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北京市順義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13 0:30:2
一、單選題(15道小題,每題2分,共30分)
-
1.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血漿通過毛細血管壁滲出到組織細胞間形成組織液 B.內環境成分中含有尿素、抗體、激素、神經遞質等 C.H2CO3/NaHCO3是維持細胞外液pH穩定的緩沖物質 D.血漿滲透壓與蛋白質含量有關,與無機離子含量無關 組卷:35引用:3難度:0.7 -
2.正常人體內的激素、酶和神經遞質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這三類物質都是( )
A.在細胞內發揮作用 B.與特定分子結合后起作用 C.由活細胞產生的蛋白質 D.在發揮作用后還能保持活性 組卷:87引用:14難度:0.6 -
3.如圖為反射弧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圖中A為感受器,刺激A能產生興奮,最終傳到E處出現應答 B.通過該反射弧完成的反射為非條件反射 C.電刺激①處時,該處膜內電位將由正電位變為負電位 D.若在④處施加一較強的電刺激,③⑤兩處均能檢測到興奮 組卷:18引用:1難度:0.6 -
4.科研人員給予突觸a和突觸b的突觸前神經元以相同的電刺激,通過微電極分別測量突觸前、后兩神經元的膜電位,結果如圖。據此判斷不合理的是( )
A.靜息狀態下膜內電位比膜外低約70mV B.突觸a的突觸后神經元出現了陽離子內流 C.突觸a和b分別為興奮性突觸和抑制性突觸 D.興奮在突觸前后兩神經元間的傳遞沒有延遲 組卷:178引用:22難度:0.7 -
5.下列與大腦皮層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成年人的大腦通過脊髓控制軀干分級調節 B.位于大腦皮層的呼吸中樞是維持生命的必要中樞 C.大腦皮層H區發生功能障礙者聽不懂別人的談話 D.語言、學習、記憶等是人腦的高級功能、其中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 組卷:29引用:1難度:0.8 -
6.關于人體激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機體內、外環境的變化并不影響激素的分泌 B.激素除了傳遞信息,還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C.激素在人體內含量較低,但具有高效的催化作用 D.激素分子彌散在體液中,只作用于相應的靶器官、靶細胞 組卷:22引用:7難度:0.7 -
7.下列關于研究動物激素的實驗或方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可通過臨床觀察激素含量變化引起的病癥研究激素功能 B.用甲狀腺激素飼喂小蝌蚪可觀察到其提前完成變態發育 C.給閹割的公雞補充雄激素可研究性激素對性征的影響 D.給患糖尿病的狗飼喂胰島素會使其血糖濃度迅速降低 組卷:74引用:18難度:0.8
二、非選擇題(6道大題,共70分)
-
20.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4)題。
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最有效的措施。中國科學家分別從減毒活疫苗、滅活病毒疫苗、重組蛋白疫苗、重組病載體疫苗、核酸疫苗五大技術方向推進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疫苗的設計和研發。
研究顯示,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與宿主細胞表面受體ACE2蛋白表現出較強的結合能力,$種疫苗的研究都是針對S蛋白進行的。
減毒活疫苗的制備原理是將病原體經過人工處理后,使病毒失去致病性,但保留了原有的增殖能力和免疫原性,這種疫苗感染人體的效果接近自然感染。
滅活病毒疫苗的制備原理是用各種理化方法滅活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使其逐漸喪失感染性,但保持病毒的免疫原性,之后再通過純化等步驟制備出候選疫苗。
重組蛋白疫苗被認為是最安全的疫苗,通過轉基因技術將病毒的S蛋白基因導入到細菌、酵母菌、哺乳動物或昆蟲細胞中,經誘導表達出大量的S蛋白,再通過純化而得到的疫苗。
軍事科學院陳薇院士團隊采用的路線是腺病毒載體重組疫苗。腺病毒是一種DNA病毒,毒性很弱,感染后一般不會出現嚴重癥狀。通過基因工程改造,使腺病毒攜帶能表達新冠病毒S蛋白的DNA片段,人接種疫苗后,改造過的腺病毒侵染細胞后不會在細胞內復制,但可以表達出S蛋白,誘導人體產生免疫反應。
核酸疫苗也被稱為基因疫苗,包括DNA疫苗和mRNA疫苗,其原理是將某種抗原的DNA或mRNA序列經肌肉注射或微彈轟擊等方法導入宿主體內,在宿主細胞中表達抗原蛋白,誘導機體產生對該抗原蛋白的免疫效應,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在目前的情況下,飽和式的科研投入,全方位的資源傾斜,科研人員夜以繼日的努力付出,評審機構無間歇滾動式的審評審批,為新冠疫苗快速研發和使用提供了充分保障。
(1)人體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后,免疫系統會產生相應的抗體及
(2)文章所述疫苗成分中含有有活性的病毒的是
①減毒活疫苗
②滅活病毒疫苗
③重組蛋白疫苗
④重組病毒載體疫苗
⑤DNA疫苗
⑥mRNA疫苗
(3)與滅活病毒疫苗相比,減毒活疫苗具有低概率的致病風險的原因是
(4)在正式投入大規模生產和運用之前,需要對疫苗的組卷:18引用:1難度:0.5 -
21.為探究樹突狀細胞(DC)在抗腫瘤免疫中的作用,以小鼠為實驗對象進行了實驗。
(1)人體的三道防線是統一的整體,共同實現免疫防御、
(2)將同一品系小鼠隨機分為3組。甲組:將與滅活的黑色素瘤細胞(B16)混合培養24h后的DC注射到小鼠體內;乙組:注射未經過B16細胞刺激的DC;丙組:注射滅活的B16細胞。每組的一部分小鼠,一周后取脾臟,用滅活的B16細胞誘導脾細胞一周后,檢測細胞毒性T細胞(Tc)活性(見圖1)。另一部分小鼠一周后皮下接種B16活細胞,觀察小鼠瘤體的生長情況(見圖2)。
①在與滅活的B16細胞混合培養時,DC可以
②在檢測Tc活性時,需要將Tc與用放射性51Cr標記的靶細胞混合,激活的Tc可以
③圖1結果表明,與乙、丙組相比,經過B16細胞刺激的DC能夠誘導小鼠產生更強的
④依據圖2結果可得出結論:B16細胞刺激的DC可誘導出更強的抗腫瘤保護作用。得出結論的依據為:與乙、丙組相比,甲組小鼠
(3)研究者猜測,經腫瘤細胞刺激的DC激活特異性Tc細胞的過程中,DC釋放的IL-12(一種細胞因子)發揮了重要作用。請利用抗IL-12抗體,在上述實驗基礎上補充一組實驗驗證這一猜測,寫出該組實驗的處理和預期結果。組卷:34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