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金海學校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4/7/26 8:0:9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學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畫家,三人同時來看一棵古松,我們三人可以同時都“知覺”到這一棵樹,可是三人所“知覺”到的卻是三種不同的東西。你脫離不了你的木商的心習,你所知覺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幾多錢的木料。我也脫離不了我的植物學家的心習,我所知覺到的只是一棵葉為針狀、果為球狀、四季常青的顯花植物。我們的朋友——畫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審美,他所知覺到的只是一棵蒼翠、勁拔的古樹。我們三人的反應態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盤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歸到某類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樹的異點,我們的朋友只在聚精會神地觀賞它的蒼翠顏色,感受它的那股昂然高舉、不受屈撓的氣概。
                  從此可知道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東西,它的形相隨觀者的性格和情趣而變化,各人所見到的古松的形相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相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為的。極平常的知覺都是帶有幾分創造性,極客觀的東西之中都有幾分主觀的成分。
                  美也是如此。有審美的眼睛才能見到美,這棵古松對于我們的畫畫的朋友是美的,因為他去看時就抱了美感的態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見到它的美,你須得把你那種木商的實用的態度丟開,我須得把植物學家的科學的態度丟開,專持美感的態度去看它。
                  這三種態度有什么分別呢?
                  先說實用的態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維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講究如何利用環境。“環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內,這些人和物有些對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對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對于我不關痛癢。我們對于他們于是有愛惡的情感,有趨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動,這就是實用的態度。實用的態度起于實用的知覺,實用的知覺起于經驗。小孩子初出世,第一次遇見火就伸手去捉,他燒痛了,以后他再遇見火,便認識它是什么東西,便明了它是燒痛手指的,火對于他于是有了意義。
                  科學的態度則不然,它純粹是客觀的、理論的。所謂客觀的態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見和情感完全丟開,專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論是和實用相對的。理論本來可以見諸實用,但是科學家的直接目的卻不在于實用。科學家的態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動是抽象的思考。科學家要在這個混亂的世界中尋出事物的關系和條理,納個物于概念,從原理演個例。植物學家看古松的態度便是如此。
                  實用的態度以善為最高目的,科學的態度以真為最高目的,美感的態度以美為最高目的。在實用的態度中,我們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對人的利害,心理活動偏重意志;在科學的態度中,我們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間互相關系,心理活動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態度中,我們的注意力專在事物本身的形相,心理活動偏重直覺。
                  人所以異于其他動物的就是于飲食男女之外還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壺就可以貯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樣、顏色都要好看呢?吃飽了飯就可以睡覺,何必又嘔心血去作詩、畫畫、奏樂呢?人的實用的活動全是有所為而為,是受環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動全是無所為而為,是環境不需要他活動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動的。在有所為而為的活動中,人是環境需要的奴隸;在無所為而為的活動中,人是自己心靈的主宰。這是單就人說,就物說呢,在實用的和科學的世界中,事物都借著和其他事物發生關系而得到意義,到了孤立絕緣時就都沒有意義;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卻能孤立絕緣,卻能在本身現出價值。照這樣看,我們可以說,美是事物的最有價值的一面,美感的經驗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一面。
            (摘編自朱光潛《我們對于一棵古松的三種態度》)      材料二:
                  其實,在中國美學和藝術觀念中,存在著與朱光潛所說的三種態度都不同的第四種態度。它當然不是用科學、實用的眼光看待古松,但也不是以審美的眼光看待古松,發現它如何美,如何符合形式美感,在這里,審美主體和客體都沒有了,古松在這里根本就不是審美對象,而是一個與自我生命相關的宇宙。
