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必修2高考題單元試卷:第4章 遺傳的分子基礎(02)
發布:2024/10/31 5:0:2
一、選擇題(共25小題)
-
1.2015年2月3日,英國議會下院通過一項歷史性法案,允許以醫學手段培育“三親嬰兒”。三親嬰兒的培育過程可選用如下技術路線。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技術可避免母親的線粒體遺傳病基因傳遞給后代 B.捐獻者攜帶的紅綠色盲基因不能遺傳給三親嬰兒 C.三親嬰兒的染色體全部來自母親提供的細胞核 D.三親嬰兒的培育還需要早期胚胎培養和胚胎移植等技術 組卷:448引用:81難度:0.7 -
2.結合題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生物的遺傳信息儲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達出相同的蛋白質 C.遺傳信息傳遞到蛋白質是表現型實現的基礎 D.編碼蛋白質的基因含遺傳信息相同的兩條單鏈 組卷:915引用:70難度:0.9 -
3.下列過程中。由逆轉錄酶催化的是( )
A.DNA→RNA B.RNA→DNA C.蛋白質→蛋白質 D.RNA→蛋白質 組卷:453引用:36難度:0.9 -
4.經X射線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種,其后代中出現了幾株開白花植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白花植株的出現是對環境主動適應的結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B.X射線不僅可引起基因突變,也會引起染色體變異 C.通過雜交實驗,可以確定是顯性突變是隱性突變 D.觀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狀,可確定是否是可遺傳變異 組卷:802引用:59難度:0.9 -
5.人類發生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變,其突變的方式是基因內( )
A.堿基發生改變(替換) B.增添或缺失某個堿基對 C.增添一小段DNA D.缺失一小段DNA 組卷:175引用:34難度:0.9 -
6.某種自花傳粉植物連續幾代只開紅花,一次開出一朵白花,該花的各自交子代全開白花,其原因是( )
A.基因突變 B.基因分離 C.基因互換 D.基因重組 組卷:99引用:14難度:0.9 -
7.某生物基因表達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與該圖相符的是( )
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雙螺旋解開 B.DNA-RNA雜交區域中A應與T配對 C.mRNA翻譯只能得到一條肽鏈 D.該過程發生在真核細胞中 組卷:562引用:93難度:0.9 -
8.甲(ATGG)是一段單鏈DNA片段,乙是該片段的轉錄產物,丙(A-P~P~P)是轉錄過程中的一種底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甲、乙、丙的組分中均有糖 B.甲、乙共由6種核苷酸組成 C.丙可作為細胞內的直接能源物質 D.乙的水解產物中含有丙 組卷:380引用:65難度:0.7 -
9.編碼酶X的基因中某個堿基被替換時,表達產物將變為酶Y.表1顯示了與酶X相比,酶Y可能出現的四種狀況,對這四種狀況出現的原因判斷不正確的是( )
比較指標 ① ② ③ ④ 酶Y活性/酶X活性 100% 50% 10% 150% 酶Y活性數目/酶X活性數目 1 1 小于1 大于1 A.狀況①中氨基酸序列一定發生了變化 B.狀況②一定是因為氨基酸間的肽鍵數減少了50% C.狀況③可能是因為突變導致了終止密碼位置變化 D.狀況④的突變不會導致tRNA的種類增加 組卷:133引用:53難度:0.5 -
10.自然界中,一種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種突變基因決定的蛋白質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蘇氨酸 脯氨酸 突變基因1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蘇氨酸 脯氨酸 突變基因2 精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蘇氨酸 脯氨酸 突變基因3 精氨酸 苯丙氨酸 蘇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 A.突變基因1和2為一個堿基的替換,突變基因3為一個堿基的增添 B.突變基因2和3為一個堿基的替換,突變基因1為一個堿基的增添 C.突變基因1為一個堿基的替換,突變基因2和3為一個堿基的增添 D.突變基因2為一個堿基的替換,突變基因1和3為一個堿基的增添 組卷:200引用:21難度:0.7
三、解答題(共3小題)
-
29.某自花且閉花授粉植物,抗病性和莖的高度是獨立遺傳的性狀。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為顯性;莖的高度由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D、d,E、e)控制,同時含有D和E表現為矮莖,只含有D或E表現為中莖,其他表現為高莖。現有感病矮莖和抗病高莖兩品種的純合種子,欲培育純合的抗病矮莖品種。請回答:
(1)自然狀態下該植物一般都是
(2)若采用誘變育種,在γ射線處理時,需要處理大量種子,其原因是基因突變具有
(3)若采用雜交育種,可通過將上述兩個親本雜交,在F2等分離世代中
(4)若采用單倍體育種,該過程涉及的原理有組卷:196引用:26難度:0.3 -
30.人類對遺傳的認知逐步深入:
(1)在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中,純合的黃色圓粒(YYRR)與綠色皺粒(yyrr)的豌豆雜交,若將F2中黃色皺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現型為綠色皺粒的個體占
試從基因表達的角度,解釋在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所觀察的7種性狀的F1中顯性性狀得以體現,隱性性狀不體現的原因是
(2)摩爾根用灰身長翅(BBVV)與黑身殘翅(bbvv)的果蠅雜交,將F1中雌果蠅與黑身殘翅雄果蠅進行測交,子代出現四種表現型,比例不為1:1:1:1,說明F1中雌果蠅產生了
(3)格里菲思用于轉化實驗的肺炎雙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種類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變產生.利用加熱殺死的SⅢ與R型菌混合培養,出現了S型菌.有人認為S型菌出現是由于R型型菌突變產生,但該實驗中出現的S型菌全為
(4)沃森和克里克構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該模型用組卷:92引用:27難度:0.3