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8章 金屬和金屬材料》2022年單元測試卷(3)
發布:2024/11/29 0:30:2
一、單選題
-
1.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護金屬資源的是( )
A.回收易拉罐 B.尋找金屬代用品 C.防止金屬的腐蝕 D.過度開采金屬礦物 組卷:306引用:22難度:0.9 -
2.金屬M與AgNO3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2AgNO3═M(NO3)2+2Ag.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M的金屬活動性比Ag強 B.金屬M可能是銅 C.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D.該反應前后M的化合價發生了改變 組卷:1043引用:72難度:0.9 -
3.如圖是探究鐵銹蝕條件的裝置。調節L端與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緊木塞,一周后觀察。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
A.b管中鐵釘不會銹蝕 B.該實驗說明鐵銹蝕與空氣、水有關 C.L端與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 D.若將a管中的水改為食鹽水能加快鐵的銹蝕 組卷:70引用:8難度:0.7 -
4.向氯化銅、氯化鋅、鹽酸的混合液中加入過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質( )
A.氯化鋅、鹽酸 B.氯化亞鐵、氯化銅 C.氯化銅、鹽酸 D.氯化鋅、氯化亞鐵 組卷:82引用:3難度:0.8 -
5.不屬于赤鐵礦冶鐵過程中的主要反應的是( )
A.C+O2=CO2 B.CO2+C=2CO C.Fe2O3+3CO=2Fe+3CO2 D.Fe3O4+4CO=3Fe+4CO2 組卷:100引用:5難度:0.9 -
6.在氯化銅和氯化亞鐵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的鎂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出的固體中滴加稀鹽酸,沒有氣泡產生.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濾出的固體中一定含有銅,可能含有鐵和鎂 B.濾出的固體中一定含有銅,一定不含有鐵和鎂 C.濾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鎂和氯化亞鐵,一定沒有氯化銅 D.濾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鎂、氯化亞鐵、氯化銅 組卷:582引用:23難度:0.9 -
7.鐵生銹的過程中,一般不參加反應的物質是( )
A.鐵 B.氧氣 C.二氧化碳 D.水 組卷:41引用:4難度:0.9
二、填空題
-
20.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開始生產和使用鐵器.工業上煉鐵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鐵的反應.某中學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探究,請按要求填空:
(1)除CO外,還有哪些物質可以還原Fe2O3?
(2)實驗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3)右邊導氣管口放置點燃的酒精燈的作用是
(4)實驗開始時要先通入CO的目的是組卷:82引用:4難度:0.3
三、實驗與探究
-
21.某化學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圖中固定裝置已略去)測定銅鋅合金中鋅的質量分數。探究過程如下:
①連接實驗裝置并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向裝置Ⅰ中的錐形瓶加入2.0g的銅鋅合金樣品粉末,由注射器緩緩注入稀硫酸,待到錐形瓶中不再產生氣體時,準確讀取注射器內讀數,減少10.5mL稀硫酸,同時立即夾緊彈簧夾,移出裝置Ⅲ中的導管,準確讀取量筒內水的體積為214.0mL.(注:樣品中的雜質不參加反應
③裝置Ⅰ中剩余固體物質經過適當處理后,準確稱量其質量1.4g。
④該小組的三位同學利用實驗過程測得不同數據,計算銅鋅合金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
甲同學利用裝置Ⅰ中反應前后固體的質量進行計算;
乙同學利用裝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進行計算;
丙同學利用裝置Ⅲ中量取水的體積進行計算,并查得:在標準狀況下,氫氣的密度為0.09g/L。
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Ⅰ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步驟③中稱量剩余固體之前的正確操作是
(3)根據實驗測定的數據,上述三位同學中
(4)化學小組同學發現:按照丙同學的方案進行計算,致使實驗結果出現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
A.移出裝置Ⅲ時,導管內留存了一部分水
B.實驗測量前,沒有排除裝置Ⅰ中的空氣
C.數據處理時,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體積。組卷:201引用:12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