                  這第四種態度可以說是一種“生命的態度”,一種用“活”的態度“看”世界的方式,或許“看”還容易引起與外在的觀察混淆,稱為一個“活”的“呈現”世界的方式也許更合適。之所以說它是“生命的態度”,是因為它的核心是將世界(包括“我”與外物)從對象化中解脫出來,還其生命的本然意義,在純粹直觀中創造一個獨特的生命境界。這個世界,中國美學將其稱為“境”。第四種態度并不是為了獲得美的知識,而是為了安頓心靈。
                  王維《辛夷塢》詩寫道:“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如果我們把它當作“山水詩”,或者“寫景詩”,其描寫是如此簡單,內容是如此單調,單調到只用一句話就能概括:山間有一些芙蓉花開了,又落了。而謝靈運的山水詩,如“澹瀲結寒姿,團欒潤霜質”等,寫景顯然更加細膩豐富。
                  然而,王維的這些看起來內容單調的詩歌,并沒有因此被人們漠視,而是傳誦千古,謝靈運的詩句卻少有人提及。其實,王維的這類詩歌根本就不是所謂的“山水詩”“寫景詩”,它的主旨不是描寫外在的景物。“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的山中芙蓉,是自在興現,這里沒有被觀之景,也沒有對景之心。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也將人排除,關心起深林苔痕,表面看起來是不關心人,其實正是通過這一片天地寫人的心境、人的感受。詩人不是對風景感興趣,而是對自我生命的感受感興趣,描寫一個與自我生命相關的世界,呈現自己回到世界的愉悅,為自己心靈尋找一個安頓的地方。對生命的認識、理解和慰藉,是貫穿此詩的核心。藝術家并不在意青苔和深林,而是其背后的高古和幽深。
            (摘編自朱良志《生命的態度——關于中國美學中的第四種態度的問題》)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木商、植物學家、畫家感知的古松不同,反應態度也不一致,這說明古松的形相隨觀者的性格和情趣而變化。
            B.實用的態度關注事物對人的利害,人在環境中積累經驗,獲得實用的知覺,產生趨就或者逃避的意志和活動。
            C.科學的態度需要借助抽象的思考探尋事物的關系和條理,它排斥個人情感,具有理論性,與實用的態度相反。
            D.與其他三種態度不同,生命的態度將世界從對象化中解脫出來,創造出沒有審美主體、客體的獨特生命境界。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木商和植物學家不能感知古松的美感,這是因為他們原有的心習無法改變,不能以美感的態度看古松。
            B.在美感的世界中,人可以擺脫環境的制約,主宰自己的心靈,事物在孤立絕緣的情況下依然具有意義。
            C.謝靈運的山水詩更加細膩豐富,但其傳誦度卻比不上王維詩歌,這說明生命的態度比詩歌內容更重要。
            D.寫景時排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響,才能更好地傳達自我生命的感受,寫出對生命的認識、理解和慰藉。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最能體現“生命的態度”的一項是
             

            A.歐陽修《蝶戀花》:“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B.姜夔《揚州慢》:“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C.盧梅坡《雪梅?其一》:“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D.吳歷《題畫》:“一帶遠山銜落日,草亭秋影澹無人。”
            (4)材料一的論證深入淺出,請簡要分析。
            (5)《紅樓夢》第十八回元妃省親中,林黛玉代賈寶玉寫的《杏簾在望》被元妃大為贊賞。請結合材料論述的四種態度中的三種簡要分析這首詩。
            杏簾在望
             林黛玉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
            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
            盛世無饑餒,何須耕織忙。

            組卷:50引用:13難度:0.1
          • 2.閱讀下面的小說,完成下面各題。
            過年
            茅盾
                  天是陰沉沉的;天像在發悶,又像是沒有睡醒,沒精打采似的。雖然說不上是喜歡,老趙可是向來就不覺得他有理由來反對這樣的天氣。一年到頭,他白天上公事房,公事房里他所占有的那個角落反正是不論陰晴都得開電燈的,晚上呢,他當然有個家,一丈見方那樣一間,盡管外邊太陽曬得狗吐舌,他這家還是得不到什么陽氣。
            “我見鬼么,來看這種年貨!”老趙偷偷嘆口氣,心里說。抽身就想走。
                  現在他覺得街上走的人,好像都是辦年貨的;而且又覺得手提著糖果、餅干、年糕、瓶裝酒等等誘人的東西的,也特別多--比空手的人多。他惘然想起昨天也是在這條街上走過,偶然朝一家食品店望一眼,看見高高掛在那里的一提一提的東西,其實也不過小小兩個紙盒的蜜餞,再加兩瓶酒,幾塊紅白年糕,可是標價就要幾萬。
                  有人說:“大減價的鋪子真多,幾乎一條街上沒有不是大減價的,可是一看標價,比上月不減價的時候倒又提高了。”
            “這是為了下月不減價時再提高作準備呀!”又一人立刻接著俏皮地說。
                  各種的報導,各種的預測,于是紛紛而來。
                  老趙坐在他的“崗位”上,只是傾耳諦聽,臉上沒有什么表情,心里也不起任何反應,大減價的鋪子跟他向來很少關系,正像早上他路上碰見的鮮花攤兒一般。和他有切身關系的物品,向來是無所謂大減價的。
                  他一邊想,一邊惘然看著那些閑談的同事們的臉。他忽然覺得這些臉都很陌生,這些臉雖然各有各的表情,而且是極善變化的表情,可是又都那樣勉強而刻板,好像是些不同形式的面具。而且即使是高聲的笑,那笑聲也極不自然,似乎本來不想笑,也并無可笑之處,不過為了閑談中間總得夾一點笑聲才合適,于是就官樣文章的笑了起來。
                  這一個新的感覺,使得老趙心里發毛,不敢再抬眼看了,而且又不敢想象自己的臉是否也跟面具似的,如果是,那又是怎樣個譜式?
