驗操作及結果做了如表所示的歸納總結,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項目 實驗操作 目的或結果
            用同時含有35S和32P的培養基培養T2噬菌體 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
            實驗中攪拌不充分 35S標記組的沉淀物放射性偏高
            培養的時間過長 32P標記組的上清液放射性偏高
            35S標記組和32P標記組相互對照 證明DNA是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

            組卷:66引用:2難度:0.5
          • 6.某遺傳病由線粒體基因突變引起,當個體攜帶含突變基因的線粒體數量達到一定比例后會表現出典型癥狀。如圖為某家族系譜,以下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45引用:3難度:0.6
          • 7.受精前隔離是指隔離發生在生物交配受精以前,包括時間、空間、生物的形態和行為等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隔離。現有菊科植物的兩個種群,生活在同一區域,在自然狀態下,前者在夏季開花,后者在早春開花,不能正常雜交繁殖后代。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34引用:2難度:0.7

          二、非選擇題

          • 20.馬鈴薯塊莖繁殖的方式易積累病蟲害,用種子繁殖是實現馬鈴薯育種優化的重要途徑。
            (1)鈴薯種子繁殖曾以同源四倍體為主。其減數分裂時,同源染色體會出現“3+1”、“2+2”、“2+1+1”等多種聯會方式,除“2+2”為正常聯會外,其余均因
             
            導致結實率低,且染色體組數多,難以獲得純合親本進行雜交,種子繁殖非常困難。
            (2)研究者嘗試用二倍體馬鈴薯繁殖種子,但其自交不親和的特性限制了育種工作的開展。研究表明,二倍體馬鈴薯自花傳粉時花粉管會在雌蕊花柱中部停止生長。花柱中的S-RNase蛋白和花粉中的SLF蛋白調控了該過程。S-RNase是一種毒性蛋白,過多會引起花粉管生長停滯,特定的S-RNase能被SLF識別并降解。推測SLF
             
            (能/不能)識別并降解同一植株的S-RNase。自交不親和是植物在長期進化中形成的維持
             
            多樣性的一種策略。
            (3)研究者發現一株自交親和的二倍體馬鈴薯雜合植株,并確定該性狀受顯性基因A控制,A蛋白可廣泛識別并降解多種類型的S-RNase。該雜合植株的自交后代只出現兩種基因型:AA和 Aa,比例接近1:1,而不是1:2,結合(2)說明理由
             
            。采取連續自交的辦法獲得高比例的自交親和純合子,育種周期長。
            (4)為縮短育種年限,采用單倍體育種方式。研究者獲得突變體S,用S給普通二倍體馬鈴薯授粉,會結出一定比例的單倍體籽粒(胚是單倍體;胚乳與二倍體種子的胚乳相同,是由1個精子和2個極核結合成的三倍體,極核的遺傳物質同卵細胞相同)。
            ①將突變體S作為父本與上述雜合的自交親和馬鈴薯雜交,根據親本中某基因的差異(條帶位置不同),確定了F1單倍體胚是由 
             
            發育而來,理由是
             


            ②為便于篩選單倍體,研究者向S中轉入能在胚和胚乳中表達的紅色熒光蛋白基因RFP,得到轉基因純合子S′,用S′進行上述雜交實驗。請寫出篩選單倍體種子的原理
             

            ③將篩選出的單倍體種子在萌發階段用秋水仙素處理,經過篩選,即可得到自交親和純合子。

            組卷:35引用:1難度:0.4
          • 21.母源因子是初級卵母細胞在減數分裂Ⅰ前期的后段開始產生并積累的mRNA和蛋白質,其對于調控動物早期胚胎的發育十分重要。為研究不同母源因子的功能,相應母源突變體的培育顯得尤為重要。
            (1)母源因子由母源效應基因通過基因
             
            過程產生,其產生并積累的時期由于同源染色體未分離,因此只有純合突變的雌性個體的后代才是母源突變體。
            (2)獲得母源突變體的傳統方法是反復交配與篩選。以母源效應基因A為例,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將斑馬魚的一個A基因敲除后獲得雜合子,記作(+/-)。如圖1是獲得母源突變體的雜交方案,請補全如圖
             


            (3)傳統交配篩選的方法存在耗時長、純合的合子突變體的致死率高等缺陷。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科學家在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
            ①sgRNA編碼序列能與相應靶基因序列發生堿基互補配對。為構建含有sgRNA編碼序列的重組質粒,需對含有特定sgRNA編碼序列的DNA用
             
            處理,然后將其插入到經相同酶處理過的質粒上。斑馬魚的卵母細胞與精子受精前停滯在減數分裂Ⅰ前期,此時還未開始合成母源因子,在此階段前對卵母細胞進行基因敲除可避免母源因子的積累。
            ②為了實現卵母細胞中基因的特異性敲除,如圖2所示,科學家將含有3個不同的但靶向相同基因的sgRNA編碼基因的重組質粒組裝到具有特殊元件的載體上,形成新的重組質粒后導入卵母細胞。從理論上分析,一個sgRNA便能實現靶基因的敲除,請分析3個sgRNA串聯有何優勢,請答出2點
             

            (4)I-SecI介導的基因插入率并不能達到100%,請根據上述研究分析如何在斑馬魚早期胚胎中篩選出突變體,并說明理由
             

            組卷:41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