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必修1《3.1 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2019年同步練習卷(4)
發布:2024/4/20 14:35:0
一、【概念?診斷】
-
1.上世紀,很多科學家參與了細胞膜成分及結構的探索,下列是關于細胞膜探索歷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歐文頓發現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
②用蘇丹Ⅲ對細胞膜成分染色,會出現橘黃色
③若用引流法提取雞紅細胞的膜成分,鋪在水面后形成的單分子層面積要超過細胞表面積的兩倍
④羅伯特森電鏡觀察結果表明細胞膜具有特定的結構
⑤O2從葉綠體進入線粒體至少要通過4層磷脂分子組卷:7引用:1難度:0.8 -
2.下列化合物與細胞膜在組成元素種類上基本相同的是( )
A.DNA B.蛋白質 C.核糖 D.脂肪 組卷:54引用:2難度:0.8
二、【思維?躍遷】
-
6.如圖為細胞膜結構示意圖,A、B表示細胞膜的兩側。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結構模型為目前被公認的細胞膜模型,名稱為
(2)圖中1表示
(3)圖中組卷:6引用:3難度:0.7
三、【拓展?探究】
-
7.不同生物細胞的細胞膜都可以用“流動鑲嵌模型”進行描述,也都具有與功能相適應的結構,并在不同時期和特定的生理狀態下發生適應性的變化。隨著細胞所處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細胞膜會發生相變,從流動的液晶態轉變為固化的凝膠態。請回答下列問題:
(1)白細胞能吞噬綠膿桿菌,這一現象能說明
A.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B.細胞膜能分隔細胞與胞外環境
C.磷脂雙分子層構成細胞膜的基本支架
D.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質
(2)科學家發現細胞膜中脂肪酸鏈的不飽和程度越高,細胞膜的相變溫度越低。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細胞膜中的脂肪酸鏈主要位于磷脂分子中
B.維持流動的液晶態是實現細胞膜功能的必要前提
C.植物細胞的細胞膜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耐寒性越強
D.耐寒植物細胞膜中的脂肪酸飽和度較高,且細胞膜的流動性也較高
(3)在醫療中將人工薄膜做成膠囊,把消炎劑放入里面,然后將膠囊埋入發炎部位,膠囊可依據患處發炎而引起的溫度變化,及時釋放出藥劑,達到預期的治療目的和治療效果,結合本節所學知識,試從其結構和功能特點區分人工膜與細胞膜的不同。組卷:8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