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新版八年級上冊《5.4.2 細菌》2021年同步練習卷(1)

          發(fā)布:2024/12/18 21:30:2

          一、填空題(共9小題,每小題0分,滿分0分)

          • 1.細菌的發(fā)現(xiàn):17世紀后葉,
             
            制作了能放大200倍~300倍的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菌。

            組卷:2引用:1難度:0.9
          • 2.細菌的由來:
             
            通過“鵝頸瓶實驗”證實了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由
             
            產(chǎn)生的。

            組卷:6引用:1難度:0.8
          • 3.微生物學之父——
             
            ,他還發(fā)現(xiàn)了
             
             菌、
             
             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

            組卷:5引用:1難度:0.8
          • 4.大小:細菌的個體
             
            ,只有用
             
            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tài)。

            組卷:1引用:1難度:0.7
          • 5.類型:根據(jù)細菌外部形態(tài)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細菌都是
             
            細胞的,每個細菌都是
             
            生活的。

            組卷:3引用:1難度:0.7
          • 6.結構(如圖所示):
            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qū)別是,細菌雖有
             
            集中的區(qū)域,卻沒有
             
            。這樣的生物稱為
             

            組卷:8引用:1難度:0.7
          • 7.營養(yǎng):細菌沒有
             
            ,大多數(shù)細菌只能利用現(xiàn)成的有機物生活,并把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
             
            ,它們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
             
            者。大多數(shù)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為
             

            組卷:2引用:1難度:0.6
          • 8.細菌的生殖方式是
             

            組卷:17引用:15難度:0.9
          • 9.
             
            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huán)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組卷:33引用:6難度:0.5

          三、解答題(共2小題,滿分0分)

          • 27.如圖為細菌細胞結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寫圖中結構名稱:[4]
             
            ;[5]
             

            (2)當[3]
             
            增厚時,細菌能夠形成休眠體——
             
            ,以抵抗不良環(huán)境。
            (3)與植物細胞相比,大多數(shù)的細菌不含
             
            ,所以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但能將有機物分解為
             
            ,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屬于
             

            (4)細菌是靠
             
            (填“分裂”或“孢子”)進行生殖的。

            組卷:4引用:1難度:0.5
          • 28.鮮美的肉湯放置久了會變酸,這是微生物引發(fā)的“惡作劇”。這些微生物來自哪里?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通過巧妙的實驗解答了這一問題。如圖是巴斯德的實驗示意圖。A瓶和B瓶內(nèi)都裝有肉湯,如甲圖表示將A瓶內(nèi)肉湯煮沸,B瓶不做處理。一段時間后,其中一瓶肉湯仍然保持鮮美,另一瓶肉湯變質(zhì);接著,將肉湯鮮美那瓶的瓶頸打斷(如乙圖),數(shù)日后,瓶中肉湯也變質(zhì)。請回答:

            (1)甲圖中肉湯仍然保持鮮美的是
             
            瓶,而將其瓶頸打斷后,變質(zhì)的原因是空氣中的
             
            進入了瓶內(nèi)。
            (2)①甲、乙兩組實驗所控制的變量都是
             
            (填字母)。
            A.瓶子的大小   B.細菌的有無   C.肉湯的多少
            ②乙圖中控制該變量的方法是將瓶頸打斷,而甲圖中控制該變量的方法則是
             

            (3)巴斯德的“鵝頸瓶實驗”是否要經(jīng)過重復多次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填“是”或“不是”)。
            (4)“鵝頸瓶實驗”證實了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jīng)存在的細菌產(chǎn)生的。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5)在安置好裝置之后,利用酒精燈把A瓶肉湯煮沸,其主要目的是
             

            (6)除實驗裝置中給出的細菌生活的基本條件外,還需要
             
            。瓶頸的作用是
             

            組卷:89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