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年黑龍江省大慶實驗中學高考語文模擬訓練試卷(一)

          發布:2025/1/6 11:0:3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唐宋時期,不少詩人對詩歌寫作行為本身進行觀照,并將其呈現在詩歌文本中——詩歌寫作行為本身成了被書寫的對象。在陳與義、陸游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對于詩歌寫作本身更細致、頻繁的書寫,“題詩”“成詩”“尋詩”“哦詩”等有關詩歌寫作的表達大量出現,有意尋詩、出聲吟哦的詩人形象也越發明晰,這表明:宋詩對詩歌寫作本身的呈現更為深細,寫作者對自我作為詩人的身份有了更清晰的意識。
            “題詩”“成詩”在陳與義的詩中承載了豐富內涵?!胞X鶴忽雙起,吾詩還欲成”“灑面風吹作飛雨,老夫詩到此間成”兩例清晰展示出外部環境怎樣激起了詩人內心的波瀾,眼前轉瞬即逝的景致如何被詩人捕捉到進而成為詩歌的一部分。而“成詩”的過程往往具有實時性、不可復制性。有道是“有詩還忘記”“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詩人內心感知到的詩意、詩人在語言表達上的疏離,都清晰呈現在詩中。他在《對酒》中的“新詩滿眼不能裁,鳥度云移落酒杯”,同樣感嘆著自己在語言表達上的窘迫。
                  詩人也常常自發外出“尋詩”?!傲謾M絕野,藜杖去尋詩”(《游八關寺后池上》),詩人專門拄著藜杖尋詩:“醒來推戶尋詩去,喬木崢嶸明月中”(《尋詩兩絕句》),半夜從酒醉中醒來的詩人特意推開門,在明月喬木中尋詩。場景本身就是詩意的來源,詩人在呈現出詩意產生的特定情境之后便結束了詩篇,不再述說此刻的感受。這類似前引“鸛鶴忽雙起,吾詩還欲成”:詩人看似只是記錄實時景象,然而詩情恰恰滲透在眼前所見之中,詩歌寫作也在此刻完成。不同的是,“尋詩”更能體現尋找、訪求的過程性和目的性,在這一表達中,“詩”仿佛成了觸手可及的實體;作者自認與讀者對何為“詩”有著高度默契,只需呈現特定場景,讀者便可心領神會。這種將“詩”客體化的過程,體現出詩歌已成為詩人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見的一部分,同時,詩人的主體身份在詩歌中也呈現得愈發明晰。
            (摘編自劉曉旭《賦詩與尋詩》)材料二:
            “鏡”在中國文化中有復雜的意涵。本文所言“覽鏡詩”,不是泛指含有“鏡”意象的詩,也不是指專門吟詠鏡子的詩,而是指書寫覽鏡行為與感想的詩作。覽鏡詩的關注點,是這個行為本身以及由此引發的人物心理情感。換言之,覽鏡詩中,作為物品的鏡,只是觸發某種心理的媒介,并非詩歌吟詠的重心所在。作者對覽鏡行為有更充分的自覺,把更多的筆墨著眼于“鏡中像”所引起的一系列內心反應和情感狀態。審視覽鏡詩的嬗變脈絡,我們可以再次確認中唐至宋代詩學的一脈相承,也能感受到日?;}材在宋代詩人手中有更繁復的藝術表達和更豐贍的文化內涵。宋人的自我形象在覽鏡詩中得以再造,新的審美趣味隨之形成。
                  由鏡中像來認知自我,是人們覽鏡自照的重要目的。按法國心理學家拉康的“鏡像階段”理論,人們通過觀看鏡中影像而建立“自我”的觀念,并由鏡中自我逐漸進入“社會中的我”乃至“理想中的我”。人在鏡前凝視,建構對自身形象的認識?!扮R中像”與“現實我”存在距離,這就促使照鏡人通過想象去完成兩者的合一,建構自我形象。詩人照鏡,由人而鏡,由鏡而像,由像返觀人,故心有所感。解讀覽鏡詩,是觀察作者自我形象建構的有效途徑。
