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選修2《3.3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2021年同步練習卷(12)
發布:2024/11/18 11:30:1
一、選擇題
-
1.關于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物質是指C、H、O、N、P、S等化學元素 B.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循環 C.生產者和分解者在物質循環中起著重要作用,消費者與此無關 D.生物群落中的碳不能實現循環,而是以有機物的形式傳遞 組卷:3引用:5難度:0.6 -
2.如圖為生物圈循環過程示意圖,甲~丁表示生態系統的成分,①→⑦表示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⑤⑥表示呼吸作用 B.①和②的速率基本相等,使生物體和大氣中的碳含量長期處于穩定狀態 C.甲→丙→丁構成一條食物鏈 D.碳通過①②⑤⑥過程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間實現循環 組卷:6引用:5難度:0.7 -
3.氣候變化與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密切相關。下表為A、B兩個不同時期陸地生態系統中生物群落與大氣環境的碳交換情況。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時期 碳吸收量(kgC?a-1) 碳釋放量(kgC?a-1) A 1.20×1014 1.20×1014 B 1.20×1014 1.26×1014 A.生態系統中碳的吸收主要通過光合作用實現,碳的釋放主要通過生物的呼吸作用實現 B.如果碳釋放量遠遠大于碳吸收量,會引起溫室效應 C.A時期陸地生態系統碳吸收量等于碳釋放量,說明此時海洋在調節大氣碳含量中無作用 D.B時期大量植樹造林可以使碳的吸收量和釋放量趨于平衡 組卷:7引用:6難度:0.6 -
4.如今低碳生活、綠色經濟已成為人類共同的目標。如圖是碳循環的部分過程,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減少對過程③的依賴是緩解溫室效應的重要措施 B.植樹造林有助于增強過程②而減少大氣CO2含量 C.圖示①③伴隨著生態系統的能量釋放 D.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均參與過程①和② 組卷:2引用:5難度:0.6
二、非選擇題
-
5.如圖中為某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A~E表示生態系統的成分,①→⑦表示過程。請據圖回答問題。
(1)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之間的循環形式主要是
(2)字母B表示
(3)寫出圖中所包含的食物鏈:
(4)若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可能會加劇組卷:4引用:5難度:0.7
三、選擇題
-
6.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甲、乙兩種群在一段時間內的數量變化情況。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甲為被捕食者,乙為捕食者 B.M時甲、乙兩種群的數量相等,但出生率不一定相等 C.甲種群中的碳元素可通過一定途徑進入乙種群 D.若長期受某重金屬污染,甲種群體內重金屬濃度大于乙種群 組卷:5引用:5難度:0.7 -
7.下列與生態系統中的鉛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植物可以通過根系和葉片吸收非生物環境中的鉛 B.非生物環境中的鉛通過生產者進入生物群落,通過分解者回歸非生物環境 C.由于植物體的不斷吸收、積蓄,最終鉛在植物體的濃度可能會超過環境濃度,該現象可稱作生物富集 D.鉛能沿食物鏈富集的原因是鉛在生物體內形成穩定的化合物,不易被排出 組卷:0引用:5難度:0.6
七、選擇題
-
21.如圖1表示某生態系統一條食物鏈中三個種群一年內的數量變化,圖2為該食物鏈中三個種群一年內能量流動統計的部分數據,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6月時,種群Ⅰ、Ⅱ、Ⅲ的年齡結構分別是衰退型、增長型、增長型 B.鉛等重金屬在甲種群(種群Ⅲ)含量最高 C.圖2中種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約為6.95×107kJ D.甲到丙的能量傳遞效率約為20% 組卷:8引用:7難度:0.7
八、非選擇題
-
22.下表表示某一達到穩定的生態系統中甲、乙、丙、丁四個種群的同化量和殘留農藥DDT的平均濃度,請回答下列問題:
甲 乙 丙 丁 同化量(×107 kJ) 1 300 130 91 25 DDT平均濃度(×10-6 ppm) 0.04 0.35 0.39 3.4
(2)該生態系統中,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能量的傳遞效率為
(3)碳元素在表中四個種群間以組卷:1引用:5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