                  老趙心里感到點空虛。逢到過年這么一個習俗相沿的佳節,要是單位里干脆不放假,那他這做父親的不帶孩子們樂一天,似乎也不算有虧父道,可是偏偏又放了假了,他怎么辦呢?站在馬路上茫然四顧的時候,他的第一個念頭是要設法曲盡為父之道,反正一年只這一次。于是心里就默默地計算他的口袋里的全部財產。難道他做父親的就連一些口福都不給他的孩子們么?不用什么山珍海味,有這么一點甜甜的,富于脂肪的,便夠叫孩子們快活得跳了;而這,似乎尚在他能力范圍以內。
            “貴得怕人呀!”老趙低聲說,便也伸手去摸一下那塊寶貝。
                  取錢的時候,手又碰到自己正楷抄寫的那張單子,老趙微微一怔,但是他仍然很痛快地付了錢,拿起年糕,奮步走出了那店鋪。
                  現在只有老婆交辦的差使了。要是這也順利完成使命,那就連夫道也盡了,老趙真可以自傲是一個善良的堂堂公民。而手里的一斤豬油年糕又那么重甸甸地怪窩心,一絲開朗的皺紋掠過了老趙的蒼白的面孔。
                  天黑的時候,老趙回到家里了,這時候,在他這家所在的那條小巷子外邊,而且麻雀的煞拉煞音的也在那整齊的樓房里響起來了。
                  在小巷子里,也有個醉漢扯緊了嗓子,似哭非哭地,在哼著什么小調。從那些破爛平屋里閃出來的點點桐油燈光,加倍襯出了這地段的陰森--但并不冷落。擠在這里的人家照例是不能啞起嘴巴來的,今晚當然不會例外,不過跟坡上那一帶整齊的樓房比起來,這里是另一種調子罷了。
                  老趙的家也是這樣。他的老婆檢點著丈夫買來的東西,檢一樣,就問一次價錢,又嘮叨了一回;兩個小孩子拉住父親一會兒問他明天放不放假,一會兒又夸說他們天黑以前在坡上那一帶樓房前面所見的好吃的好玩的種種;這個說了一遍,那個又搶著重說一遍,似乎光是說說也夠快樂似的。
                  老趙不作聲。回頭看一眼兩個睡著的孩子,好像自己回答自己似的說:“總也快過完了,抗日戰爭就要勝利了。”
            “哦,打完了仗,天上就落下金子來么?”老婆生氣地大聲說著。
                  老趙低了頭,半晌,這才偷偷嘆口氣說:“人,總得有個希望呵,人是要希望來喂養的罷!”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天是陰沉沉的”“沒精打采似的”,寫出了自然環境的晦暗,給全文打上了暗淡的底色,奠定了感傷的情感基調。
            B.老趙在大街上,“心里感到點空虛”,既指對那些同事們閑談中間夾一點笑聲的不解,也指自己面對物價飛漲的不知所措。
            C.老趙回到家,兩個小孩子纏住不放,“這個說了一遍,那個又搶著重說一遍”,寫出了孩子們的天真活潑以及對父親的關心。
            D.小說前后兩次出現“偷偷嘆口氣”,都很好地反映了老趙的心理,同中有異,前者是無奈中有憤慨,后者則是無奈中有期待。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惜墨如金,既敘寫了老趙過年買東西的行為、感受,也交代了老趙單位的情況和同事的言論,使社會環境更具典型性。
            B.整齊的樓房里麻雀的煞拉煞音、醉漢的小調、破爛平屋里的點點桐油燈光,反襯出小巷的冷清和陰森,揭示了貧富不均的社會現實。
            C.小說多處運用反語,其中“真可以自傲是一個善良的堂堂公民”一句,詼諧風趣,調侃中卻一語道盡老趙生活的心酸,是含淚的幽默。
            D.小說以老趙的自言自語收束全篇,辛酸中不乏溫馨,艱難中看到希望,樸素中蘊含深思,直接揭示主旨,提升了小說的思想境界。
            (3)有人說茅盾的作品體現了“矛盾”,請概括老趙生活中的矛盾體現在哪些方面。
            (4)文中老趙是特定時代的特定人物,雖然生活不易,但老趙身上依然有許多亮色,請分析小說是如何刻畫這種亮色的。

            組卷:11引用:13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近視眼的發生和發展與近距離用眼關系非常密切。閱讀、書寫等近距離工作。容易造成近視。研究發現,飲食中增加蛋白質,減少碳水化合物供應,可使有遺傳背景而發生近視的青少年減少或中止近視度數的增加。
                  人們一直認為,視力減退是“悄悄”降臨的,直到發現視物模糊時,則木已成舟。其實,在視力減退之前,①           。有些學生看書時間一長,字跡就會重疊串行,抬頭再看面前的物體,有若即若離、浮動不穩的感覺,有些人在久望遠后再將視線移向近處物體,或②           ,眼前會出現短暫的模糊不清現象。這些都是眼睛睫狀肌調節失靈的表現,有了這些狀況,③           。早期的近視有真假之分,錯過最佳治療期,往往就要背負一輩子近視眼的煩惱。
            (1)在上面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請結合上述材料,用三個四字短語簡要概括近視眼的防治方法。

            組卷:9引用:9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描紅是指在印有紅色字或空心紅字的紙上摹寫,是初學書法的最基礎訓練方法。臨摹是將字帖置于案前,觀察字的形態、結構、筆劃,領會其精神,再下筆仿寫。從描紅開始,到臨摹前人作品,學習他們的筆法、字形、章法,是古人習字的基本要求。在書法實踐中,描紅只能實現形似,臨摹可以做到神似,而要自成一家,必須在此基礎上,進行獨立創作。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13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