                  試看宋庠《因覽鏡照見衰年狀貌有感》:
            拂檻清晨念老余,只堪丘壑便懸車。
            暗圍廓落頻移眼,坐況蒼華不滿梳。
            淚綬轉慚龜鈕印,土膏空負鶴頭鋤。
            人生出處真難決,羨殺賢哉漢二疏。
                  宋庠仕宦顯達,遣詞造句典麗奧博,全詩意脈從“鏡中像”指向“現實我”。鏡中老態讓他聯想到現實官場——是致仕退隱,還是不負官位?他內心糾結。宋庠沒有白居易的樂天順命,鏡中像刺激他要在現實和理想間選擇,所以他最后欣羨漢代的疏廣、疏受,能主動功成身退。我們可從中提煉出詩人的三層形象:
                  A“鏡中像”——頹然老者(“坐況蒼華不滿梳”);
                  B“現實我”——高位在身(“淚綬轉慚龜鈕印”);
                  C“理想我”——致仕歸田(“茨殺賢哉漢二疏”)。
                  正是三者間理想與現實的沖突讓作者“難決”,整首詩也因三層形象的復雜關系而充滿張力。覽鏡詩是表達日常生活細節的詩。日常不能徑直變為詩,但詩可以表現日常,讓日常經驗走向美學自覺。宋人將“鏡中像”與“現實我”勾連在一起,讓“幻象”與“真我”對話,試圖超越瑣碎凡庸的現實,直指詩人的情感與精神世界。
            (摘編自侯體健《幻象與真我:宋代覽鏡詩》)(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陳與義在《對酒》等詩中感慨詩意受限于語言,難以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詩情,所以寫不出好詩。
            B.宋詩中有關“尋詩”的詩句著重敘寫了詩人在創作過程中的所見所聞和所作所為,其場景讀來真實可感。
            C.宋代覽鏡詩中的“鏡子”不是詩歌的重心,而是抒情的中介,詩人意在抒寫鏡中人像所激發的思想情感。
            D.材料二引用拉康的理論分析我國詩人為何覽鏡自照,而宋庠詩例的意脈恰恰契合“鏡像階段”理論。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采用總分結構,成詩和尋詩有相似之處,后者更能彰顯詩人創作的自覺性。
            B.《尋詩兩絕句》看似未交代尋詩的結果,其實詩情已生,這正是尋詩之詩的妙處。
            C.相比于寒門士子,宋庠這類地位高、通世故的貴族更容易寫出意蘊豐富的覽鏡詩。
            D.材料二標題所謂“幻象”主要指鏡像,而“真我”則指向詩人的真實境況或情思。
            (3)下列選項,最能體現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木蘭詩》:“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br />B.劉禹錫《昏鏡詞》:“昏鏡非美金,漠然喪其晶。飾帶以紋繡,裝匣以瓊瑛?!?br />C.孔平仲《覽鏡》:“拂拭菱花試一臨,貌隨年改嘆光陰。平生履行無人識,嗟爾頑銅豈照心?!?br />D.叔本華:“每個人都應該以他人為鏡,從這面鏡子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點、惡行。”
            (4)李白有詩曰:“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闭埥Y合材料一的相關論述,對李白的詩句加以分析。
            (5)以上兩則材料,是我校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圍繞課題《宋代詩人
             
            》搜集到的有效文獻。請結合材料內容,完成以下任務:
            ①寫出該研究課題的完整名稱,不超過15個字;
            ②簡要歸納兩條關于該課題的研究結論。

            組卷:11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文本一:
            買彩票
            老舍
                  ①在我們那村里,抓會賭彩是自古有之。航空獎券,自然的,大受歡迎。頭彩五十萬,聽聽!二姐發起集股合作,首先拿出大洋二角。我自己先算了一卦,上吉,于是拿了四角。和二姐算計了好大半天,原來還短著九元四才夠買一張的。我和她分頭去宣傳,五十萬,五十萬,五十個人分,每人還落一萬,二角錢弄一萬!舉村若狂,連狗都聽熟了“五十萬”,凡是說“五十萬”的,哪怕是生人,也立刻搖尾而不上前一口把腿咬住。鬧了整一個星期,十元算是湊齊。我是最大的股員。三姥姥才拿了五分,和四姨五姨共同湊了一股,她們還立了一本賬簿。
                  ②上哪里去買呢?還得算卦。二姐不信任我的諸葛金錢課,花了五大枚請王瞎子占了個馬前神課……利東北。城里有四家代售處,利成記在城之東北,決議,到利成記去買。可是,利成是四家買賣中最小的一號,只賣卷煙煤油,萬一把十元拐去,或是賣假券呢!又送了王瞎子五大枚,重新另占。西北也行,他說,不但是行,他細掐過手指,還比東北好呢!西北是恒祥記,大買賣,二姐出閣時的緞子紅被還是那兒買的呢。
                  ③誰去買?又是個問題。按說我是頭號股員,我應當跑一趟,可是我是屬牛的,今年是雞年,總得找屬雞的,還得是男性,女性喪氣。只有李家小三是雞年生的,平日那些屬雞的好像都變了,找不著一個。小三自己去太不放心啊,于是決定另派二員金命的男人妥為保護。挑了吉日,三位進城買票。
                  ④票買來了,誰拿著呢?我們村里的合作事業有個特點,誰也不信任誰。經過三天三夜的討論,還是交給了三姥姥,年高雖不見得必有德,可是到底手腳不利落,不至私自逃跑。
                  ⑤直到開彩那天,大家誰也沒睡好覺。以我自己說,得了頭彩——還能不是我們得嗎?!——就分兩萬,這兩萬怎么花?買處小房,好,房的地點,樣式,怎么布置,想了半夜。不,不買房子,還是做買賣好,于是鋪子的地點、形式、種類,怎么賺錢,賺了錢以后怎樣發展,又是半夜。天上的星星,河邊的水泡,都看著像洋錢。清晨的鳥鳴,夜半的蟲聲,都說著“五十萬”。偶爾睡著,手按在胸上,夢見一堆現洋壓在身上,連氣也出不得!特意買了一幅骨牌,為是隨時打卦。打了壞卦,不算,另打!于是打的都是好卦,財是發準了。
                  ⑥開獎了。報上登出前五彩,沒有我們背熟了的那一號。房子,鋪子……隨著汗全走了。等六彩七彩吧,頭五獎沒有,難道還不中個小六彩?又算了一卦,上吉,六彩是五百,弄幾塊做件夏布大衫也不壞。于是一邊等著六彩七彩的揭露,一邊重讀前五彩的號數,替得獎的人們想著怎么花用的方法,未免有些羨妒,所以想著想著便想到得獎人的樂極生悲,也許被錢燒死,自己沒得也好,自然自己得獎也不見得就燒死。無論怎說,心中有點發堵。
                  ⑦六彩七彩也登出來了,還是沒咱們的事,這才想起對尾子,連尾子都和我們開玩笑,我們的是個“三”,大獎的偏偏是個“二”。沒辦法!
                  ⑧二姐和我是發起人呀!三姥姥向我們倆要索她的五分。沒法不賠她。賠了她,別人的二角也無意虛擲。二姐這兩天生病,她就是有這個本事,心里一想就會生病。剩下我自己打發大家的二角。打發完了,二姐的病也好了,我呢,昨天夜里睡得很清甜。
            (1933年)文本二:
                  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躍著各色人物,這些人物的性格構成往往都在闡釋著某種文化內涵,老舍寫“人”的關節點是寫“文化”。這就是老舍的獨特貢獻——從文化視角出色地描寫了市民生活。他從文化視角觀察市民生活,他寫市民生活,其意義不僅在于展現了市民生活的圖景,使作品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更在于通過市民形象的描寫,解剖了國民性,批判了國民性。正是在這種描寫與批判中,鮮明地呈現了老舍的藝術個性。
                  老舍另一杰出的藝術成就是幽默——老舍式的幽默,他的幽默帶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質,既是對現實不滿的一種以“笑”代“憤”的發泄,又是對自身不滿的一種自我解嘲。這種固有的幽默風格是在對生活的思索更深化和對技巧的運用更嫻熟的基礎上,對幽默藝術的進一步追求,這主要表現在他把對幽默的追求盡可能地與對生活真實、性格真實的追求結合在一起,對社會的嚴肅批判結合在一起。由于老舍對市民性格批判的深化,幽默的喜劇中包含了悲劇的因素,體現為一種“含淚的笑”。
            (摘編自錢理群《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開頭就說,“在我們那村里,抓會賭彩是自古有之”,表現出這種以小博大,渴望一夜暴富的僥幸心理有很長的歷史。
            B.文本二中提到,老舍通過市民形象的描寫,解剖、批判國民性。表現在文本一中,作品的主要的批判對象是“二姐”等女性。
            C.“算卦”這一事件,貫穿了“買彩票”的始終,這種行為展現了市民生活圖景的一角,同時批判了舊文化中愚昧迷信的思想。
            D.“連狗都聽熟了‘五十萬’”“年高雖不見得必有德”等敘述語言,帶有典型的“老舍式腔調”,幽默滑稽又帶有幾分諷刺。
            (2)對文本一結尾“昨天夜里睡得很清甜”的理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照應前文“直到開彩那天,大家誰也沒睡好覺”,使情節連貫,結構嚴謹。
            B.“買彩票”事件結束,賠償完各股東的彩金,“我”終于“無事一身輕”。
            C.“睡得清甜”與盼中獎時的“狂想”,兩種狀態反差極大,極具藝術張力。
            D.二姐病好了,與“我”睡得清甜,表達出文本一批判彩票批判賭博的主題。
            (3)老舍曾談到,即使像“的、了、嗎、呢……”這些詞語的運用也不能忽視,因為語言是人物思想、情感的反映。文本一第二段畫線句子中的語氣詞就具有這樣的作用,請對此加以分析。
            (4)文本二說,“幽默的喜劇中包含了悲劇的因素,體現為一種‘含淚的笑’”,請從不同的角度談談文本一是如何通過“買彩票”來實現這種幽默效果的。

            組卷:13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人類很早就通過選種育種來提高水稻利用價值。
                  稻米如花,(甲)好的水稻選出來,也要人夸顏色好,也要清氣滿乾坤。西漢《氾勝之書》記載了古代的穗選技術:“取禾種,擇高大者,斬一節下,把懸高燥處,苗則不敗?!狈补?,成熟有早晚,苗稈有高下,收實有多少,質性有強弱,米味有美惡,粒實有息耗。
                  早熟者苗短而息,①        。(乙)選種重點就是“好色”:一是要谷粒色澤金黃、青稈黃熟,二是要柱頭外露、以誘惑別的花粉。現代的選種,(丙)初選時也要細長粒,要長穗子,要有色彩。(?。?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經過一株一株的撥弄和掂量,才能獲得好的產量與品質。
                  現代的水稻育種,②        ,比如雜交育種,誘變技術,基因育種等等。總的來說,育種的第一步是發生變化,第二步是選擇希望。比如誘變技術,是以人為的措施誘導植物遺傳基因產生變異,然后在產生變異的植株中按照需要選育出新的優良品種。③        。現在作物的種子也能去外太空走一圈,感受宇宙射線和微重力,也就會產生一些誘發變化。
            (1)關于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處化用詩句,融前人意境,又契合文意。
            B.乙處“好色”一詞,貶詞褒用,妙趣橫生。
            C.丙處標點誤用,應將兩個逗號都改為頓號。
            D.丁處“撥弄”和“掂量”的位置不能互換。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組卷:15引用:9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紅樓夢》中有一個情節,香菱向黛玉拜師學詩,黛玉開導香菱“若是果有了奇勻,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讓香菱明白“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的道理,接著黛玉還進一步指出“不以詞害意”即“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黛玉的一番點撥可謂給香菱打開了學習詩詞的大門。
                  以上材料中,黛玉提出作詩“立意為要、修飾次之、規矩最末”的觀點,不僅適用于詩歌創作,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啟示作用,請你結合新時代青年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人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11引用:4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